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2日,由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北京大学现代中国人文研究所、商务印书馆、《文艺争鸣》杂志社联合举办的“《陈平原文集》出版暨现代中国人文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月光厅举行。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商务印书馆执行董事、党组书记顾青,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姜国华,以及钱理群、温儒敏、张隆溪、陈平原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4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开幕式由中文系党委书记贺桂梅主持。
陈平原是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现代中国人文研究所所长,我国当代著名的人文学者。陈平原在现代文学史研究、学术史研究、文化史研究及教育史研究等领域长期耕耘,贡献卓著,学术成果跨越多种学科,展现出广开风气的博雅视野和深沉丰厚的人文情怀,堪称现代中国人文研究的典范。
姜国华对《陈平原文集》的出版表示祝贺。他指出,陈平原在多个研究领域成果卓著,展现出广开风气的博雅视野和深沉丰厚的人文情怀。陈平原在教书育人、学科建设等方面辛勤耕耘,桃李丰硕、泽惠学林。《陈平原文集》的出版对推动中国现代人文学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表示,陈平原作为中央文史馆馆员,积极参与资政建言工作,以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怀和倾心公益的古道热肠,深入基层参与社会调研,不断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建言献策。他指出,在近年来国际环境发生变化的大背景下,陈平原更是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希望通过政策调整和区域资源的合理调配,建立并改善高等教育的内外双循环结构,让中国大学保持开放、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头,为民族复兴培养和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陈平原身为文史馆员,将学术研究与参政咨询相结合,为人文学者如何参与国家政务与公共生活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对《陈平原文集》的出版表示祝贺。陈平原在治学上做到了“清通简要”和“渊综广博”的兼备,其学术成果是中国人文学科发展的重要资源和重要基础。陈平原在人文学研究中多方面的探索,不仅仅具有学术史的意义,对于认识当代中国的文化与人文生态也具有重大的意义,撑起了中国人文发展的广阔空间,也开辟了中国人文发展的多方面的可能性。
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顾青分享了陈平原教授同商务印书馆的渊源,他表示陈平原的著作彰显了独特的时代气质,兼具立足学术和关照社会的双重向度。陈平原以异于常人的勤奋,在多元视野中不断开拓学术疆域,让读者感受到一位学者广博视野和旺盛的学术创造力。《陈平原文集》的出版既是对陈平原学术生涯的阶段性总结,也为改革开放以来的当代中国提供了一份特别的见证。陈平原所代表的这代学人,将别样的生命体验注入多年的思考与探索中,必将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会留下浓墨重彩一笔。
北大中文系主任杜晓勤指出,《陈平原文集》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科建设的一座丰碑,对于北京大学现代中国人文学的建设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陈平原著述宏富,他的学术研究立足于中国现代文学,却不为专业壁垒所限,而是融通各人文学科的眼光与方法,从整体上展现了近代以降中国人文学术的建构与流变的历史图景,形成了“现代中国人文学”这一极具潜力和发展前景的学术视野。陈平原还曾于2008年至2012年间担任中文系主任,秉承北大中文系的优良传统,守正创新,开拓进取,为中文系的教学科研等各方面的工作,做出了卓越贡献。在教书育人、著书立说和承担学术行政工作之外,陈平原还以深厚的人间情怀,积极参与当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建设,生动体现了北京大学中文系百年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人文精神。
陈平原向各位参会人员表达了真挚的感谢,并追忆自己的学术经历、从教历程,以“道路曲折,前途光明;劳作勤奋,成绩有限”为关键词概括自己所在一代学人的治学境况。他期待通过北京大学现代中国人文研究所,促进学界交流,努力“达成某种跨学科的视野、跨媒介的方法、跨文体的写作,来呈现有人有文、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的现代中国”。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思想与文学研究平台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吴晓东主持第一场主题研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追忆了和陈平原的同窗经历,他表示,陈平原作为1990年代以后出现的“中国学院派知识分子”,始终坚持学术独立性,同时又强调与坚守“人间情怀”。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分享了陈平原从王瑶先生求学、同钱理群等学人交游的生动经历,追述了陈平原的学术历程与人生历程。北京大学燕京学堂讲座教授张隆溪表示,陈平原对北大校园的氛围和气质的精湛书写令人难忘,彰显了敏锐的学术观察力和独特的学术感受力,并从国际学术界的视角,对陈平原的学术方法和学术成就做出了高度评价。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田青在视频发言中高度称赞了陈平原的思考之深、用功之勤、思考之广。他指出,陈平原突破了学者与文人的限制,在研究中始终保持现实的人文关怀。香港浸会大学荣休教授黄子平在视频发言中分享了自己和陈平原的私人交往经历,生动讲述了陈平原的治学和为人,回忆了1980年代的学术风气与学人情谊,并对文集出版表示祝贺。东京大学文学部名誉教授藤井省三从陈平原和日本学界的交流交往出发,对陈平原的为人为学做出高度评价。哈佛大学东亚系、比较文学系讲座教授王德威在线上发言中真挚回忆了两人的交谊,在他看来,陈平原超出了学者与教授的身份限制,而在自身的学术活动、社会活动中展现了“侠气”的一面而无人能及。
