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ndustry Trends 新理念新业态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在挑战与机遇中前行的无人驾驶:多地试点显成效 未来发展可期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作者:沈钊 发表时间:2024-07-13 10:31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沈钊

从北京市发布《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征求意见稿)》,到上海市颁发上海市首批无人驾驶装备识别标牌,再到广州已经开展第二批高快速公路(7条)开放前的技术评估工作、将开放白云机场及广州南站等重要自动驾驶测试应用场景……近日,各地政府关于智能驾驶的商业化和规范化动作频频,无人驾驶正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7月9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对近期“中国游”在全球掀起热潮进行回应,称外国游客“沉浸式”的“随手拍”展现了中国发展的勃勃生机,点赞了“赛博武汉”充满科技感的光谷空轨和无人驾驶汽车。无人驾驶的风头一时无两,也引发了“加剧堵车”“抢饭碗”等讨论。逐步走进公众视野的无人驾驶,背后也伴随着技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深刻变革。

全国51城出台政策 带动新兴产业崛起

无人驾驶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词儿。早在2017年底,广州就开始有无人驾驶车辆在公开道路上进行路测。2018年,北上广深等城市陆续发布智能网联汽车的相关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随后更多的城市开始发力自动驾驶。但在这个阶段,囿于技术的不成熟以及相关法律法规限制,无人驾驶商业化步伐一直不温不火。

2022年4月,《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乘用车无人化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正式发布。相比此前“自动驾驶出租车”在主驾驶位上配备安全员,这次试点开放副驾驶位有安全员的无人化载人,“方向盘前无司机”首次成为现实。彼时的行业共识是,这是自动驾驶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转折点,是技术层面日趋成熟的表现,也是商业化落地的起点。

果不其然,2个月以后,广州街头开始出现空车路测的全无人自动驾驶车辆,真正的无人驾驶汽车终于在中国的街道上行驶。2022年8月,国内首部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首次为自动驾驶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提供了法律依据。

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拥抱自动驾驶,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不断出台。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已有51个城市出台自动驾驶试点示范政策,不断加速拓展自动驾驶的应用场景。不久前,五部门公布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包括广州、深圳、北京、上海、重庆、鄂尔多斯、沈阳、长春、南京、苏州、无锡、成都等20城,将促进多场景自动驾驶规模化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7月5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从全局高度认识和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自动驾驶集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汽车等前沿领域竞争于一体,是数实融合的重要应用场景,支持自动驾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动驾驶技术创新推动下,汽车将从传统单一的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平台转变,带动产业链的重构和新兴产业的崛起。

步入寻常百姓家 技术发展是大势所趋

在无人驾驶车辆真正驶进寻常百姓家之前,除了相关行业从业者外,民间关于自动驾驶的讨论声音并不算多。这种情况因萝卜快跑在武汉开始规模化运营而发生变化。

今年以来,萝卜快跑在武汉加速落地步伐,由此激发的无人驾驶相关讨论空前激烈。记者梳理发现,自5月份起,便有武汉市民吐槽自动驾驶车辆“开得慢”“停滞不动”,武汉交通拥堵情况因此加剧;此外,网上也有声音称,武汉的出租车司机对萝卜快跑的投放感到不满,认为其是在“抢饭碗”。

对于前者,多位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其背后的原因可能主要是自动驾驶技术仍需进一步完善,“自动驾驶车辆将安全设为最重要的判断因素,其他车辆稍微一别就可能将其逼停”;另据记者在广州黄埔实际乘坐无人驾驶车辆的感受来看,自动驾驶车辆速度较慢,时速大多保持在三四十公里,遇到行人和其他车道车辆靠近时有明显的减速操作;与此同时,自动驾驶车辆并未出现实线变道、造成拥堵、长时间违停等情形。

而针对无人驾驶是否抢了出租车和网约车司机的饭碗、是否会取代司机等问题,武汉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7月9日回应称,“武汉市(出租)汽车行业比较稳定,网上谣言比较多”。该负责人介绍,“萝卜快跑”已在武汉投放400多辆无人驾驶汽车,不是网传的1000辆。

对此,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也认为,现阶段无人驾驶汽车尚不会对传统出租车构成挑战,因为无人驾驶出租车更多还是一项体验项目,尚未形成有效运力。出租车的竞争压力主要来自网约车和出租车行业内部。盘和林认为,无人驾驶汽车是科技发展的大势所趋。从经济全局上看,无人驾驶汽车能够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价值增量,如车路协同建设,车上娱乐设施和车辆智能化带来的汽车产业的产值增长等。

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顾大松表示,自动驾驶是全新业态,其应用场景有诸多想象空间,汽车租赁等场景可能比网约车场景更广大,远未到能对当前就业市场产生冲击的时刻。长期来看,自动驾驶也许会令行业对出租车司机、货运司机等传统驾驶员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然而,这种替代并非简单的岗位消失,而是就业结构升级,将促进劳动力市场的深刻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