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 岭南非遗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陈山舞香火龙:神龙起舞香火盛 红焰点点耀人间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作者:陈卓栋 麦和幸 谭耀广 发表时间:2023-10-13 10:09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卓栋 通讯员 麦和幸 谭耀广

图/欧蕊荣

火龙降临,人间欢腾。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11.5万人次观众聚集于江门鹤山雅瑶镇陈山村,观赏极具烟火气息的陈山舞香火龙。烟雾缭绕、人声鼎沸,节日气氛随着星星点点的焰光舞动而达到顶峰。

作为著名的广东省级非遗,陈山舞香火龙习俗源于中原,盛行于南国乡村,既蕴含着历史变幻,又具有鲜明民俗特色。传统文化的魅力,随着火龙起舞而变得鲜活。


民俗源自先祖“火龙阵”

陈山村地处江门城区与鹤山沙坪之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700多年前,李氏族人历经迁移,到此定居,还带来了极具特色的舞火龙习俗。

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龙图腾在中华文化中具有崇高地位。比如陈山村有7个“里”,每个地名都包含一个“龙”字,寓意着神龙于此间盘旋。

每逢节庆或重大仪式,中国人都会上演舞龙仪式。根据古代传说,龙为水神,既能布施雨水令五谷丰登,也能降下洪水令百姓流离。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中华先民们会在特定时节举行祭龙仪式。而舞龙正是从这一仪式中演变而来。

而在陈山村,据当地村民介绍,舞火龙除了祈福禳灾外,还包含着陈山李氏对先祖的纪念。原来,陈山李氏最早起源于中原地区,陈山村李氏族谱中明确写道“我祖世居开封府祥符县”。与众多从中原南迁的李氏族人一样,陈山李氏奉中唐名将李晟之子李宪为先祖。

相传在唐德宗建中年间,朱泚谋反,李晟率军平叛。一天夜里,李晟指挥大队人马准备夜袭叛军,忽然,军马停滞不前,问其故,众军士言“前方鬼哭狼嚎,夜行不得”。李晟认为战机不能错过,即令军士将田间的麦秆、杂草等割来,扎成一条条草龙状,插上随军带来的香烛,鸣锣敲鼓。李晟的部队像千百条火龙蜿蜒前进,军士士气大振,趁势大败朱泚。唐德宗大喜,封李晟为西平郡王,后又封其第十子李宪为江西观察使、岭南节度使。后来,李宪举家迁往江西定居,成为李氏南迁先祖。

如今,陈山村每次舞火龙,都是由村内青壮男丁舞龙巡游。他们舞龙时威风凛凛的姿态,正如其先祖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勇猛,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



草木造就百米长龙

根据传统,陈山村一般在农历八月廿一前后举行舞火龙活动,活动为期3天。而在此前后,则须进行一套完整的仪式,包括造龙、起龙、大巡游、盘龙、收龙、饮龙酒等。

根据鹤山非遗保护中心提供的资料,陈山香火龙并没有一条固定的龙,都是在举办舞龙活动前制作。“造龙”又称摶龙。陈山村民先用大竹筒扎好龙头、龙尾的骨架,龙头高约5米,龙尾长约6米,骨架外用山草和蕉树皮等包扎,以便插香。龙身以麻绳、铁丝作为龙筋,用榕树嫩枝、野草等包扎成“龙肉”。龙身每隔1.5米分成一节,为“龙节”,用树干或竹竿作“龙架”支撑扎牢,供舞龙者操持,龙身长约80至100米。舞起整条龙须百余人同时进行。



游龙三夜万众欢腾

举办舞火龙活动的第一天晚上,陈山村会在龙门里最古老的三世祖仲华李公祠(今新蕾学校)门口操场举行“起龙”仪式。现场摆放着制作完成的长龙,周边还有点燃的柴火堆。当村中长者宣布香火龙活动开始,发出“香火汇龙”信号后,参加仪式的村民们手持一把香,在柴火堆点燃,然后均匀地插在龙身上。按照传统,龙头插香3500支、龙尾插香1500支、龙身插香约15000支。此环节称“上龙香”,其中为龙眼上香称“点龙睛”。村民们借此沾龙气,祈佑家人幸福安康。整条龙插满香火,在黑夜中星星点点,犹如金鳞。




