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Chinese New Year Greetings 老广贺春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岭南文史】黄埔军校 广东航空学校:两校同育航空英才 空天逐梦百年翩跹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作者:黄宙辉、叶恩平、任海虹、黄晖 发表时间:2024-08-07 06:42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实习生 叶恩平 通讯员 任海虹 黄晖

百年前,黄埔军校在广州诞生。当时,广州还有一所不同寻常的军事院校——广东航空局军事飞机学校(以下统称“广东航空学校”)。

广东航空学校成立于1924年9月,与黄埔军校一样,同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均在中国共产党和国际进步力量的帮助下,由孙中山创办。

广东航空学校为国共两党培育出第一批杰出的航空人才,也让广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追梦空天的起点。从黄埔军校毕业的刘云、冯洵(冯达飞)等一批优秀学生,率先进入广东航空学校学习飞行,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航空先驱。

今年9月是广东航空学校建校100周年。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通过寻访专家学者、航空先驱后人,回顾该校12年办学历史,以及黄埔军校、广东航空学校走出的中国共产党航空先驱的英勇事迹。

实践“航空救国”

广州市水荫路113号,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的西南角,“广东省航空纪念碑”庄严而肃穆。为纪念我国航空事业的先驱和在东征北伐、抗日战争中阵亡的空军将士,广州市政府于1988年修建了这座纪念碑。纪念碑正面镌刻着孙中山先生题写的“航空救国”四个大字,背面刻有徐向前元帅题写的“广东省航空纪念碑”碑名。这里纪念的阵亡空军将士中有不少来自广东航空学校的师生。

广东航空学校于1924年创办。2008年出版的《广州市文物普查汇编·越秀区卷》(广州出版社)中记载:1924年春,苏联飞行专家及德国飞行员数人来广州帮助训练飞行人员,并组建飞行训练班。年底,训练班改为航空学校,校址设在大沙头(注:1924年9月先在广州新河浦东山皮革厂建立军事飞机学校,后学校迁至大沙头航空局飞机制造厂附近)。这是中国第一所航空学校,也是国共合作的成果之一。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航空学校办了两期。第一、第二期学员曾组成飞行队参加了两次东征,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后又参加北伐战争,建有战功。

“广州大沙头沿江东路421号,是当时落实孙中山先生‘航空救国’理想的重要基地。”中国航空学会理事、广东省航空航天学会常务副会长梅卫民介绍,1923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航空局——广东航空局(即大元帅府航空局)在这里成立,随后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又在此建立,该厂造出中国第一架军用飞机“乐士文”号并试飞成功,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的起步。1924年9月,广东航空局军事飞机学校成立,为国共两党培育了第一批杰出的航空人才。

中外合力育才

孙中山先生曾指出,自航空机参加战斗后,已打破了军舰、战车的局限,扩大了控制战场的能力,故现代国防,非扩充空军力量不可。他指导黄埔军校的课程设置,把“航空”“无线电”等新兴技术列为军事专门学科。

“黄埔军校办学条件不足,但其军事教学却有‘航空’这样的前沿学科。研究中国军校和军事的历史,对这一点不应忽略。”著名党史专家、广东省政协文化文史研究专员曾庆榴在其新作《黄埔军校史(1924-1927)》中指出。

对于黄埔军校和广东航空学校的关联,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全新校史展中特别设置“黄埔军校与中国空军”章节,作了专门介绍。辛亥革命纪念馆(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馆长欧阳旦霓介绍,广东航空学校创办后,在共产党人的支持下,一批有政治觉悟、有文化的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被选送到广东航空学校。

广东航空学校第一期的10名学员中,有7位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其中包括共产党员刘云。刘云曾赴法国勤工俭学,他在“学生详细调查表”中“专门技能或特长”一栏填“航空术”,在“经过履历”一栏中写“法国飞机学校毕业”。

在广东航空学校,学员们进一步学习飞行与航空技术。广东航空学校第一期学员唐铎之子唐瓦加在《中国早期的飞行摇篮和第一批空中骄子》一文中介绍,学校的首任校长是从德国聘请的雅尔台先生,主持日常教学工作,同时还教授领航、侦察、战术等科目。学校还从德国聘请了2名德国籍教官:飞行教官冯·格莱姆、机械教官瓦尔特 (赫斯)。学校开设的科目有军事学、机械学、空中战术、观察学、气候学、俄文等。

学习期间,同为广东航空学校第一期学员的冯洵(即冯达飞)在一封家书中写道:“近来功课更增(航空学、机械学、空中侦察测绘、空中战斗、摄影术、俄文、英文、政治)。每日授课九时,夜添一时速记,实无闲暇之时刻……”

高瞻远瞩筑梦

在风起云涌的大革命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高瞻远瞩,抓住国共合作的有利时机,在黄埔军校培养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军事人才,也借广东航空学校培养航空军事人才。

