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Chinese New Year Greetings 老广贺春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从寻找到复刻,千年缭绫再现广州方所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作者:孙牧 樊雨晴 发表时间:2023-12-30 07:56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牧 实习生 樊雨晴

图/实习生 樊雨晴(除署名外)

绫,盛传于唐宋,唐绫之中又以缭绫最负盛名,亮丽飘逸犹如明月当空,也似飞瀑流泉。12月28日,中国丝绸博物馆名誉馆长,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教授赵丰携新书《寻找缭绫》,在广州方所书店分享了从发现到复刻缭绫的故事,献上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盛宴。


与丝绸结缘:在寻找缭绫中读懂中华文化

活动现场,赵丰从白居易的《缭绫》入手,讲述“念女工之劳”的艰辛,也道出自己与缭绫的故事。

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开启,于地宫中发现的《衣物帐》上明确记载了“缭绫浴袍五副各二事”。经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中国丝绸博物馆专家确认,其中一件直领对襟盘绦纹长衫便是《衣物帐》中记载的“缭绫浴袍 ”。2021年,赵丰通过对《衣物帐》与出土丝绸实物的对比研究,从白居易乐府诗名篇《缭绫》出发,对唐代丝绸种类与纹样、丝织业的生产制度与规范、唐代的服饰妆容文化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解读。他表示,缭绫的失传更是一种文化的失落,而找回缭绫同样也是找回失传的中华文化:“在中华文化宝库中,遗失的东西远比流传下来的东西多得多。我们要保护好文物本身,更要探寻文物的制作工艺,研究其设计理念——如果这些文物都能够复活,传统文化的宝库也将更加丰富。”

从寻找到复刻:探索传承与再造的新模式

“我想让缭绫活起来!”文物的发现鼓舞了赵丰,作为工科生,具有一定学科基础的他着手复刻缭绫,并38年磨一剑成书《寻找缭绫》,不仅解开了千年缭绫之谜,更在书中展示了古老中国的时代侧影。

“唐代丝绸虽然有出土,但数量很少,实物资料匮乏。幸亏有了法门寺考古的经验,让我们在文物保护、分析、考证的全链条上能够有所作为,甚至能够把文物制作出来,用于今天的生活。这是让我很高兴,也很自豪的事情。”赵丰说。

活动现场,赵丰讲述了缭绫复刻过程背后的故事。他介绍,还原缭绫图案、面料难度很大,因此,复原团队对织造机械进行重装改造。而色彩的还原则是团队面临的第二道难关。为此,复原团队运用生叶揉染、制靛浸染等工艺,尝试马蓝、蓼蓝等不同植物制备染料,经过多次试验,最终成功复原出蓝、绿春水色,让缭绫得以芳踪再现。


12月27日至29日,“传袭再造”服饰文化展面向公众开放。这是“寻找缭绫”复原项目的关键成果,也是溯源中国丝绸历史文化、探寻古老纺织技艺的文化遗产盛宴,是向千古流传的中国服饰文明匠心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