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GUANGDONG 广东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顺德大良龙江两地诗友诗赞仁园诗艺交流
来源:羊城晚报-云上岭南 作者:卢兴强 发表时间:2024-12-08 22:03

在顺德龙江镇世埠社区的永宁里、细路玑两条细长巷陌里,一座跨越两巷子的仁园,在其主人历法专家蔡伯励老先生的一片"护乡里风貌,存岭南风韵"的热忱下,获得了不断扩展和保育,为岭南水乡古朴的镬耳屋带来了无限生机。这座蔡氏家族的私家园林,在周围建筑中,特别引人注目。

十一月中旬的一个周末,顺德区大良、龙江两地诗词楹联爱好者一行20多人走进龙江仁园采风交流,诗友们每到一处,触景生情,吟诗作对,用诗联赞美顺德古建筑修缮及保护成效,讴歌美好生活。

在仁园管理员甘叔、伟强的引领下,漫步仁园,品尝风雅。

"宅次号仁居仁风酣畅,门前环秀水秀气盎然。"

门前一副醒目描金对联,正是仁园的生动写照。只见青砖绿瓦,淡雅闲逸;檐下木雕,璀璨灵动。进门紫红色带玻璃的木制屏风,是仁园主人蔡伯励先生自撰的陋室铭:

"仁者天地之大德,从善之泉源,立身行世之根本也……"

屏风两边镌刻着一副木雕联:

"今夕是何年,试问几许春秋,皓首尤欢陋室记;此中有真趣,且看扶桑花木,旁人错认清晖园。"

屏风左面是一个石砌门洞,穿过门洞眼前骤然开豁,回廊水榭千回百转,红色廊柱和彩色玻璃装点的门窗错落有致,颇有岭南园林神韵;假山真水,碧池锦鳞,更得自然雅趣。在管理员的引导下,穿梭于曲折的回廊,流连于各个建筑的精巧和屋内名人雅士的诗书画作,整个的设计深得移步换景、柳暗花明的园林布局之精髓。

诗友们随后登上仁园西北角上一间房子的阳台,居高临下,分辨仁园的格局布置。前门面北临河,前院假山水池,绕过前院东南角的一扇狭小偏门,即进入四合院格局的园林主体,四合院东南西北四面分别坐落观音堂、真步堂、励勤斋、汇仁轩四座彩窗红柱的岭南园林风格建筑。穿过励勤斋是西南侧园,又是一番回廊水榭、碧池锦鳞的景致。再往南是一个天井,向右出西门转到永宁里。另外东南角还有一部分建筑。整个建筑4000余平方米,得幽深隽永之趣。

管理员甘叔指着永宁里右边的镬耳古屋向客人们介绍:

这是蔡伯励老先生的祖屋,有八十多年的历史,他十多年前从香港回乡,发现祖屋旁边还有很多差不多年代的镬耳屋,其中不少由于屋主人建新房而被拆卸,所剩数间已是残垣败瓦,感到很可惜。为此,他决定对这些镬耳屋进行保护,出资分批与几户族内兄弟商议购置房屋保育事宜,陆续改建起了一座古色古香的仿岭南园林的庭院,取名为“仁园”,以抒安身立命之情怀,并将附近的镬耳屋逐步规划纳入仁园之中。仁园也随着购进房屋的方向扩展,不断筹划在保存原貌的情况下让它们成为仁园的一部分。有着深厚堪舆、地理、园林学问的蔡老先生自行设计了房屋的布局;但随着仁园面积的扩展到近10户民宅之大,他请来了顺德设计院著名的设计师梁浩昆为其全面规划总体设计再行修饰,成为如今的仁园新貌,参加了广东省岭南特色与建筑评奖而荣获银奖。

管理二楼书画厅的伟强,从玻璃书柜中,取出了一批以前各媒体曾报道过仁园信息的文章以及图照,我们对“仁泽慈善基金”特别感兴趣,综合有关报道以及通过对管理员的了解,对仁园蔡伯励的慈善活动进行了研究探讨。

蔡伯励先生(1922-2018),自幼在顺德长大,解放前旅居香港,家学渊源,传承真步堂天文历法,精通计算,是蔡家真步堂第三代传人,多年来出版日历通书,年行销粤港澳与海外过十万册,曾为香港的天坛大佛、宝莲禅寺等重大基建及众多大厦楼盘定位奠基开幕策划;顺德筹建宝林寺、紫云阁、顺峰山公园等众多项目时,他都给予指导帮助。他桑梓情深,以仁园为平台,广交朋友,平等待人.事业有成却不忘回报社会,回报家乡。

