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 岭南非遗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英歌舞又上大分!外交天团“表白”了哪些岭南文化?|第2眼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作者:吴瑕 发表时间:2024-04-09 08:57

英歌舞又上大分了!4月6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Meta Page账号推送了河南卫视《2024清明奇妙游》节目《中华战舞》,并配文:“中国广东的英歌舞是一种传统表演,它崇尚祖先的智慧,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体现了正直和坚强的价值观。”再次点赞了潮汕英歌舞。

近年来,越来越多海内外媒体、文艺团队和短视频自媒体聚焦岭南文化进行创作,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破圈出海,被世界看到。这其中,中国“外交天团”也在频频助力,在海外社交平台花式“表白”,向全球推荐岭南文化。他们眼中的岭南文化有多秀?既有吃喝玩乐,也能歌善舞(武),一起来看!

英歌舞
英歌一响,万人空巷

《2024清明奇妙游》中的《中华战舞》节目再次演绎了大火的民俗文化英歌舞:从事各行各业的英歌爱好者们“化身”《水浒传》的英雄好汉,他们举起英歌槌,自信、热情地走上街头,在锣鼓声中舞动起来,并通过河南卫视奇妙游系列所擅长的“景人合一”的表现方式,镜头闪转腾挪,将祠堂等潮汕特色建筑中的英歌巡游有机融合,进一步强化视觉冲击力。

热血震撼的英歌舞圈粉无数,而这并非汪文斌第一次向世界推荐“中华战舞”,今年春节期间,他便通过海外社交平台带领大家领略充满浓浓新春氛围的英歌舞,让潮汕优秀非遗文化走向世界。

在潮汕地区,英歌一响,万人空巷。人们用跳英歌舞的方式,抒发对先辈的怀念之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心,彰显扬正压邪的价值观。


英歌起舞已超过300年,是潮汕地区节日民俗活动之一,融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体,表演气势豪壮,气氛浓烈,深受民众追捧和喜爱。

英歌舞在2006年成为国家级的非遗项目,这些年来,这项非遗并没有变成文物,封存在橱窗里供人观瞻,而是发展为一项更具自发性的群众活动,新人辈出,“复活”在大街小巷。

近两年,英歌舞更是大放异彩,火了又火,因其“又老又潮”,被不少网友称为“民间街舞”。“最主要还是因为英歌舞本身的‘文化内爆力’造成的,也就是一种可以震撼人心、镇住场面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的力量。”潮州国际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林伦伦说。

广东醒狮
鸣鼓出狮,威震八方

今年春节,“揭阳小女孩路边练习舞狮偶遇舞狮队敲锣助威”的视频火爆全网,这“配合完美”的一幕引来许多网友共鸣,“小狮子找到狮群了”“这才是真正的文化传承”。


汪文斌也在海外社交平台转发,为岭南文化薪火相传的一幕点赞,也向世界推荐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醒狮。

近年来,根植于岭南大地数百年的醒狮多次被置于聚光灯下,以醒狮为创作灵感的文艺作品频频“出圈”:动漫电影《雄狮少年》亮相银幕,火出海外;大型民族舞剧《醒·狮》燃爆全国……实际上,醒狮在岭南人民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香港电影黄飞鸿系列的《狮王争霸》至今仍然为人津津乐道。

醒狮原名为瑞狮,属于中国狮舞中的南狮,起源于广东佛山,由唐代宫廷狮子舞演变而来。自古以来,醒狮长盛不衰,尤其在岭南一带,凡有节庆活动,必有醒狮助兴。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醒狮文化”。对于迁居海外的游子而言,每当狮头昂起、鼓声雷动,即使身处天涯海角,故乡也近在眼前。作为一个文化符号,醒狮早已成为一代代岭南人民的集体记忆,凝聚着湾区人民的文化认同,深深刻在人们血脉之中。

咏春
至精其艺,一路飙“飒”

今年2月,深圳原创舞剧《咏春》选段登上龙年央视春晚舞台, 咏春拳与八卦掌精彩过招,看得观众两眼放光,“太飒了,美得流光溢彩!”中华武术的力与美,以武舞融合的方式,再度惊艳海内外荧屏,随后还在网络上掀起了“叶问蹲”的挑战热潮。

2月10日,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发言人华春莹在X平台(推特)上向世界介绍《咏春》,引起海外网友的热烈共鸣。

“舞剧《咏春》是对中国武术以及其背后的古老哲学和智慧的一种致敬。演出中舞者表现出的那份力量与优雅令我惊叹。”

