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asters’ Talk 名家说岭南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名家说岭南·宋晓琪 汤聪 侯玉婷】春访陶斯亮(中篇)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作者:宋晓琪 汤聪 侯玉婷 发表时间:2024-03-21 17:04

导语:

春天,广州的木棉花开得正火,美得耀眼,美得入心。春天,陶斯亮和先生理由又回到了广州。她年年回来,因为这里是她父亲陶铸、母亲曾志半个多世纪前,分别主政广东和广州时的家,她也可以说是广州的女儿。在羊城这温暖的春日,国家一级作家宋晓琪采访了作为写作者、社会活动家,同时也是退休长者的陶斯亮,写下了散文《春访陶斯亮》,著名主持人汤聪、侯玉婷联袂朗诵,是对文章的艺术诠释,也是向陶斯亮夫妇真挚致意。

b2745fb1d23023a500c8b01308eeab8a_.jpg

春访陶斯亮(中篇)

作者:宋晓琪 朗诵:汤 聪 侯玉婷

汤:趁着亮亮姐在广州还有一段时间,我想再和她聊聊,也可以说是采访。她点头应允,于是我又有了一次机会,在天河区某咖啡厅的一隅,面对面地度过了一个温馨的下午——我想知道:一位共和国开创者的女儿,原来是地道的职业医师,她在经历劫难之后,怎么会想着用文字披露真相,把情感注入笔端呢?陶大姐说:“我是独生女,父母太忙,顾不上陪我,小时候放学回到家也看不到他们。没有玩伴,没有电视,我又不喜欢体育,不看书干嘛!我读了很多中外名著。那时候翻译的小说非常好,现在有些书翻译得没有味道,看着别扭。”陶斯亮随口便说出一串文学大师的名字和作品。她接着说:“我小学、初中在北京,高中回到广州执信中学。本来想读文科,考中山大学历史系或新闻系,留在父母身边,可父亲不同意,他说这些东西太虚了,文字难驾驭。还是学个实在的学科,啥时候都不愁。”

侯:正好上海的第二军医大学招生,新生陶斯亮就这么参了军,她说:“刚去时我特别不适应,每次紧急集合手忙脚乱,总是最后一个到。时间长我不好意思,咬着牙跟上去了。后来我才发现,这6年严格的军事化生活,彻底把我从象牙塔拖了出来,有了军人的意志。要不然我去西北、东北那些日子,环境艰苦、精神苦闷,多重压力下,可能会垮掉。”

汤:虽然未能学文,却有文学的种子在陶斯亮心里生根发芽。置身于那段岁月,陶斯亮唯有把无处可说的话写在纸上,写了撕,撕了再写……直到云开雾散,她喷涌的泪化作万言长文,写完了拿去请著名作家、诗人柯岩阿姨指正,柯岩边看边流泪边润色,这就是《一封终于发出的信》,很快传遍城市乡村,感动了亿万读者。陶斯亮接着说:“过后,不少文化单位想把我调去,朋友说要介绍我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我拒绝了,不是清高,我是把作家看得特别神圣。我连一本书都没有出,觉得自己达不到要求。我原先确实有当作家的梦想,但直到74岁才退休,早已过了写作的黄金时期,不再有那个激情和精力了,所以只能重新做回文学爱好者。也就完全放弃了当作家的想法。”

侯:陶斯亮回答了我心里的疑问。她只是没有走那个入会的程序,并不曾停笔,更没有告别写作。她完全可以把过往的作品整理出书,实际上她也在整理,因为对自己的作品要求高,总希望一旦出版质量更好。相信有许多人和我一样,期待早日捧读这本书。

433ff178d575a0f93108dbc0b555cb2b_.jpg

汤:回首过往,陶斯亮对父母的感念难以言表。尽管1945年父母奉命去开辟根据地,把年仅四岁的她托付给参加过长征的老战士杨顺卿,两年多后才千里迢迢送回父母身边,她却没有感到生分和难解;尽管50年代初,父母分别担任广东省和广州市的领导,忙得不可开交,家里烟火气严重不足,她看着别人家的锅碗瓢盆就觉得稀罕,她还是十分享受父母忙里偷闲给她的那份疼爱;尽管父母平时各有各忙,到了一起却又经常争吵,用陶斯亮的话说就是:他们的内在是“钢铁公司”。但只要她使出“杀手锏”——哭,哭得梨花带雨、娇弱无比,他们便偃旗息鼓,重点转移……如果说给陶斯亮留下了什么“后遗症”,一是她比别的孩子爱哭;二是至今喜欢看特接地气、烟火气十足的影视片…… 

