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羊城晚报特别推出“名家说名作·新中国风”系列融媒体策划。
邀请广东文化界创作者、研究者,解读近年来重点文艺精品创作、重要红色文化遗产保护,讲述名家名作里的共和国75年光辉历程。
9月2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进京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在中国美术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686件作品,浓墨重彩抒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上一份厚礼。
全国美展每五年举办一次,是我国规模最大、参与范围最广、作品种类最多、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国家级综合性美术大展。在这次美展上,广东成绩名列全国前茅,整体入选和进京作品数均名列前三;在最重要的中国画展项上,广东进京作品14件,数量位列全国第一。
“高光时刻”源自厚积薄发。近五年来,广东美术界着力推动精品创作、平台搭建,努力实现出精品、出人才的目标。
自2019年以来,由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林蓝领衔的大型集体创作《南粤先声》《南国的风》《百花齐放》,以当代丹青描绘共和国75年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光辉历程和历史性飞跃,更为广东组织主题创作、完善人才梯队、打造重点作品积累了宝贵经验。
就此,林蓝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
传达“强起来”的勃勃生气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南粤先声》以中国共产党早期活跃在广东地区的23位杰出革命先烈为表现对象。“我们希望能用艺术之美,展现他们的信仰之光。”林蓝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创作团队通过反复研读先烈们的革命事迹,敏感地捕捉到其形神,将隐没在历史尘埃中的光辉形象一一擦亮。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南国的风》重点反映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大经济特区,每一个经济特区的地图板块均以该特区代表性成就与经典人文景物拼贴组合成形,用城市规划地图作底纹,层层叠叠,虚实相间,寓意特区成果在青蓝背景下如点点群星,交织出新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开拓出的璀璨星空。
《百花齐放》以“花”为元素贯穿全幅,展现包含22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地区在内34个大小板块的“繁花茂叶”。作品以岭南画派“兼工带写,彩墨并重”的表现语言,以岭南画派“没骨法”与“撞水撞粉法”等技法,华丽、明快、沉稳、激昂地表达百花的繁盛,花色万紫千红,力求传达中国“强起来”的勃勃生气。
“2019年,我调任广东画院。广东画院发扬集体创作优良传统,联合创作了多幅精品。这三幅作品分别用传统的水墨、淡彩、重彩,表现共和国75年来不断地走向繁盛的大气象。”
林蓝表示,这三件大型主题创作一经亮相,就受到各界好评。其中《南国的风》更是入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百集巨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并入列片头九件重点作品之一。
站在历史节点上书写史诗
75年来,广东涌现出众多的美术大家与大作,书写出中国美术发展长河中瑰丽的岭南篇章。
“作为亲历者、见证者,我深刻感受到社会洪流在身边汹涌澎湃,推动着中国画不断前行。”林蓝见证父辈投身宏大创作的激情,也为集体创作的分量和扑面而来的生活与斗争的热度所感染。“他们用自己的艺术语言和探索精神,创作出了留得住的红色经典。”
“在主题创作中,艺术家不仅要全身心投入到对主题的理解中去,还要调动自己的独特理解,将其呈现为一种艺术形式。”林蓝认为,把主题跟创作进行深度融合,反映时代、反映生活、反映所处新时代的重大事件与重大题材,是当代艺术家的责任与担当。“这样的课题不仅是一次综合性的展现,也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和历练。”
为此,广东美术界着力推动精品创作、平台搭建。组织实施了“改革开放实践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汇聚重要创作机构及各地级市美协百位名家,共同孵化百件力作,为广东积累公共文化财富;
建立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组成金字塔式的广东主旋律创作阵营,不断开拓新时代广东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历史深度、艺术高度和精神广度,助力广东美术事业从“高原”迈向“高峰”。
“真正能用一辈子去书写其艺术品格的,张张都有分量、质量与数量的积淀,才能被称之为‘大家’。”在林蓝看来,传承与创新是岭南美术的潮流,期待今天的艺术家能承接先辈传统,让艺术创作的洪流奔腾向前。
“站在历史的节点上,任何艺术家都要有这种书写史诗的雄心。”林蓝说。
监制:陈桥生 林洁
策划:邓琼 侯恕望
统筹:朱绍杰 吴小攀 麦宇恒 何奔
文本:朱绍杰 梁善茵
拍摄:文三原 黄诚林 李国庭
剪辑:黄诚林
动画:李国庭
包装:周敬雅
联合出品:文化副刊部 音视频部 品牌传播中心影像视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