刚从欧洲回国、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同志,深感航空军事技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挥的重大作用,他在黄埔军校及学校下属飞机队、铁甲队等机构中设立了党代表。在黄埔军校一期生1924年11月毕业后,又抓住机会选送政治觉悟高、身体素质好、学习成绩优异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进入广东航空学校第一期学习,包括刘云、冯洵(冯达飞)、王勋(后改名王叔铭)、王翱、万鹏(又名万少鼎)、袁政、郭一予等人。

据称,广东航空学校开学不久,在廖仲恺和中共广东区委的推荐下,共产党人刘云出任学校及飞行学员队的党代表。

1926年初,广东航空学校继续招收第二期学生20人,大多从黄埔军校第二、三期学生中选送,常乾坤、徐介藩、李乾元、龙文光等人也是在那时入校。不久,两班合并,全部学习飞行。另外,学校从黄埔军校第四期学生中选送20名,开办侦察班,持续推动国共两党涌现一大批航空技术人才。

1925年8月,广东航空学校又选送刘云、冯洵两位共产党员和其他四位进步青年王翱、唐铎、王勋、朴泰下(朝鲜籍)赴苏联第二飞行学校,继续学习飞行。1926年6月,中国共产党继续从航校第一期毕业生留校和第二期的飞行学员中选调12人,赴苏联学习飞行。其中常乾坤、徐介藩、李乾元、刘铁仙、黎鸿峰(越南籍)、金震一(朝鲜籍)6人是共产党员。

在周恩来等人及中共广东区委的领导下,这些一、二期学员中的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得以成长,中国共产党的空天梦从这里起步,广州也成为中国共产党航空事业起航的“摇篮”。

实战展露威力

从黄埔军校、广东航空学校毕业的学子们,思想觉悟高,在航空飞行技术上取得突出成绩。其中部分学员参加东征、北伐等战斗,检验了实力,展露了威力。

刘云的飞行专业成绩极其优秀,他每天坚持自驾飞行两小时,反复研究,直到弄懂为止。在航校学习期间,为支援国民革命军东征部队作战,刘云、冯洵、唐铎等航校学员在教官带领下,还驾机执行了东征陈炯明、平定刘(震寰)杨(希闵)叛乱的侦察、空袭、撒传单等任务。

冯洵在苏联深造期间,改名冯达飞。据他的警卫员覃恩忠回忆,1932年冯达飞担任红军大学四分校校长期间,奉命维修了红军攻打漳州时缴获的一架国民党飞机,该机后来被命名为“马克思”号(这是红军的第二架飞机)。这架飞机随后被装上迫击炮弹和传单,由冯达飞驾驶飞往赣州轰炸敌群,完成任务后再飞回中央苏区。这是在没有导航的情况下,红军将领驾机创造的奇迹,在我军飞行史上留下传奇的一页。

上海《世界晨报》1932年曾报道,当时红军已有航空队,有五六架飞机,飞行员全是20多岁的青年,队长是广东人冯达飞,曾在苏联航空学校毕业,带领进行军事侦察。据解密的民国政府军事委员会机要室电文称:1932年6月,这支航空队曾数次驾机经江西萍乡向湖南的汝城、浏阳投掷炸弹。

周恩来同志称赞冯达飞是中共的“航空专家”。1933年,红军需要建立一个飞机场,冯达飞又受命担任机场工程建筑处处长。他亲自设计机场,偕同欧阳毅等完成建造工程。1936年“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5月冯达飞曾作为共产党四名代表之一赴南京商谈。当时的报纸敏锐地注意到了他,并描述他由黄埔军校到广东航空学校,再赴苏联及欧洲深造的经历,中国共产党已拥有这样的航空人才,引起各界关注。

广东航空学校第二期毕业生龙文光先加入国民党空军,后在红军首长徐向前的感化教育下投诚红军。1931年5月,鄂豫皖特区工农民主政府军事委员会航空局正式成立,龙文光为第一任局长。同年12月22日,龙文光驾驶“列宁”号飞机(这是红军的第一架飞机)参加红四方面军攻打黄安县(今湖北省红安县)的战斗,震惊了据守敌人。敌军弃城南逃,红军乘胜追击全歼逃敌。这是中国共产党红军历史上的首次空中作战,光耀大捷。

冯达飞、龙文光分别在中央苏区和鄂豫皖苏区驾机参加红军战斗,初步显现了航空飞行器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的威力,打击了敌人“围剿”根据地的嚣张气焰,提高了红军的战斗力。

不断探索空天

广东航空学校开办8期后,于1936年停办。该校培养出500多名飞行员,为中国空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曾庆榴指出:“广州航空学校(即广东航空学校)走出了中国早期的一批飞行员。这与国民党、共产党空军诞生的历史,都有割不断的关联。”梅卫民认为,广东航空学校是中国共产党人追梦空天的起点,广州是中国共产党人空天梦起步的地方。该校优秀的中共航空人才在人民空军的百年发展历程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除了在大革命时期选派共产党员进国民革命军航空学校学习外,中国共产党还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选调一些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到苏联学习航空技术。