第二场研讨会由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张辉主持。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教授对文集的出版表示祝贺并表示,陈平原的研究领域宽广,气派宏大,很多研究亦密切关涉海派文化。《书城》杂志执行主编李庆西从自己多次参与陈平原著作出版的经历出发,对陈平原的广阔视野和独特的学术史意义表示称许。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中忱教授表示,陈平原开风气之先的小说研究是学界的重要突破,也对自己影响深远。厦门大学外文学院讲座教授陆建德指出,陈平原虽然关注现代中国的文化转型,对文化传统有着同样深刻的体察。他的研究还大量使用域外资源,表现出世界性的眼光。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杨念群从史学研究的视角对陈平原的学术研究做出评价。他表示陈平原的研究文史兼通,敏锐触及了史学内部的现代转型,身体力行地超越了现代学术分科的桎梏。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建龙向陈平原教授颁发赠书证书,感谢了陈平原对北京大学图书馆和西藏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的大力支持,并表示陈平原的治学成果和治学理念都对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杨联芬强调,陈平原是感情充沛、富有诗人气质的学者,其研究体现出兼具广博精深的学术典范性,他的为人态度、人生姿态也给予学界深刻启发,同样具有典范意义。
第三场研讨会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高远东主持。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教授丁帆总结了陈平原的治学历程,认为陈平原的研究在宏观角度解决了“学”的问题,而在微观角度解决了“术”的问题。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李怡认为,陈平原的研究启示后辈学人反思,九十年代告别八十年代的学术姿态是否因自我陶醉而陷入了自我封闭的陷阱。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胡晓明认为,陈平原以温润的、宽厚的同情和敬意来对待中国的文化,古典中国的资源在他的手上得到了新生。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教授张福贵界定“平原式的学院派”就是指超越了学院派范畴的学院派知识分子。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蒋述卓阐述了陈平原的多重身份,陈平原是读书人、学者和文化人,是社会活动家、演说家,是教授、教育家,亦是中大、北大的杰出校友。河南大学文学院关爱和教授从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中国、晚清五四与中国近代这四个时代维度总结了陈平原的治学路径。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孙郁认为陈平原是新京派的学术代表,他注重学术研究的均衡感,且在学术中坚守一种隐含的批判意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勇认为,陈平原学术气象大、学术研究深、学术影响远,是学界新老交替的旗帜、代表和象征。
第四场研讨会由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郑勇主持。香港大学中文学院教授许子东认为陈平原不断开拓新的学术领域,但始终感时忧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代表性学者之一。台湾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座教授陈国球总结陈平原的治学历程,认为陈平原的治学启发了下一代学人的接续奋进。台湾大学中文系特聘教授梅家玲追述了《晚清文学教室》一书的过往,认为此书是陈平原晚清研究教学实验的精华版,亦是两岸学术交流合作的重要成果。澳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朱寿桐认为,陈平原的每部著作均标志着学术问题的解决,并具备学术原创性。澳门大学人文学院讲座教授张健认为,陈平原的研究突破了时代局限,呈现出中国文学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过程。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尧认为,陈平原以跨学科的研究打破了文史分野,从而生成了新的述学文体。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解志熙将陈平原界定为当代人文学研究界纯学术的典范。
第五场研究会由北京大学现代中国人文研究所副所长王风主持。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讲席教授吴俊认为陈平原是用学术成就事功的杰出代表,他的研究启发后代学人的不断阐释。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彭玉平看重陈平原的情怀,陈平原在时代、学术、自我的三维度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黄兴涛认为陈平原做史学有文学者独特的角度,而对文学史的研究又有超越文学学科的意义。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郜元宝认为陈平原的学术成果兼具通观研究与断代研究之长。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文贵良从“学术诗学”角度总结陈平原的述学文体。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桃洲回顾了《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的学术史意义,这部著作既注重吸收新的理论方法,又展现出与80年代方法热对话的姿态。《探索与争鸣》主编叶祝弟总结了陈平原作为出版家的突出成就。
在北京大学现代中国人文研究所副所长王风主持的闭幕式中,陈平原分享了过去四十年的学术历程,向学术旅程中的同人表达了感谢。学生代表献花之后,《陈平原文集》出版暨现代中国人文学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