侯:这辈子因为父亲在人生巅峰时突遭变故且过早离世,陶斯亮经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特别是当年她被迫离开北京去东北,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她不敢告诉父亲,第二天清早悄悄离去,万万想不到竟成永诀。50多年过去了,那种提起来便锥心痛的感觉,至今未曾减轻,无以释怀……那天下午不小心触及这个话题,我随即看到了她眼镜后的晶莹。她说:父亲遭难,很多人劝母亲离婚,但母亲坚定地回答:“哪怕他是罪人,这种情况下我也不能和他离婚!”母亲口述、由她执笔的那篇文章《陶铸最后的岁月》,她是在写着、哭着、哭着、写着的状态下完成的。那里面有母亲和她共同的爱与痛!也是在那时,她更深地理解了父母之间超越夫妻之爱的理想信念,理解了他们争争吵吵却又不离不弃的挚爱深情。

c69db9b7c7a9d0432fb949070f4c39f1_.jpg

汤:从母亲恢复工作,又从中组部副部长的位置上离休,直到生命的尽头,长达24年,陶斯亮夫妇始终陪伴在母亲身边。一贯坚强如铁的母亲,也魔法般变身为可亲的妈妈、慈祥的姥姥,整天为女儿、女婿和外孙们的琐琐碎碎操心、张罗,把内心最柔软、仁慈的部分挥洒得淋漓尽致……

侯:陶斯亮1987年离开医院,调入中共中央统战部,四年后她自认“不适合当官”,在六局副局长位置上别了“铁饭碗”,到刚成立的中国市长协会任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期间大大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与非常多的市长相识相熟、成为朋友,肚子里装了很多很多故事,也转化成素材。她就这么干到74岁退休,又先后在中国医学基金会、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爱尔公益基金会三个基金会担任副会长、会长,与慈善业结缘到如今。

汤:善行是可以延续和传承的,行善积德,仁者长寿。前些年,陶斯亮一直为助残助学、扶贫扶弱四处奔波,习惯了办实事做善事,还真是停不下来。她在《我眼中的“平民市长”》一文中,写活了原北京市副市长张百发,也透露了他们大爱行善的艰辛付出。

侯:爱尔公益基金会,陶斯亮是创会会长,现在仍然参与出谋划策,年底审核财务报表。看报表她侧重两点,一是必须遵纪守法;二是必须可持续发展。尽管年事已高,她很难像过去那样东跑西颠,还是时时牵挂着基金会的事情;而那些装在心里、记在纸上的许多故事,也陆续出现在她的作品中。

4d2309d593302a434d1855b85050be02_.jpg

汤:陶斯亮说:“2015年退休后,我差不多用了三个冬天,整理好我那100多本、时间跨度30多年的日记,紧接着三年疫情,我进入八零后(80岁)。2022年‘阳’完,我差点连拿笔的功能都丧失了,根本组织不起语言。那篇《淄博,你努力的样子真美》,用了很长时间,才写出来。为纪念广州老市长黎子流逝世一周年的那篇文章是我病后的第二篇文章……我如今能保持这样的写作,也算可以了。”

侯:我说:两篇文章我都拜读过,岂止可以,那是相当不错。“阳”过之身,八旬之龄,依旧关注新闻、关注民生,而且有自己独到的思考和见解,多么可贵。遥望淄博,陶斯亮看到了“政通人和、社会和谐”,看到了“有为的政府、优秀的市民、全国的支持……”于震撼中感受到“暖暖的热流,爽爽的清风”,这让“不爱吃烧烤”的她爱上了淄博。(中篇完)


宋晓琪,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一级作家,广东作家职称评审委员会专家库专家,资深电视人。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广东省政协特聘委员。30多年来发表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300余万字,出版个人专著13本。参与策划、撰稿、编导、制作的电视专题节目、电视系列片达数百集,先后为多个大型晚会策划、撰稿。作品多次获奖。

汤聪,著名主持人,播音指导(正高),原广东南方电视台副台长、广东广播电台副总编辑,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播音主持委员会副会长,曾荣获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最高奖项“金话筒”金奖,被授予“十佳电视节目主持人”称号。荣获中国电视创办50年,50人称号。荣获新中国成立60年,60人称号,荣获中国改革开放30年,年度风云人物,两次荣获全国节目主持人论文一等奖,一次荣获“金笔奖”特等奖。现任中山大学紫荆教育,珠海清华大学紫荆教育特邀演讲课老师,曾担任全国“家国情怀”演讲比赛指导老师、总决赛评委,广东省“金鼎杯”首届“我是人才”演讲比赛指导老师、总决赛评委,广东省粤港澳大学生国家安全演讲比赛指导老师、总决赛评委。

侯玉婷,广东广播电视台资深主持人,国家级主任播音员,中央电视台特邀主持人,广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2020年荣获《广东省文联》《广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颁布的【百期抗疫作品展】特别奖。曾获首届金话筒全国十佳节目主持人称号、第十一届亚运会国家特别贡献奖、新中国建国60年60人全国优秀主持人奖、全国法制十佳主持人大奖、亚洲地区十佳主持人奖等各类国家及省市级奖项。1990年入调中央电视台成功主持《第十一届亚运会》,获得国家体委中央电视台特别贡献奖,曾主持了《艺术长廊》《世界博览》《一曲难忘》《体育快讯》《女性新时空》《与法同行》《法案追踪》等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栏目,《共度好时光》《万紫千红》等大型文艺晚会,获得《广东广播电视台》30年贡献奖。曾连续10年荣获广东广播电视台“三八红旗手”与“广东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