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家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名家·蒋述卓】《论语》是中国伦理哲学的源头
来源:羊城晚报-云上岭南 作者:蒋述卓 发表时间:2024-12-13 10:20

□ 蒋述卓

十年前,我有幸在广州大学与屈哨兵教授一起参加了中华书局版的《论语心读》的研讨会,深深震撼于作者柳恩铭先生倡导弘扬原始儒学人本伦理哲学、民本政治哲学、生本教育哲学矢志不移的坚贞和坚持。十年后,2024年的10月7日,应邀出席由暨南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恩铭先生“四书心读”丛书首发式,有幸阅读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第四版的《论语心读》(上下卷),深深感慨恩铭先生的士人情怀和批判精神。作为忠实读者,我觉得作为“四书心读”丛书之一的《论语心读》更圆融,更厚重,更深刻,更富有洞见。有感而发,与朋友们分享阅读《论语心读》的一些思考。

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揭示公元前500年前后,同在北纬25度到35度之间的希腊、以色列、印度、中国同时诞生了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实现了人类终极关怀的觉醒,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这些思想和传统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深刻影响人类的生活。而且每当人类面对不可抗拒的困难、困惑、困境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深情回望这个时代哲人的智慧。雅斯贝尔斯将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这段时间称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中国诞生了孙子、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东方文明的代表人物。孙子开创了军事哲学,老子开创了自然哲学,孔子创建了人本哲学,墨子开创了工匠传统,孟子开创了民本政治,庄子开创了自由思想。这些思想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中国文化的根源基因和核心密码。

孔子开创的儒学,在汉代被迎合皇权的董仲舒改造为维护皇权、父权、夫权和既得利益的经学;在宋代再次被程颐、朱熹加持为维护皇权、父权、夫权和既得利益的理学。时至今日,人们依然称汉代儒学为儒学,称宋明理学为新儒学,结果导致原始儒学的人本思想、民本政治、生本教育的本真逐步淡出,甚至被遗忘。而后来的封建统治者则奉持“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而巩固自己的地位。

辜鸿铭第一个将《论语》翻译成英语,此后数十个《论语》的英语版本,要么尊宋儒,要么尊汉儒,却没有一本译介原儒精神。这导致西方世界一直以为儒学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就是“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就是“三从四德”,就是“存天理,灭人欲”,就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甚至误认为女人裹小脚、男人留长辫都是儒家的套路。返本而全面认识先秦儒学精神的中国人很少,国外对于先秦原始儒学人本伦理哲学、民本政治哲学、生本教育哲学之精神也知之甚少。这在文化史上的确令人遗憾,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今天文化自信的障碍。

为什么两千年来,人们愿意被汉儒误导而不能觉醒呢?首先,源于汉代以后很多读书人误以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开创大汉雄风。事实是没有黄老之术与原始儒学并用的文景之治,没有文景时代以民为本的休养生息,没有不与民争利而储备的丰厚物质基础,就不会有“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底气。汉代的繁荣是黄老之术与原儒精神滋养的成就,跟汉儒无关;导致汉代盛极而衰的恰恰是“唯我独尊”的汉代儒学。

其次,源于很多读书人误以为盛唐气象源于汉儒文化的滋养。事实是,盛唐气象恰恰源于儒释道并用。李唐王朝为了江山的稳固,捏造自己是道家创始人李耳的后裔,以增强王权的合法性;李唐王朝尊崇佛教,唐太宗支持玄奘西天取经,安顿人心并企图以佛教加持皇权的稳固性;李唐王朝还按照原儒民本精神治理国家,让国家有足够的时间、空间、资源生息繁荣。盛唐气象甚至是源于多元文化和谐共生和繁荣滋长。唐代都城长安,人口以百万计,世界半数以上的国家民族在长安留下了足迹,长安的繁华类似当代纽约。盛唐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其实是思想解放和多元文化的结晶,跟汉代儒学丝毫不相干。

为什么宋代理学也能够误导中国千年而不被人觉察?那是因为少数觉醒者如王阳明、李贽等无法叫醒装睡的人。宋代理学,以“理”代替了权力。天子以“理”维护自身统治,官员以“理”谋取私利,长者以“理”维护尊严,男人以“理”维护特权。理学成了实实在在维护皇权、父权、夫权和既得利益的工具。既得利益者谁不醉心?谁不喜欢?谁不迷恋?程颐、朱熹开创的理学备受皇权和各类既得利益者青睐,自在情理之中。但程朱理学对于国家民族和人民来说却是陷阱。在理学陷阱中,元代知识分子跪着求生存,清代知识分子苟且偷生;而普罗大众则因此丧失独立性和自主性,血液中注满奴性,没有做稳奴隶的争取做稳奴隶,做稳奴隶的争取做好奴隶。满清末年四万万同胞觉醒者不多,铁屋子沉睡的人不少,而装睡的人也很多。清朝如何不亡?