广东航空学校第二期学生常乾坤于1926年赴苏联,系统学习飞行12年,其间于1932年考入苏联最高航空学府——茹科夫斯基航空学院深造。回国后,1938年中共中央决定常乾坤去迪化(今乌鲁木齐市)从事航空教育工作,党组织从延安派去许多同志都在这里学习航空技术。常乾坤负责编写多种航空理论教材,包括《飞行原理》《空中射击》《空中领航学》等。这些教材,后来在东北航空学校的教学中起了重要作用,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空军各航校的主要教材。

唐铎从广东航空学校第一期毕业后,于1925年10月到苏联继续深造飞行,后在苏联空军工作战斗了28个春秋,曾参加苏联的卫国战争。1953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心下归国。回国后,唐铎曾任中共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党委书记、系主任等职,为培养空军军事人才勤勉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创办人民军队第一所航空学校——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专门培养航空技术人才,为建立人民空军做了充足准备。1949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正式成立。至此,中国共产党人的空军梦迈入现实发展的康庄大道。

访谈

呼吁建设广东航空学校纪念馆

乔国华(广州地铁集团正高级工程师、广州新四军研究会宣讲团副团长、人民军队航空先驱冯达飞后人)

羊城晚报:今年是广东航空学校建校100周年。您如何看待这所学校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乔国华:广东航空学校虽然只延续了12年,但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人逐梦航空是从1924年开始的,起点就在广州(广东航空学校)。我们不能忘却这段历史。

与黄埔军校一样,广东航空学校为国共两党培育了第一批杰出的航空人才,为中国空军尤其是人民空军的建立、发展、壮大作出了卓越贡献。纪念广东航空学校建校100周年,与纪念黄埔军校建校百年一样,可团结海内外相关人士,唤起大家的共同情感,广泛凝聚人心,有利于巩固壮大统一祖国的力量。

百年前,中国第一架军用飞机就是在与广东航空学校同址的广东飞机制造厂研制成功,这也成为中国工业发展的里程碑。纪念广东航空学校建校100周年,也可善用这些具有岭南特色的历史文化元素符号,助力广东发展航空工业、低空经济。

羊城晚报:但与黄埔军校不一样的是,广东航空学校的遗迹已难觅。对此,您有何建议?

乔国华:时值黄埔军校、广东航空学校建校100周年,从这两所学校走出的中国共产党航空先驱及其英勇事迹,非常值得吾辈去缅怀与传颂。现今广州大沙头沿江东路421号,是当年广东航天局、飞机制造厂、广东航空学校的所在地,但目前已找不到历史痕迹,非常遗憾。我们后人想去缅怀历史、弘扬先烈的精神,也找不到落脚点。因此我呼吁,在遗址附近建设广东航空学校纪念馆,或者重新竖立广东航空学校的纪念碑,供大家去了解和铭记这段历史。

羊城晚报:作为人民军队航空先驱冯达飞的后人,您怎样去传承和弘扬他的精神?

乔国华:冯达飞自广东航空学校毕业后,矢志中国共产党航空事业,把毕生精力奉献给军事教育工作,培养了一大批军政干部,人们称他为“飞行教官”。后来,他在“皖南事变”中被俘,坚贞不屈,1942年6月被敌人杀害于上饶集中营。2019年6月,新华社的报道称誉冯达飞为“人民军队航空先驱”。

近年来,我一直与有志之士一起,收集、挖掘冯达飞的史料、事迹,梳理他对中国革命,尤其是在人民军队航空发展中作出的贡献。从他和其他人民军队航空先驱的身上,我们深深感受到为国家和民族“追求真理、矢志不渝、不怕牺牲”的奋斗精神,在今天的民族复兴征程中仍具意义,历久弥新。作为冯达飞的后人,我曾多次受邀去各类学校参加宣讲活动,希望重温岭南近代史上一些不平凡的篇章,也为年轻人提供一些精神力量。

延伸

中国第一架军用飞机在广州制造

为了发展航空事业,1923年,孙中山任命大元帅府航空局局长杨仙逸兼任飞机制造厂厂长。飞机制造厂设在广州东山新河浦一间清末废弃的皮革厂内,故称东山飞机制造厂。为了日后飞机试飞方便,又选择了位于今沿江东路421号大门东侧的一座楼房为厂房。

在杨仙逸的直接主持下,工厂员工努力工作,仅用3个月时间即自行设计制造了真正中国化的第一架军用飞机。

1923年8月10日下午,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参加了这架飞机的试飞仪式。为了表达敬意,杨仙逸等人当场向孙中山提出请求,以宋庆龄曾用的英文名ROSAMONDE之中译音“乐士文”,来命名这架飞机。“乐士文一号”就这样诞生了。随后,孙中山与宋庆龄在飞机前合影留念,孙中山亲自题写了“航空救国”四字以资鼓励。

“乐士文一号”试飞成功后交航空队使用,曾参加攻击惠州陈炯明部队的战斗。后来,陈炯明派人深夜潜入大沙头飞机库纵火,“乐士文一号”和一部分飞机器材遭焚毁。

合作网站:“文史广东”http://www.gdwsw.gov.cn/

广东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

羊城晚报社

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