“上龙香”完成后,长者高喊一声:“起龙!”所有舞龙者跟着齐吼:“嗨,起!”这时全场灯光齐灭爆竹齐鸣,锣鼓喧天。十多位村民踏着强劲的锣鼓节拍,首先举起庞大的龙头、龙须、龙角、龙眼在暗夜中被香火勾勒得轮廓分明,栩栩如生。龙身跟着左摆右晃地活动了一下“筋骨”,龙尾也在龙身后面扇着香火闪烁的阔鳍,整条火龙在夜色中活灵活现地舞了起来。香火龙先以龙头对着仲华李公祠正门口拜三拜,之后便开始大巡游。巡游队伍浩浩荡荡,所经之处,家家户户燃放爆竹。巨大的火龙先经龙门里、龙头里、松园里巡行至陈山村外公路,然后绕至回龙里,折入龙湾、龙环、见龙三里,返回出发地点。整个巡游约需一小时。游龙期间,村民跟随游龙队伍走街串巷,热闹非凡。


第二晚和第三晚的巡游路线不变,但龙身的长度每晚要增加十几米,寓意“龙气”不断增长,村民的生产、生活、生意、人寿也不断增长。第三晚巡游结束后,香火龙回到起点,在操场上进行“盘龙”表演。这时,龙鼓急敲,香火龙在大操场上尽情起舞,舞龙盛会被推上高潮。当龙香快燃尽之际,村民们一起将香火龙浸入村头的鱼塘,叫做“收龙”,又称“放龙入海”,寓示来年顺风顺水,风调雨顺。舞龙结束后,所有参加庆典的人都会聚在一起“饮龙酒”,吃饱喝足,相互祝贺身体健康、来年好运。


画坛巨匠也曾舞龙

一直以来,陈山李氏坚持举行舞香火龙活动,以此感念先祖、祈福禳灾。这项民俗也成为了传承数百年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不少陈山村民都说,每年舞香火龙时,全村老幼齐参与,外出工作的村民以及港澳、海外的陈山乡亲也都会回乡。被选中的青壮年舞龙,老人则带着小孩一起“上龙香”“游龙”“沾龙气”,祈求阖家平安。每当香火龙经过家门口时,村民也会燃放鞭炮烟花,迎接香火龙的到来,祈求生活蒸蒸日上。在陈山村长大的鹤山市民李嘉林今年带着小孩前来参加香火龙活动,他说:“这次我主要是想带孩子过来感受一下陈山香火龙这个传统民俗。以前我的祖辈就带着我们来参加香火龙活动,这是一种传承。如今,我希望用潜移默化方式让我的小孩也把这些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陈山村还是中国“东亚画坛巨擘”李铁夫的故乡。陈山村老一辈村民透露,李铁夫少年时曾是乡中舞龙队的一员,所以李铁夫对于陈山舞香火龙习俗有着很深厚的感情。1946年初春,李铁夫回故乡探望。这是他离家50多年后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回故乡。乡亲们特地舞起火龙迎接他,让他十分感动,一副对联脱口而出:“蟹眼涌泉秋更冷,龙珠赛月夜争光”。其中,“龙珠赛月夜争光”一句就是描述他亲眼所见的引龙人在秋夜里挥舞“龙珠”逗引香火龙前进的火热情景。

特色非遗引四方客来

如今,舞香火龙已是陈山村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最响亮的文化名片,不仅丰富了乡民的精神生活,同时逐渐走向了更大舞台,成为各地人们认识鹤山文化的窗口之一。2007年,陈山舞香火龙习俗入选鹤山市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2009年入选江门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2013年入选广东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

据陈山村委相关人士介绍,今年的陈山香火龙文化活动是当地时隔四年后再次举办的一场民俗盛会,吸引了大量本地村民及周边游客前来观赏。


今年舞香火龙期间,陈山村万家灯火闪亮,烟花璀璨,村中人头攒动,人们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共同参与这场民俗盛事。“游龙”现场,游客纷纷拍照留念。有的紧随其后,有的沿途夹道观看,有些游客“钻龙肚”钻得不亦乐乎。游客刘金华说:“我来自韶关,特意自驾到鹤山来看火龙。听说这条火龙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了,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鹤山做得特别好,活动场面很震撼。”

鹤山市雅瑶镇党委书记冯伟航表示:“我们希望在火龙文化节活动期间,把陈山香火龙推向更高境界,让市民群众感受香火龙文化,深层次挖掘非遗文化内涵,让更多人了解非遗文化的重要性,不断传承,并向全世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