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灿
图/受访者提供
68岁的黄树辉是广州市从化区的乡村“明星”,大家都习惯称他“电影辉”。作为一名基层电影放映员,黄树辉一干就是48年。他将一腔热忱倾注于工作和人民群众,从未延迟或少放一场电影,在挑着放映设备跋山涉水为乡亲们放电影的同时,还利用自身专长创办了民间老电影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电影发展历史。今年第三季度,黄树辉被评为敬业奉献类“广东好人”。
上班第一天就被委以重任
黄树辉,1955年出生于广州市从化区赤草村。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为乡村群众放电影。
2023年11月9日,面对采访时,黄树辉将记忆拉回到那个充满激情的年代。他笑着说,他自小就喜欢看电影,每当村里要放电影,他会提前两三个小时去“担凳仔,霸头位”。
1975年2月,黄树辉加入了当时从化县的神岗人民公社8.75电影队,成了从化第一批乡村电影放映员。“一个镇上万人,才选出两名放映员,那是多么光荣啊!”他一脸自豪地说。
值得一提的是,刚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黄树辉就被委以重任:从化县赤草村成立乡村电影队,上级任命他担任队长,负责辖区内20多个行政村的放映任务。这对于刚初中毕业、没有半点工作经验的黄树辉来说既兴奋又不安,但凭着年轻人满腔热血和对工作无比的热情,他欣然接下这项艰巨任务。
从这以后,黄树辉和放映队员们辗转于辖区的城镇、乡村、学校和厂矿企业,尽职尽责地忙着本职工作。每到一处,黄树辉不仅出色地完成放映任务,还热情地和当地群众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
在闲暇之余,黄树辉还为当地群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为群众维修电器、打扫周边环境卫生、帮助村民干农活,以及给孩子们讲讲故事等。
出于对放映事业的热爱,黄树辉积极探索和钻研业务,熟练掌握了8.75mm、16mm和35mm电影放映机的操作,并能及时排除各种机械故障。
爱之愈深,行之愈笃,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日复一日,黄树辉得到乡亲们的认可。因此,他被当地群众称为“电影辉”,成为十里八乡的“明星”。
“与电影情结太深,一生都无法割舍”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电影放映行业也逐步走向市场化,各乡镇电影队纷纷解散,许多流动电影放映员也陆续转行了。但黄树辉仍坚守自己的岗位,并自己掏钱添置相关设备。
1993年,黄树辉在赤草村成立了从化地区第一个个体流动放映队,并建起了一家电影院(120个座位),承包了从化地区大部分乡镇、学校、企事业单位的放映业务,后来还把业务拓展到广州、惠州、清远和韶关等地。
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凭借过硬的业务能力和素养,黄树辉成为远近闻名的技术能手。因此,他还被聘请为从化放映技术指导或顾问,对当地放映员进行业务培训,并主持和参与研究重大的电机、放映机维修课题。1999年12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授予其“全国农村电影工作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
江河奔腾,征途犹在。2011年,黄树辉通过了从化区文化局组织的数字电影技术培训,获得《数字电影放映员资格证》,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水平。
黄树辉还对电影文化的传承有着强烈的使命感,为此,他腾出自家房屋创办了民间老电影博物馆。2017年,从化赤草老电影博物馆正式挂牌成立。记者走进这里看到,墙上贴着各式的电影海报、播放电影的大字报;桌面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电影放映机、零件、胶卷;而银幕中播放的老电影仿佛穿越岁月长河,留住生命中的美好回忆。
“我与电影的情结太深,一生都无法割舍。” 黄树辉说,希望通过这间小小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电影发展历史,将电影文化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