首页 > GUANGDONG 广东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湖镇大鼓传承有序 “千锣百鼓”响彻古镇
来源:羊城晚报-云上岭南 作者:李海婵 黄碧萍 聂小贤 发表时间:2024-12-27 09:36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李海婵 通讯员 黄碧萍 聂小贤

“咚咚隆咚呛……”随着元旦临近,湖镇“千锣百鼓”表演方阵正紧锣密鼓排练中。

锣鼓一响,喜事共享。民间锣鼓队精英云集,近千面锣鼓蓄势待发,是为了迎接即将举行的惠州市湖镇镇第三届“千锣百鼓”非遗文化旅游美食节。时隔7年,曾创下基尼斯纪录的“千锣百鼓”再度响彻湖镇,备受关注。

历经千年的风雨,湖镇大鼓承载着乡民祈求平安吉祥的朴实心愿,成为刻在骨子里的文化印记。如今,湖镇大鼓传承有序,几乎村村都有锣鼓队,非遗种子在湖镇校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青少年学生成为非遗传承的生力军,湖镇成为远近闻名的“广东省大鼓之乡”。

“千锣百鼓”非遗巡游齐亮相

随着舞台两侧指挥手势一挥,鼓手站于鼓前,舒展双臂,收槌击鼓,人鼓合一,身随鼓动,矫健洒脱,绸带飘动。大鼓敲响后,铜锣按照韵律与节拍先后加入,共同演奏出铿锵有力、韵律感十足的锣鼓声,气势磅礴,场面震撼。

这一幕,发生在湖镇文化广场上,鼓手、锣手们都铆足了劲,进行“千锣百鼓”表演的排练。“活动现场会更加壮观、震撼!”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届时有近100面大鼓、24面圆鼓、30面腰鼓、560面锣,环绕在中心场地,每一面大鼓都足有一人高。数百名村民和学生齐齐敲响锣鼓,犹如龙腾虎跃,阵势宏伟,锣鼓喧天,好不热闹!

如此隆重的表演,让当地老百姓都为之振奋。“村民们一呼百应,大家都踊跃参加,”湖镇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胡添权介绍,作为湖镇镇最古老的村落之一,湖镇围保留着最完整、最传统的民俗活动。得知消息后,村里派出了上百人的队伍,现场表演湖镇大鼓、舞狮、上灯等3项非遗,“我们拿出了‘压箱底’的宝贝——3面大鼓,还专门前往东莞买灯,重视程度不亚于宗祠‘上灯’,仪式感满满!”

“这么多人一起打鼓,心情很激动。”就读于湖镇中学初一的陈家乐,即将与200多名同学参加表演,充满期待。据悉,此次参加“千锣百鼓”展演,上至七旬老人,下到八九岁孩子,既有当地村民,也有企业家,还有务工人员,“可以说,老中青少四代齐参与,涵盖各个年龄层,超过半数都是学生,让非遗民俗文化更好地传承!”活动相关负责人说。

事实上,“千锣百鼓”并非首次在这片土地上上演。早在2017年元旦,湖镇举行首届“千锣百鼓”暨旅游文化美食节活动,经过认证,“千锣百鼓”入选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规模最大的锣鼓展演活动。如今,“千锣百鼓”成为湖镇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在湖镇全域建设中随处可见“千锣百鼓”元素。

在此次活动中,除了能一睹获得吉尼斯纪录的“千锣百鼓”风采,还有精彩纷呈的非遗巡游。由湖镇大鼓、舞狮、上灯等非遗民俗表演者组成的巡游队伍,穿梭在“千锣百鼓”示范街,全程约900米,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富有浓郁的地方风情。

当天,湖镇镇“千锣百鼓”吉祥物3D形象更是首次亮相,将打造成特色文化地标,展示湖镇“千锣百鼓”文化。据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湖镇镇第三届“千锣百鼓”非遗文化旅游美食节将整合当地的特色文化、旅游景点以及美食资源等元素,打造多元化文化体验,传承和弘扬地方传统特色,提升湖镇文化美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推动湖镇镇“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

湖镇大鼓传千年村村都有锣鼓队

湖镇大鼓历史悠久,始于宋代。相传,旧时胡氏族人居住的地方经常有野兽出入,特别在秋冬季节经常有野兽闯入村子,闹得村民不得安宁。于是,族人想出一个办法:擂大鼓吓猛兽。经过近千年的演变,响大鼓发展成为喜庆活动,民俗味十足。

湖镇大鼓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个鼎盛时期:一个是明、清两代太平时期;另一个是解放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时期。每逢农闲节日、庆典之时,当地便掀起大鼓表演的热潮,直至今日延绵不绝。