他说:“这些年来,我见到许多人有志升学而苦无学费,生病而不得医,或遇突发事件筹措无门,这让我深深体会到社会弱势群体生活的艰辛。”

2007年春,蔡老与长江实业主席李嘉诚谈及慈善救助初衷,华人首富极力赞同并表示支持,当场承诺捐赠200万元。蔡伯励立即坐言起行,牵头策划组织了一个民间慈善基金会,在香港申报办理合法手续事宜,命名为“香港顺龙仁泽基金有限公司”,以“救助贫困、促进教育”为主要宗旨。

为何取名“仁泽”?他说:“仁者孔孟之精髓,包涵一切美德,值得学而时习之;泽者,水源之钟爱,为雨露恩惠,可助人解困滋润万物。”

他身体力行,率先捐出200万元,并奔走联系社会贤达和热心人士。于是,加多宝集团董事长陈鸿道捐资200万元,李兆基、李祖泽、汤伟奇、郑裕培等纷纷慷慨解囊,涌跃捐输。2007年6月8日,在香港中环顺德联谊总会成立“香港顺龙仁泽基金有限公司”时,当年就成功筹措得1200多万元资金,李嘉诚特为基金成立志庆撰写了“仁为已任、泽被苍生”的题词。龙江乡亲、原广州市长黎子流亦为蔡伯励先生题了“泽深仁厚”横匾。仁泽基金于当年7月31日在顺德龙江设立通讯处,开始着手运作,最高峰时慈善基金筹得二千多万元,并接受社会各界的申请救助。从2007年9月1日起,每天资助1000元给来顺德龙江医院、聚龙医院中医门诊部就诊的前100名病患者,慈善会每年资助出36万多元,这是基金会首项长期性的慈善活动。此举深受群众欢迎,医疗机构亦积极配合,服务群众,大力促进传统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每年年底前,仁泽慈善基金向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捐资50万元,帮助100名贫困学生助学。同时,又向中国扶贫基金会捐赠10万元,为助学解困之用。特别是戊子年春节前后,中国多地出现罕见雪灾,香港顺龙仁泽基金通过中联部香港办事处,于年初五(2008年2月11日)捐赠50万元。汶川地震发生后,又捐赠40万元支援灾区,以表报国之心。

多年来,“香港顺龙仁泽基金会”陆续向各方面资助,累计发出慈善款项近二千万元。

直至2018年秋蔡伯励仙逝后,此项慈善活动逐步减退,余款转回香港有关慈善会,由继任人运作继后的慈善活动。

管理员伟强,最后还向客人们讲述了“真步堂天文历算”入选广东省非遗项目之事。

“真步堂天文历算”于2013入选广东省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与顺德“观音信俗”(包括容桂白莲堂借库还库祈拜活动、龙江烧大炮、勒流连杜生菜会)项目一起入选。真步堂通胜即真步堂通书(因粤语“书”“输”同音,故改“书”为“胜”),是指由毕业于广州学海堂的蔡最白,在清光绪年间创立,并经长子蔡廉仿、孙蔡伯励延续至今的天文历法推算模式和通书编撰方式、内容与法则。因为真步堂天文历算具有珍贵的科学、民俗学、史学、文化价值,对研究清末以来珠三角的天文科技发展、社会百态、人生礼俗,解读地方民间信仰和民间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意义。1944年,第三代传人蔡伯励掌航真步堂,增加计算准确率,推动通书精细化,并重新编订琢文堂通书。1952年,蔡伯励移馆香港继续营业,至今已传至第四代。其《七政经纬历书》保留了香港天文台台长林超英于2007年春撰写给蔡伯励大师的四句藏头诗真迹:

“蔡家百年传,真数铸浑天。步移星宿动,经纬趣自然。”

顺德区大良、龙江两地诗词文化爱好者,参观浏览仁园后,深情感受到仁园建筑之优雅,蔡伯励老先生慈善仁心为社群之义举,为之赞叹不已,有感而发,纷纷赋诗吟诵以作诗艺交流。

照片提供:

大良诗词学会、龙江锦屏诗社、龙江仁园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