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中国晚报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文化学会会长、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周建平博士,应邀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为来自中能建江苏电力装备有限公司等单位的50名党员干部,作了《文化自信与文化使命》专题讲座。
周建平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解读展开课题。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宏阔的历史视野、深远的战略考量,赋予了新时代文化建设更丰富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什么是文化的力量?文化的自信来自哪里?什么是文化自强的使命?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周建平从坚定文化自信、守护文化根脉、讲好中国故事三个方面,从理论层面、历史层面、创作层面进行分析。
周建平认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深深熔铸在历史、实践和民族之中,文化具有物质力量难以匹敌的精神力量;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可贵的精神品质,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是凝聚和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周建平分析到,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鼎盛期;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巨人发出新时代的啼声;五四新文化运动成为全民族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一批佳作如《跨过鸭绿江》《觉醒年代》《长津湖》《志愿军》《长安三万里》等,让人们感受到了高质量文艺作品的力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民众得以共享文化成果,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了起来,在新时代迸发出新的活力。红色旅游热度攀升,“博物馆热”“非遗热”蔚然成风,国潮国风成为年轻人的新时尚,名家讲经典,经典咏流传,中华文化日益彰显强大魅力、展示新时代中国人的精气神,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
周建平表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高擎民族精神火炬,肩负起历史的使命,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振奋民族精神的优秀作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周建平认为,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可贵的精神品质,坚定文化自信,对于高扬国家、民族和人民思想精神上的旗帜,对于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崭新蓝图,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为文化强国建设指明前进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
学员们表示,在短短的一小时里,周建平博士采取“把理论变成讲故事,用故事承载思想,用思想激发情怀”的演讲方式,体现深厚的积累,扎实的研究,生动鲜活、耐人寻味的语言表述。旁征博引、扣人心弦、深入浅出,很受启发。(通讯员 苏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