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荣誉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终生难忘的,哪怕是小小的征文比赛的优秀奖,也是一个人毕生的光荣和成绩的见证。作家吴学贵的《一本荣誉证》就讲述了他参加一次征文以及获奖的情形,虽然奖项不高,但是他的珍惜之情跃于纸上,并由全国著名主持人侯玉婷二度创作,深情朗诵,娓娓道来。
一本荣誉证
作者:吴学贵
朗诵:侯玉婷
1988年6月,我的家乡湖南津市市委宣传部、市委政研室等十三个部门联合组织“振兴津市经济论文竞赛”活动。此次活动最终评选岀入围作品36篇。我的论文《谈谈开发与省辖市相适应的津市港口》,在本次论文竞赛中获“优秀奖”。
在论文获奖五年后的1993年国庆节前,我辞别家乡的工作,只身一人带着简单的行李前往长沙打工,工作稳定后从津市举家搬迁到长沙。2006年到广州打工并定居,又再次举家搬迁,前前后后搬家十多次。搬家的过程中丢失了很多值得珍藏的东西,但这本只有手掌般大的荣誉证却被我好好的保存了下来。
每次搬家时,我都首先想到的是把这个不起眼的小本本安顿好。功夫不负有心人,本本虽小,但保存得还算完好。荣誉证书的塑料封面原本的底色为红色,随着时间的沉淀,红色变成了沧桑的暗红色,封面上金粉印刷的凤凰图案也羞涩的脱落不全,同样用金粉印刷的“荣誉证”三个字也逐渐边缘模糊,但好在“荣誉证”三个字仍是清晰可辨。塑料封面内的荣誉证书主页纸质已经泛黄变色,用腊笔腊纸刻写的证书内容犹其显得质朴无华,有一种厚重的历史感。油墨的余香早已荡然无存,但油墨字迹的苍劲有力依旧跃然纸上。荣誉证书的结构是两边对折,证书内容的誉刻也分左右两边进行。左边为获奖人、获奖论文标题、发证部门公章以及发证日期;右边为“振兴津市经济论文竞赛”评审委员会评委名单。写上评委会委员名单的荣誉证书比较少见,足见这本荣誉证书的独特性。由于荣誉证书是两边对折,每次观看时都要打开来再合垅,证书中间慢慢的就自然而然形成一道折痕,如不加爱惜,证书就很容易从中断裂。无疑,这道折痕承载了岁月的流逝,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向前。人事合一,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在我们成长中的每个阶段,于无形中会留下一道道看不见的“折痕”,需要我们不断的完善自已,不断的修复成长中的“折痕”,才有可能去创造精彩生活,迎接美好未来。
征文活动开始之初,我正在津市交统系统的一家企业工作。工作之余常给市广播站投稿,当然也没有写岀什么像样的文章来。看到竞赛活动的通知后,就想积极参与。但写什么呢?不知从何处入着手。思考了好几天,还是决定从自已熟悉的地方入手。我在交通企业工作,自然最熟悉的就是交通行业的发展状况,就确定写写津市的港口状况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为此查阅了有关津市港口发展的历史文献,如《津市志》所载“交通篇”中的历史记载,还在工作之余下到船队找年长的老船工了解津市航运历史。历时月余,终于写成《谈谈开发与省辖市相适应的津市港口》一文。我将写成的文章作为参赛作品,最终获评“优秀奖”,其实也只是入围奖。虽然获奖等级低,但我非常珍惜这次获奖,这是我第一次获得论文竞赛奖,而且是津市官方组织的活动,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较大的荣誉感。
后来我把这篇论文投稿到《中国河运》杂志,又有幸被杂志录用刊岀。这也是我第一次在国家正式岀版物上发表论文,实现了我曾经的愿望。在离别家乡的漫长岁月中,常常情不自禁的想起家乡,想起家乡的父母兄妹,想起家乡的变化,想起家乡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每当此时,也情不自禁地在家中抽屉的某个角落里,轻轻拿出这本荣誉证书,释然心中的思念之情,看着封面“荣誉证”三个字就己经足够,足够寄托对家乡的思念,和对青春的怀想。
【名家简介】
吴学贵,诗人,作家。广州市越秀区作家协会会员,曾在《广州日报》《汕头日报》《梅州日报》等发表散文作品,曾获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人文学院征文比赛一等奖,获津市市文联首届原创文艺奖。
【名家简介】
侯玉婷,广东广播电视台资深主持人,国家级主任播音员,中央电视台特邀主持人,广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2020年荣获《广东省文联》《广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颁布的【百期抗疫作品展】特别奖。曾获首届金话筒全国十佳节目主持人称号、第十一届亚运会国家特别贡献奖、新中国建国60年60人全国优秀主持人奖、全国法制十佳主持人大奖、亚洲地区十佳主持人奖等各类国家及省市级奖项。1990年入调中央电视台成功主持《第十一届亚运会》,获得国家体委中央电视台特别贡献奖,曾主持了《艺术长廊》《世界博览》《一曲难忘》《体育快讯》《女性新时空》《与法同行》《法案追踪》等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栏目,《共度好时光》《万紫千红》等大型文艺晚会,获得《广东广播电视台》30年贡献奖。曾连续10年荣获广东广播电视台“三八红旗手”与“广东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