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何晶
3月22日至6月16日,余德耀美术馆举办中国艺术家石至莹的大型个展“东方故事集”。本次展览由余德耀美术馆策划,沈奇岚博士策展,王青担任展陈设计,集中呈现石至莹创作于2010年至2024年间的约50幅绘画作品。
展览现场自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后,石至莹进入上海油画雕塑院,成为一名职业画家。在多年的油画创作过程中,对绘画本体和绘画语言的探索,一直是艺术家关注的核心问题。
石至莹擅于从东西方绘画史中汲取绘画技法的灵感,通过色彩、肌理、笔触等油画语言,捕捉中国画所讲求的气韵生动。无论是早期作品中以单色笔触描绘的海、沙、草,或是近期创作中色彩更丰富的石头、造像、山水等题材,她在师法自然的基础上,以精炼的语言描绘物形,表现物性。
展览现场对于石至莹而言,绘画的本质并非制造图像,绘画有肉身,有触感,也有物性。她的绘画是对世界的微妙“转译”,也是内心情感的直接表达。
展览将通过七个故事呈现石至莹对线条、色形、重量、造像与物性的探索和理解,艺术家邀请观众一同进入“线条的故事”“色形的故事”“重量的故事”“物性的故事”“玻璃球游戏”和“化城喻”。
在叙事与非叙事之间,在虚和实之间,在心灵与想象之间,观众将会收获属于自己的东方故事。
策展人沈奇岚介绍,此次策划灵感源自法国作家玛格丽特·尤瑟纳尔的《东方故事集》。其中一则写于1936年的故事中,一位画家沉浸于自己的绘画世界,最后“消失在蓝天般的海洋里”。
石至莹钟爱这个故事的结尾,受此启发在2024年初完成了两张小尺幅的画作《天蓝色的海》和《海2》。它们延续了艺术家绘画实践中对“显现”与“消隐”两者相互转化的思考,同时也与这篇故事产生了有趣的呼应。
沈奇岚说,“这是东方故事集的迷人之处,也是石至莹孜孜以求的艺术:是应无所住又心生万象,是物我两忘,一苇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