《咏春》震撼的视觉效果唤起观众对岭南咏春文化的强烈共鸣。近年来,由广东出品的《侠影·咏春》《咏春》等众多文艺作品取材于咏春拳传承故事,先后在全国各地亮相、巡演,甚至受邀到海外演出,岭南武术的魅力进一步彰显。

百余年来,以咏春拳为代表的传统武术在岭南大地生根发芽,李小龙及《叶问》《一代宗师》等电影更是助推咏春拳从岭南走向世界,从武术界走入大众视野。由于具有“易学难精”的特点,咏春拳很好上手,受众群体遍布各个年龄层。

目前,佛山有200多家咏春拳馆,学生小到幼儿园孩子,大到年过古稀的老人,还有来自欧洲、南亚等地的留学生。

咏春拳的练习都是从一套基本功“小念头”(念头正、终身正)开始。练拳如做人。“中国武术的宗旨是‘止戈为武’。学习咏春拳是为了强身健体、修身养性,是为了领会武术精神、弘扬中国武术,而不是耀武扬威。”舞剧《咏春》武术顾问、咏春拳叶问宗支非遗传承人董崇华授课时反复向学生们强调。

无数传承人接续努力,众多文艺作品广泛推广,短视频等新型传播方式加持助阵,这让以咏春拳为代表的中国武术熠熠生辉,“中国功夫”文化招牌在国际舞台上也更加闪亮。

香云纱
一莨一香云,一布一芳华

2024年1月中旬,“外交官看中国•广东行”走进深圳活动中,一场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为主题的时装秀,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近40个国家的驻华使节来到一座80层楼的楼顶,一览城市天际的同时与中华传统文化来了场美丽邂逅。

充满设计感的香云纱与现代化的城市景观,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相互融合,如此震撼的视觉与文化盛宴,引发外交部部长助理、发言人华春莹关注和点赞,她称:“身处繁华都市云间赏‘香云’纱,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作为岭南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染色面料,香云纱的珍贵之处在于它流传了数百年的传统手工工艺,以丝绸为坯,用植物和矿物染整,需历经14种工艺、36道工序以及1-3年的窖藏等待,非常昂贵,被称作面料中的“软黄金”。2008年,“香云纱染整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张爱玲在其成名作《沉香屑》中提到的“那人的背影,月光下看得分明,穿着白夏布衫子,黑香云纱大脚裤”,描写的服饰正是岭南独有的香云纱。前文舞剧《咏春》舞者所穿舞服就是采用的香云纱。


如今,香云纱不仅仅是一种面料,更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近年来,不少设计师通过创新设计,在香云纱的面料上制造惊喜,让香云纱也能又潮又酷,更大程度地展示香云纱的独特魅力和文化韵味。

广东早茶
一盅两件,乐享生活

岭南文化如何能少了吃。2021年10月,华春莹在推特上转发了一个视频,内容是外国人体验广东早茶,并配文表示欢迎大家体验更多中国美食。


视频中,来自意大利的瑞丽,记录了自己在广东中山体验早茶的全过程,并频繁直夸太好吃了!

虽然作为外国人,从一开始对下单方式的一无所知,到后面,瑞丽俨然已经掌握了早茶的精髓,变身成社交小达人,和隔壁桌的叔叔阿姨们,碰杯喝茶、聊聊家常。


早茶习俗产生、发展并流行于广府地区,并辐射珠江三角洲、港澳地区和海外广府文化区。随着清咸丰、同治年间现代茶楼前身“一厘馆”“二厘馆”的出现,广府饮茶习俗渐成风气。人们上茶楼饮茶,配以点心,丰则美点香糕,简则“一盅两件”。

广府饮茶习俗在2022年被列入广东省级非遗。早茶有100多个品种,吃上两三个月都不会重复,其中,虾饺、叉烧包、干蒸、蛋挞被称为广东早茶界的“四大天王”。此外,还形成问位点茶、斟茶礼节、行“叩茶礼”、揭盖续水、点心单盖印等茶礼及习俗。

一盅两件,不仅是老广人的生活日常,也是他们乐享人生的真实写照。

“外交天团”频频力推是岭南文化“出圈”的一个缩影。从中华战舞到非遗瑰宝,从“工夫”到“功夫”,在独具人文风情的岭南大地上,处处皆是文化的沉淀与传承,值得持续上大分!

(资料参考: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华每日电讯、@河南卫视、大湾区之声、中新网、CMG观察、汕头发布、中山发布、南方+、直新闻、南方农村报)

话题主持|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