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记者 许悦
图/羊城晚报资料图
秋收时节,从潮汕平原到雷州半岛,从南岭山麓到岭南水乡,南粤大地处处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围绕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今年以来,广东全省上下绘蓝图、定目标、出考题、找答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努力把短板化为潜力板,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一幅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崭新画卷正在广东大地徐徐展开。
丰收季节广东仓廪实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丰收季节,广东捷报频传。
2023年广东早稻播种面积增加、单产增加,总产量529.70万吨,比2022年增加9.61万吨,同比增长1.8%;截至2023年8月,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2728万亩;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年均产量牢牢稳定在1200万吨以上;2023年广东育成或参与育成超级稻品种4个,占全国25%,新入选国家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品种3个,形成“粤稻现象”……
这一项项的成绩来之不易,背后是广东坚决扛起粮食生产政治责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现粮食稳产保供。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完成进度、信息化建设、多元化投入探索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与此同时,广东推进“卡脖子”技术攻关取得突破,“广明2号”白羽肉鸡新品种成功培育。常规籼稻育种水平同样全国领先,实现节粮减损科技装备更新升级,推动早稻实现丰收。
做好土特产的大文章
再看一组数据:2023年徐闻菠萝产量79.6万吨,产值约25亿元,辐射带动农户近5万户;2023年广东410万亩荔枝产量160万吨,逆市大卖产值高达160亿元。突破性的荔枝保鲜技术,助力广东80多个主产县的180万荔农丰年增收。
作为广东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农产品,菠萝和荔枝的“甜蜜经济”每年都卷出新高度。如何做好土特产的大文章?荔枝近年来的探索已经实现了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的阶段目标。
上半篇“文章”的解题思路,落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上。
善于抓产业建设的广东,近年来用工业化、全产业链理念谋划乡村产业,把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把做优传统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做大新兴产业作为发展方向,全力打好这三张产业牌。
产业园聚集着生产、加工、科技、营销(品牌)等现代生产要素,能够形成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组合拳”,可有力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通过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现代生产要素引入乡村,搭建乡村产业聚集发展重大平台,把更多就业岗位留给农民。
产销两旺、增产增收,这是今年广东荔枝季的完美注脚。但放在荔枝丰收大年、疫情导致消费不旺的大背景下,却是一件难度系数极高的事情。
怎么办?广东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抓手,推动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链条提升荔枝产业发展水平,努力实现荔农持续增收。
下半篇“文章”,今年广东卖荔枝卖出了一条新路子。
一方面,广东延伸荔枝产业链,加大科研力度,发展荔枝精深加工、提高深加工比例,单是荔小吉的生产线,每天就可处理200吨荔枝鲜果。在王老吉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加工企业来了,将荔枝的“夏日限定”变为“四季可期”。
另一方面,广东积极拓宽荔枝营销半径,走进销区抢市场。今年荔枝季期间,广东荔枝举办了数百场营销活动,走进北京、上海、杭州、西安,拓展华北、华东和西北市场,“520我爱荔”成为荔枝文化新符号。又通过举办“广东荔枝丝路行”活动,广东荔枝走进新加坡、意大利、韩国、法国、英国、西班牙、南非,土特产成为“世界果”。
荔枝走出去的经验也分享给了其他农产品。2022年,广东农产品贸易总额3301.3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8.1%。出口1157.7亿元,增长69.1%,农产品贸易额居全国首位,出口增速位居第一。
沿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擘画的战略蓝图行走在南粤大地,广东正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一条以城乡融合为主要途径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已逐渐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