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卓栋 通讯员 台山宣
日前,江门台山市举行侨助“百千万工程”·古筑新韵——台山百年侨建筑保育和活化成果开放日。开放日活动包括百年侨建筑保育和活化经验分享、台山百年侨建筑保育和活化图片展等,展示了近年来台山以侨建筑保育活化助推“百千万工程”的成果。开放日上还举行了友好社团结对共建签约、侨胞之家揭牌等仪式。
座座洋楼皆有故事
开放日活动在位于台山市台城街道泡步村官步里的“翘庐”举行。记者了解到,“翘庐”自1922年竣工以来,已历经102年风雨。该建筑是由旅缅台山乡亲、著名华裔建筑设计师朱锦翘亲自设计并督建。其建筑的主要材料多由朱锦翘从缅甸精选并购回,更添其独特历史价值。
据介绍,台山被誉为“中国第一侨乡”,有“海内外两个台山”之称。长期以来,台山乡亲在异国他乡艰苦奋斗取得成功之后,回归故里,建设了融合本地传统建筑文化元素与西方建筑特色的侨派风格建筑。目前,台山有超过10000幢碉楼、洋楼,这些建筑风格多样且精美,“翘庐”便是其中的典范。
华侨建筑是华侨华人爱国爱乡的见证,也是他们内心深处那份挥之不去的乡愁记忆,每一座侨建筑都有故事。如“翘庐”采用在江门五邑较为少见的法式建筑设计风格,其独特的建筑平面设计宛如一枚精致的“勋章”。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翘庐”矗立于昔日新宁铁路官步村站台附近,建造者朱锦翘因崇敬新宁铁路缔造者陈宜禧,特意采用“勋章”状平面设计,以此向陈宜禧及其伟大贡献致敬。
百年古建成功转型
海外华侨华人及侨建筑是台山独特的文化底色,同时也是台山实施“百千万工程”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据悉,台山积极发动海外人士、侨资企业等个人和组织,通过捐资捐物等形式支持教育、医疗、养老等台山各项公益事业。同时,充分发挥海外侨团和侨胞广泛的国际视野和丰富的人脉资源,为海外侨胞提供知情、参政、献计、出力的平台,引导他们成为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智囊团”和“资源库”,全力助推台山高质量发展。
此外,台山探索政府积极有为、各方踊跃参与的美丽圩镇和乡村建设运营机制,邀请海内外侨胞乡亲回台山考察交流、投资兴业,鼓励投身镇村建设。特别是在活化侨建筑、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乡村经济方面,台山更积极发动乡亲参与其中。“翘庐”就是其中最新的案例。
据悉,“翘庐”已空置长达数十年,因长期缺乏维护,尽管其外观基本保持原样,但内部却破败不堪。2023年,在台山市相关部门及热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朱氏家族后人决定将“翘庐”的修复与活化工作交由云翠谷文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将其成功转型为“翘庐1922”特色民宿。
在保持原有装修风格与结构框架的基础上,“翘庐1922”经过整修后焕然一新,转型为集咖啡、茶饮、住宿、商务接待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民宿。从外观上看,该民宿保留了原有的法式风格,尤其是原有64扇宽敞明亮的窗户全部保留,确保室内光线的充足与通透;室内地面保留了原有的小花砖、房梁还是当年朱锦翘从缅甸运回的优质木材,历史韵味浓厚。在设施配置上,“翘庐1922”提供了7间各具特色的客房,并配备了咖啡厅、会客厅等休闲空间,充分满足了旅客对于休闲度假的多元化需求。
朱锦翘之子朱羡柏动情地说道,“翘庐”已从昔日的破败凋零、几近坍塌,华丽转身为今日的光鲜整洁、焕然一新,其变化之大,令人惊叹:“此番归来,见证‘翘庐’焕然一新,我们内心满溢着喜悦。”他深情地表示,“翘庐”不仅是父亲的心血结晶,更是台山华侨华人深厚家国情怀的见证。“我们衷心感激台山对‘翘庐’所给予的关怀与珍视。”当日,“翘庐”的50多位家族成员回到家乡,齐聚见证“翘庐”光辉重现。
侨建筑成旅游新热点
记者了解到,目前,台山市已成功打造“翘庐”“四九望岗”“光大学校”“侨创中心”西南楼、梅家大院、桂水村等一系列典型案例,串联成特色乡村旅游线路,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游玩,有力推动了乡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参与其中的有祖籍台山的华侨华人、有热爱台山的文旅从业者,他们齐心协力,使台山的“侨”特色乡村焕发出新的旅游活力,成为备受瞩目的旅游目的地。
作为负责“翘庐”活化项目的民宿业者,云翠谷文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志成表示参与侨建筑的保护与活化工作极具意义:“它是有故事、有文化、有底蕴的一个房子,我们期望通过‘翘庐’的成功活化案例,激发更多海内外年轻一代对台山侨建筑保护与活化的热情与参与,从而为‘百千万工程’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