历经千年历史沉淀,代代相传,湖镇大鼓已成为当地富有特色的民俗活动,每个村组或宗族均有一个大鼓队,鼓身上写有一个大大的本族姓氏,代表着这个姓氏的骄傲。

“湖镇大鼓以鼓体巨大而著称,”湖镇围鼓锣队“领头”、湖镇大鼓传承人胡锡葵熟稔地道来,大鼓一般高约1.5米,鼓面直径约0.8米,鼓面用整张牛皮制成,鼓箱呈圆桶状,用优质杉木制成。大锣直径约0.4米,小锣直径约0.2米,铜锣由紫铜和高锡按一定比例合炼而成。各村锣鼓队都有指定经验丰富的老鼓手作为传承人,负责教练和组织大鼓表演活动。表演形式为一人打大鼓、两人敲大锣、几十人敲小锣,个别大鼓队还有彩旗配合表演,“每个村的鼓点不一样,各有特色,老人一听鼓点,就能辨别是哪个村的锣鼓队”。

湖镇大鼓寓意吉祥如意,象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业兴旺。如今,湖镇每逢嫁娶、添丁、祠堂建成、入伙、开市等喜庆活动,尤其是在湖镇“上灯”习俗之日,都离不开湖镇大鼓助兴,村民擂鼓打锣相贺,十分热闹。此外,当地还有“贺灯”“拜年”“猎龙”等与大鼓相关的民俗活动。

经过历代先人的完善发展,湖镇大鼓技法不断成熟,队伍不断壮大。惠州市民协的资料显示,湖镇大鼓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外形巨大,横向敲击,广东罕见;内容丰富,不同鼓点有不同的含义,不同的姓氏有不同的表达,鼓锣相得益彰;气象恢宏,场面宏大,敲击者多,方圆十里,地动山摇。

而“千锣百鼓”作为湖镇镇一项特色鲜明、寓意深厚、群众普遍接受并流传极为广泛的传统文化形式,它在促进地方文化认同、情感互通、民风正本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惠州市民协的专家建议,接下来还要整理湖镇大鼓的鼓系、鼓谱,深入挖掘大鼓由来、特点、内涵,突出湖镇大鼓的个性,在保留原生态的基础上丰富表现力及其独特的音乐魅力。

校园掀起“大鼓”风非遗传承结硕果

值得一提的是,湖镇大鼓在湖镇镇普及极广,传承脉络清晰,青少年传承有继,十分难得。今年2月,湖镇大鼓被列入惠州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胡锡葵今年48岁,却有着30多年的打鼓经验。回忆起儿时,跟在父辈后面看大鼓表演的热闹场景,他至今历历在目,“每年上灯仪式,都是村里的大事,大家都挤破头去看。”胡锡葵说。

经过多年的耳濡目染,胡锡葵自然而然地加入了村里的鼓锣队。他认为,湖镇大鼓表演气势最为雄壮、激昂,锣鼓声、鞭炮声、围观群众的喝彩声汇聚一起,场面如万马奔腾,令人心旷神怡。“打锣鼓是世代流传下来的文化传统,为村里做事是光荣神圣的。每次排练、表演时,大家都会自发升腾起一股集体的荣誉感,全力以赴参与其中。”胡锡葵说,现在村里几乎所有人拿起锣就会打,这是刻在骨子里下意识的反应。在每年“上灯”仪式之后,村里大量的青少年都要求加入鼓队。如今,仅在湖镇围,便已有3支鼓队。

除了活跃在乡间,湖镇大鼓之风更是刮到了各大校园的每个角落。一直以来,湖镇镇致力于推进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不断完善非遗传承保护体系,将中小学校作为非遗传承的重要场所,积极推动“非遗进校园”活动常态化开展,令非遗生机勃勃。尤其是在湖镇中学,每周一放学后,学校大鼓队都会进行练习,不少感兴趣的学生还会申请加练。

湖镇中学大鼓队自2018年成立,至今每年都会挑选适合的学生加入训练,鼓队力量不断壮大。据音乐教师钟云珍介绍,大鼓队固定有50多名学生,自从大鼓队成立至今,7年间有近千名学生学习大鼓。在即将举办的第三届“千锣百鼓”非遗文化旅游美食节上,湖镇中学超200名学生参与其中。

湖镇中学以湖镇大鼓为特色课程,还会加入创新舞蹈动作,激发广大学生对湖镇大鼓的兴趣。此外,每一学期都会邀请非遗传承人前来教学,不仅结合PPT、视频生动有趣地将湖镇大鼓文化的历史由来、大鼓的寓意等传达出来,还会展示湖镇大鼓的表演技艺并现场教学。经过多年的发展,湖镇大鼓已成为一张闪亮名片,湖镇中学大鼓队参加过市、区各种赛事活动,屡屡获奖。

此外,湖镇镇积极谋划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打造“非遗传承进校园”志愿服务项目,组织非遗传承人到镇内中小学校开展公益培训,向青少年儿童讲解锣鼓的构造、击鼓的要领、基本功、大鼓的来历等内容,并让学生们尝试跟随着节奏,模拟打鼓的动作,体验打鼓的乐趣,通过教授锣鼓技艺和湖镇传统文化课堂,培养锣鼓文化的接班人和传承者,延续湖镇特色传统文化的基因。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至2024年7月间,湖镇镇大鼓“非遗传承进校园”项目共在镇内10所中小学校开展锣鼓技艺公益培训30场次,普及约900人次。通过开展大鼓传承项目,将“千锣百鼓”传统民俗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让校园成为非遗传承体系中的重要场域,有力推进非遗活态传承,让广大青少年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