原儒和汉儒、宋儒的本质区别到底在哪里?《论语心读》作者恩铭先生认为,原儒根本特质在于原儒是人本伦理哲学、民本政治哲学、生本教育哲学。

首先,原儒主张以人为本,强烈的人本意识,鲜明的人本精神,就是原始儒学的本质特征。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其价值链条是五张羊皮可以换一个奴隶,五个奴隶可以换一匹马。在《论语·乡党篇第十》却分明记载:“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马厩失火。适逢孔子退朝,孔子关切地问:有人受伤吗?不问马是否受伤。《孟子·梁惠王上》记载,有人以陶俑陪葬,温文尔雅的孔子居然骂粗口:“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用现代话来翻译就是,最先用陶俑陪葬的人,他断子绝孙啊。原始儒家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竟至于此,其人本精神如此厚重浓烈,遗憾却被汉儒、宋儒抛弃殆尽,汉儒、宋儒的价值取向在于维护神权、皇权、父权、夫权、男权和既得利益。原始儒学是伦理哲学,是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哲学,是从天子以至于庶人修养身心的哲学,而不是维护特权的工具。由此可见,汉宋两代儒学与原始儒学有着根本区别。

其次,原始儒学政治上以民为本,而汉代儒学以神为本,宋代儒学以理为本。孔子儒学的实践基础是周初的政治实践和礼乐文明。《论语·尧曰》说:“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如果我自身有罪,不要牵连百姓;如果百姓有错,责任在我)何其高尚的境界,何其强烈的情怀,何其勇敢的担当!更早的《尚书·康诰》说出了“天命靡常”(唯独天命不会永恒)的意思。为什么?《尚书·泰誓》给出了答案:“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所看到的来源于人民看到的,天所听到的源于人民听到的)周代统治者,正是在颠覆商汤政权的过程中,发现了“民心即天心,民意即天意”的惊天秘密。原始儒学认为,所谓政治是让民众像蒲草和芦苇一样繁荣滋长,如此,社会经济文化自然走向辉煌。而汉儒宋儒作为意识形态的国家治理则鼓吹以皇恩浩荡泽被人民,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滴灌式的社会治理。人民作为主体自觉和自然发展与皇恩浩荡的涓涓滴灌,哪一种更加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还需要解释吗?

再次,原始儒学教育上以生为本,汉宋两代儒学却以师为本。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都读过《论语·先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堂课充分体现了先秦儒家以生为本的教育哲学,课堂教学模式类似于今天欧美的自由讨论,全过程体现了教学民主、因材施教、思想自由的教育趋向;这堂课中折射出的师生关系,即孔子之于学生如师如父亦师亦友亦知己。而汉人重新构建儒学后,师生关系变成了冷冰冰的“设帷讲学”,课堂之中,师生之间连面都见不到,更遑论教学民主、思想自由;到了程朱理学时代,师生关系变得更加畸形,学生对老师常行跪拜之礼。从哲学思想、政治智慧到师生关系,原儒和汉儒、宋儒可谓天壤之别,假如没有以生为本的自由、民主的孔门教育,很难想象有《论语》这部旷世著作传世。

除了人本伦理、民本政治、生本教育的根本区别,原儒与汉宋儒学在伦理价值中也几乎完全对立。比如“忠”的伦理,在孔孟儒学当中,就是恪尽职守,别无他意。孔子周游列国,与国君一言不合则拂袖而去,哪里有“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比如“孝”的伦理,孔子儒家强调“父慈子孝”而互为条件,到了汉代以孝治国发展到“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的荒唐,宋儒更是以“理”加持“孝”,稍有不孝就被认为“天理不容”。比如原始儒家并没有“男尊女卑”的观念,可是汉宋儒学把女人变成卑微的附属品。再比如,孔子主张学术平等,而汉宋儒学却极力主张学术专制。汉代“天子会诸侯讲论五经,作《白虎通义》”,无耻地开启了权力裁断学术的恶例;明代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教材,更是实现了程朱理学与皇权专制的同流合污。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迫切需要原始儒学人本伦理哲学、民本政治哲学、生本教育哲学的回归。而承载原儒精神最基础、最核心、最全面的载体,莫过于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集体整理的语录体散文《论语》。《论语》是中国伦理哲学的源头,是中华文明的人文底色,是中国价值体系基石。对原儒人本伦理哲学、民本政治哲学、生本教育哲学挖掘最深刻、最系统、最全面、最富有现代性的莫过于恩铭先生《论语心读》。

恩铭先生《论语心读》阐发的以人为本的哲学、以民为本的理念、自强不息的精神、积极入世的传统、厚德载物的担当、天下为公的理想、尚中贵和的思维、博爱泛众的胸怀、家庭中心的伦理、家国一体的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是养护国人心灵的宝贵精神资源,也是我们今天在探索“第二个结合”的进程中需要去仔细体会并付诸实践的。恩铭先生的《论语心读》所阐发的是以生为本的思想、有教无类的情怀、因材施教的方法、全面发展的课程、尊重个性的取向、慎独正己的修身、反求诸己的态度、积善成德的路径、君子人格的激励等,是中国当代教育应该和必须传承的最宝贵的教育智慧。

《论语心读》是生命激扬的清歌,让2000多年前的《论语》复活、鲜活、燃烧,燃烧出梦想、理想、信仰;《论语心读》恢复了原始儒家的责任和担当,倡导家国情怀和悲天悯人,倡导关心他人、关心族群、关心国家、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倡导给宇宙以道德终极关怀;《论语心读》旨在唤醒原始儒学精神,旨在弘扬原始儒学本质是人本伦理哲学、民本政治哲学、生本教育哲学,旨在从根本上建立文化自信,旨在重建新时代的伦理价值体系而安顿人心。读懂普通的《论语》解读或许有困难,但是,阅读恩铭先生的《论语心读》却很容易。

(作者是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注:本文是广东省社科联2024年专项委托项目“‘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研究”(GD24WH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