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asters’ Talk 名家说岭南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名家说岭南·罗金良】梅州人有多爱读书?(罗氏金玉良言249)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作者:罗金良 发表时间:2024-02-29 19:36

“教育普及,在中国为最”,《国际百科全书》曾经这样评价客家人的教育。

对于身居山区,历史上居无定所多次迁徙的客家人来说,读书是最公平的出路。

土地和书香是客家人亘古不变的两大梦想,梅州一直把“耕读传家”奉为圭臬,宋明时期已是“四斋之声,不绝于巷”;清朝文教盛行,有“十室之邑,必有一校之说”;民国时期,梅州教育继续领跑南粤;古时灿烂,今时辉煌,现在的梅州更是铆足精气神、奋楫勇争先,擦亮“文化之乡”品牌。

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有记载,“方渐知梅州,尝谓:梅人无植产,特以为生者,读书一事耳”。客家人特别看重读书人,有“茅寮出状元”之谚。

“铁汉”刘元城创建“元院书院”开创了梅州文化教育先河;

宋湘诗书双绝,被誉为“岭南第一才子”;

明清时期科举人数创全国之最;

素有了“九子七成才”“一腹三翰林”“一  科五进士”“父子四进士”“公孙三翰林”“五科五连解”“满朝文武表率”“帝王之师李士淳”等传奇故事,宋湘、丁日昌、丘逢甲、黄遵宪、张弼士、叶剑英等一大批历史名人光耀中华……

嘉应知州王之正在府衙照墙上题写“人文秀区”,郭沫若誉梅州为“文物由来第一流”,余秋雨评价客家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最具有行动力的、用自己的脚步来表现自己文化选择的,那就是客家文化;客家人的远行是带着文化的远行;客家文化强化了中华文化的四个特点:天下意识、亲情意识、文教意识、忧患意识。”客家区域教育文化根植中原文化,不但传承了中华儒家传统文化的精华,更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其民系的生存与发展的苦难历程中演绎得如此的辉煌和波澜壮阔。”

清末虽然废除了科举,但读书进学一事,仍是崇文重教的梅州人头等大事,“士喜读书,多舌耕,虽穷困至老,不肯缀业”,梅州科举最后一位进士杨沅,在其所著的《梅谚汇笺》里有一首极为流行的儿歌:“蟾蜍罗,咯咯咯,唔读书,冇老婆。”不识字的人在梅州被叫做“瞎眼”。

据不完全统计,民国初至今,梅州涌现出35位院士、340位大学校长、500多位将军、各类进士283名(正榜进士247名)、举人1230人、翰林33人。

(本文节选自《怎样才能当校长——罗氏金玉良言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