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GUANGDONG 广东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周建平:诗和远方的期待
来源:云上岭南 作者:何金德 发表时间:2024-03-09 19:03

3月9日上午,由广东省文化学会、南沙区文明办共同主办的“花开明珠 湾区璀璨——花神诗歌节颁奖仪式暨周末音乐会”在南沙空中图书馆举行。中国晚报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文化学会会长、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周建平博士作了主题演讲。现场录音整理如下: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今天这里,高朋满座,群贤毕至,喜气洋洋,隆重举行“花神诗歌节征文大赛”颁奖大会。我感到格外高兴!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广东省文化学会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花神诗歌节征文大赛”的成功举办,对本次大赛的获奖作者表示衷心的祝贺!

借此机会,谈三点感想:


一、“古诗词热”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近年来,中国古典诗词热持续升温,人们把古老的经典诗词和鲜活的当下生活创造性地结合起来,让古典诗词在当代充满活力。“古诗词热”,来自于政府主导、媒体助力、社会支持。

政府主导。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正式公布,这是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国家级、省级、地市级诗歌活动,热流涌动,如火如荼。

中国诗歌节(2005年创办)。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大型文化活动,是国内最高规格的诗歌盛会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作家协会与各省政府共同主办,分别已在安徽、陕西、四川、重庆、河南、浙江等省市举办。

广东小学生诗歌节(2010年创办)。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省教育厅主办,广东省作家协会等承办。各省市都有相应的诗歌活动。

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印发《广州市打造“诗词之都”工作方案》(2022年),提出打造“诗词之都”,创建“诗意花城”。东莞,中国诗歌之城;增城,“中国诗歌之乡”;中山,一座诗意之城;汕头,让诗歌成为新时代“潮文化”!

媒体助力。古典诗词从文献与书本中走上荧屏,以生动新颖的方式走向大众,央视推出系列高质量的节目就是个成功的范例。《经典咏流传》,原创“和诗以歌”的模式,用流行音乐演绎经典诗词、经典文学作品,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向上向善的主流价值;《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唐宋八大家》,通过“沉浸式实景演绎+电影化拍摄+XR创新呈现”的模式,以电影级的高质感,生动还原了八位宗师的生活场景,再现了宗师磅礴跌宕的人生故事等等;《典籍里的中国》,聚焦优秀中华文化典籍,通过时空对话的创新形式,以“戏剧+影视化”的表现方法,讲述典籍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源起、流转及书中的闪亮故事;电影《长安三万里》,该片以盛唐为背景,讲述安史之乱后,整个长安因战争而陷入混乱,身处局势之中的高适回忆起自己与李白的过往的故事。

优质的内容、精彩的创意、活化的手段被应用到文化记忆赓续传播之中,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社会支持。古诗词教育一直是我国中小学教育很重要的部分,从未间断。喜欢古典诗词的群体人数基数越来越大。抖音发布的《古诗词数据报告》显示:2021年,古诗词短视频在抖音上累计播放量达178亿,同比增长168%。无独有偶,来自图书销售市场的数据显示,近几年古诗词图书销量猛增。刘逸生的《唐诗小札》《宋词小札》,康震《诗词课》,骆玉明《古诗词课》等著作,受到欢迎。这些充分说明,在精神文化产品极度丰富的今天,古诗词依旧热度不减。“仓廪实而知礼节”,当人们吃饱穿暖,自然就会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古典诗词以短小的形态、精准的表达、高度的思想性、动情的内涵回应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在古典诗词中找到强烈共鸣的情感瞬间。

二、诗词魅力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的重要载体,是世界了解中华文明的一扇窗口。做好古典诗词的当代传播,让古典诗词与时代同行,对赓续文化根脉、讲好中国故事有重要意义。

诗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博大精深的内容,更在于它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形象。

诗词,是直抵人心的力量。诗歌是“语言皇冠上的明珠”。以其不同于世俗的高贵,持守于自由创作与审美追求,赋予诗歌思想的内涵和精神的力量。

艾青有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是因为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体现诗歌的无比的震撼力与穿透力。

中国诗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造就无比灿烂的中华诗歌文化。

千百年来,中国人用诗词荡涤灵魂、滋养精神、提升境界。

《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曹操诗: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甫,天下归心。

杜甫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杨慎诗: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无论是在生活的各个角落,还是在生命的不同时刻,诗词都可以成为温暖人心、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

三、“诗词之都”

广州有众多诗人留下了灿若星辰的诗词佳作,诗词基础非常雄厚;广州千年文脉传承不断,人文底蕴浓厚。

广州争创“中国诗歌之城”,既是对广州诗词文化的深度挖掘与传承,也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有利于打造城市文化名片,推动广州向国际文化大都市目标迈进。

文化传承必须注重与时俱进,如何在内容至上、深挖内涵的前提下创新诗歌活动形式,准确生动地提炼、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需要在传播实践中持续探讨的话题。

建议有三,一是以大中小学为基础,要将大中小学的教师和学生作为打造“诗词之都”的主体;二是紧密依靠广州的诗词团体,打造“诗词之都”离不开高质量的诗词创作,为诗词作品创建良好的发表及推广平台,调动民间的积极性。三是依托一些专业文艺团体,进行诗歌的演绎,把诗词变成故事,变成歌舞,把诗词变成一个城市的文化景观,创作高质量的诗词文艺产品。

今天,从“花神诗歌节征文大赛”中,看到诗人们心目中的南沙印象:

“走进眼里的,都是明亮的事物”。

“南沙脉搏里,有咸水歌跳动的音符。”

“拥抱海洋的土地,比天空还要辽阔”。

这些诗句,无不体现诗人们语言的提纯、情感的提纯、审美意向的提纯、南沙精神的提纯。

腹有诗书气自华。希望读者能通过诗人的佳作,分享到南沙浓浓诗意,感受诗歌的美妙和深邃与高贵。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城市,是文化的载体。

高质量发展,不负诗和远方的期待……

(记者 何金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