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磊
图/主办方供图
3月28日,由广东省出版集团指导,岭南美术出版社、宠锡堂艺术馆、广东岭南美术院共同主办的“御窑遗韵 瓷上丹青——晚清浅绛三大家程门、金品卿、王少维瓷画作品展”在广州开幕。
广东省出版集团有关领导以及陶瓷收藏界、美术界的有关专家学者共6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后还举行了题为“晚清浅绛三大家的艺术成就”的品鉴座谈会。
此次展览共展出广东宠锡堂珍藏的三位艺术大师80余件浅绛彩瓷器艺术珍品以及50余件其他民国瓷绘大家的精品。
程门、金品卿、王少维并称“晚清浅绛三大家”,他们活跃于清同治光绪年间,均供职于景德镇御窑厂,是景德镇文人派画瓷的先驱,被誉为“晚清御窑厂三大画师”。这三位艺术家共同推动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在瓷画上的创新和发展,他们的作品至今仍被视为浅绛彩瓷器的典范。
陶瓷界所说的“浅绛”,乃借用国画术语,以浓淡相间的画底黑彩在白瓷上绘制花纹,再染上淡赭和极少的水绿、草绿与淡蓝等彩,经低温烧成,使其瓷上纹饰与纸绢上之浅绛画近似的一种彩色瓷。浅绛彩瓷画自同治中晚期开始,一直流行到民国初年。
浅绛彩瓷画与以往的瓷画大不一样,在浅绛彩以前,无论是五彩、粉彩抑或珐琅彩等,瓷画艺人均是师传画样,彩绘图案有相对固定的程式,一位艺人大多只擅长一个画科,作品虽美,但“匠气”十足。
浅绛彩的出现,使得瓷画成为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创造性艺术作品。
浅绛彩艺人大多自身具有良好的艺术修为,能够进行相对个性化的瓷画创作。浅绛彩瓷画多取材宋元文人画稿,不仅文人气息浓厚,而且经过他们自身技艺的渲染,瓷画变得更为鲜活、淡雅、秀丽,深受文人士大夫喜爱。
本次展览将持续到六月中旬,展览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冼村街海安路19号东田大厦4楼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