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县千镇万村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视频】羊晚体验官带你走读广东百县千镇万村①:番禺大岭古村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作者:刘星彤 发表时间:2024-04-12 23:21

【开栏语】

2022年12月8日,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上首次提出“百千万工程”,审议通过了《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广东开始全面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2024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持续将“百千万工程”作为全省文旅工作的头号工程,着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和乡村旅游发展,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供给。

值此奋斗时节,羊城晚报特开辟《走读广东百县千镇万村》专栏,以“趣拍”“趣尝”“趣浪”“趣看”“趣学”五大维度深入村镇一线调研。

由本期开始,跟随记者的视角,一起来领略“百千万工程”建设中广东文旅大融合的突出建设成果吧!

番禺大岭古村——

“学霸”村的最佳打开方式:集齐“文房四宝”

【村庄画像】

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的大岭村面积约3平方公里,村内风景优美,山清水秀,历史遗存丰富,传统建筑精美,2007年被当时的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大岭村因位于番禺菩山脚,古称菩山村。早在北宋初期,这里已成村落。明嘉靖年间,因该村依大岭山而建,遂更名“大岭村”。

九百多年来,大岭村孕育了璀璨的文化,埋藏着独特的历史人文。村内古建筑群约 9000 平方米,以一条古街为主轴,旁生里巷,形成鱼骨状街巷格局,村中的文塔、祠堂、庭院、蚝壳屋等古民居建筑,在岭南建筑艺术史上具有一定的观赏与研究价值。

【一线探路】

这里是广州头号“国宝村”,更是大名鼎鼎的“学霸村”。明清两代,大岭村就培养出了5名进士、17名举人、15名贡生,还有超百名九品以上的大小官员。据说村内的“文房四宝”,就是大岭古村的“上岸”密码。

据说大岭古村的先民们为了祈求文运亨通,以河(玉带河)为纸、池(墨砚塘)为砚,以桥(龙津桥)为笔架、塔(大魁阁塔)为笔,在村子里构筑起“文房四宝”的建筑意境。

走过路过,一定要打卡集齐这四样“文具”,说不定就能沾沾学霸们的“上岸”好运。

和广州市区的其他古村相比,大岭古村商业化的程度非常低,街巷内的蚝壳墙、石板街、百年菩提树、古屋上的花鸟壁画等仍保留着岁月流转的痕迹,让后人在数百年后依然能领略原汁原味的岭南古村风貌。

现如今,除了村里的原住民,大岭村还迎来了许多艺术家。在村内的文昌商业街,坐落着大大小小的非遗工坊,核雕、扎染、制香等非遗体验项目的进驻,让这座百年古村在淡淡的烟火气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如今的大岭村更是已然成为一个旅游胜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访。

在这里,可以追寻历史的足迹、感受古村的韵味、品味地道的乡村美食、与村民聊聊天,体验原生态的乡村生活。
【体验官有话说】


1、进村印象:

整个村子环山绕水,虽然是有着900多年历史的古村,但村内的河道、街巷看得出经过了精心的治理和修整,村内环境非常整洁气派。

在村内纵横交错的街巷中漫步,仿佛穿越到了悠长的旧时光中,是非常适合country walk的打卡点!


2、打卡心得:

作为体验官,原本冲着大岭村典型的岭南水乡布局而来,想要探寻岭南“鱼米之乡”的风情。但来了以后才知道,大岭村培养出了超百名九品以上大小官员,是大名鼎鼎的“学霸村”。和广州市的其他古村相比,大岭古村商业化的程度非常低。

尽管村内的村容村貌经过了几番改造,但像陈氏大宗祠、显宗祠、蚝壳墙、石板街、百年菩提树等景点,都被完好地就地保护起来,并沿玉带河环村分布。只需按照村口游览指示牌推荐的游览路线,就能在绕村一圈的同时,一次性走完所有打卡点啦!


除了感受村内古朴的生活气息,也要前往村内的文昌商业街探一探非遗工坊,感受这座古村的文化底蕴。

3、心水推荐:

A.必打卡“地标”:有求学、考试需要的游客来到这里,一定要打卡村内最有建筑特色的“文房四宝”,其中的大魁阁塔更醒目,有兴趣的话可以拜一拜。

B.必试美食:虽然古村离市区有一定距离,但却藏着一家很正宗的越南菜餐厅,据说店主是地地道道的越南人。酸酸辣辣的冬阴功米线、清爽的梅子茶和初夏的广州更配哦!

此外,大岭村也有不少特色农产品如凤眼果、霸王花、番石榴,还有一种专门作为节庆食品的土制大饼。由于地处咸淡水交界处,村里的水产也味道鲜美,有河蚬、蟛蜞、鲫鱼、鲻鱼等。

C. 必做的一件事:回程前,一定要记得去山川方物蓝染非遗工坊DIY一件专属自己的扎染作品。

【交通攻略】

乘坐地铁4号线到石碁站下车,接驳公交番126路,就能直达大岭村(每趟公交间隔时间较长,打车前往也是便捷又实惠的选择)。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星彤

图、视频/陈晨 邓振淳

策划/邓琼 区健妍

统筹/李力 赖书香

执行/刘星彤 黎存根 陈晨 邓振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