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 记者 欧阳志强 通讯员 丹宣
日前,广东丹霞山野生动物智能监测系统记录到一只罕见的白色果子狸,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丹霞山野生动物监测负责人陈再雄在审核回收监测图像时发现,2023年10月26日22:11红外相机拍摄的一段果子狸族群夜间活动视频中出现了一个明显不一样的小身影。
视频中一只果子狸妈妈带着三只幼崽夜间穿过森林爬上山坡,两只正常大小棕黑毛色的幼崽紧跟着体型较大的成年果子狸身边,后方略远处有个明显不协调的小身影跳跃着追随。这只落后的果子狸比其同窝兄弟(或姐妹),身体明显较小,尾巴也较细长,在红外相机中呈现通体白色,眼睛发亮。陈再雄又系统调取了相关资料,发现这只果子狸幼崽被多个相机记录到,体型明显较同类小,全身呈现出浅白色,每次都尾随这个小族群一起活动。
果子狸,也被叫作花面狸,是灵猫科花面狸属的哺乳动物,头部、颈背、下颏都是黑色,但眼后及眼下各具一小块白斑;果子狸体形如家猫大小,四肢短但尾巴长,全身长有浓密的软毛,体背体侧通常呈暗棕黄色,腹部毛色较淡,为灰白色,四足及尾末段呈黑色。据网络查证,果子狸常见有灰白、灰黄、棕黄、棕褐、乌黑色,偶有全白(白化型)或全黑(黑化型)的个体变异。
果子狸属于三有动物,《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保护级别评估为近危(NT),广泛分布于中国南部、东部及中部,在东南亚亦有分布。果子狸喜独居,是夜行性动物,白天在树上的洞穴中睡觉,主要吃植物的果实和根,也吃鸟类、啮齿类及昆虫等动物,生活在海拔200-1000米的山林中或者靠海的丘陵地带,可见于多种森林栖息地,在丹霞山属于常见的小型野生哺乳动物,已经在监测系统中多次拍摄到。
野生动物白化现象并不少见,最为有名的是四川2019-2022年间记录到的野外白化大熊猫,深圳内伶仃岛也曾记录了白化的猕猴,之前在丹霞山还记录过白化的金眶鸻,但果子狸的白化现象相对比较罕见。白化现象属于一种遗传疾病,是基因突变导致的机体黑色素生成异常而使全身或局部变成白色。在大多数野生动物,白化现象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病态,本次记录的白化果子狸,体型显著小于其同窝兄弟,可能这种白化现象已经影响了其生长发育。
丹霞山素以丹霞地貌命名地闻名,拥有多样化的生境类型和生态系统,近年来中山大学持续在丹霞山开展了生物多样性科学考察,至2023年12月已发现植物2318种,其中有一级保护植物仙湖苏铁,二级保护植物有蛇足石杉、福建观音座莲、金毛狗、桫椤等29种;记录鸟类282种,其中一级保护鸟类有中华秋沙鸭、黄胸鹀、东方白鹳,二级保护鸟类有鸳鸯、白鹇、鹗等45种;两栖类29种,二级保护动物有虎纹蛙;爬行类72种,有二级保护动物平胸龟、三索锦蛇等8种;哺乳动物49种,有二级保护动物斑林狸、豹猫;此外还调查到鱼类65种,昆虫1726种,大型真菌351种……累计已发现和命名新物种41种,丹霞山的生态价值备受瞩目。
丹霞山正在创建国家公园,由国家和省林业部门支持建设的“丹霞山野生动物智能监测系统”发挥了重要的生态监测功能,已监测到鸟类、两爬、哺乳和鱼类等野生脊椎动物近500种,拍摄野生动物图片和视频上万份。除了本次发现的罕见白色果子狸个例,还记录到如赤麂吃灵芝、赤麂哺乳和豹猫猎食等画面,取得了大量珍贵的野生动物监测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