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黎存根
置身铺满竹叶的艺术空间,“沙沙”叶响和缕缕竹香,让人一下子进入清幽世界。这是国庆假期中,公共装置艺术家纪馥君在广州天河湿地文化角与亨美术馆为公众带来的“篾弦之章”艺术展。2022年,广州首批“粤文坊”之一——天河湿地文化角,作为一个多元文化平台,秉持“创新、环保、多元”的理念,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入选“2022年广东省最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从脏乱闲置地到公共文化新空间
午后,沿着广州市天河区智慧城思成路天河湿地公园湖岸,穿过清幽的林间、走过木栈道,可以看到一处既文艺又静谧的高颜值文化空间,它就是天河湿地文化角。这处占地2500平方米的艺术天地,不仅有绿荫小径、湖畔长廊;还汇集了美术馆、图书馆、咖啡馆、茶艺室等艺术场所,设有展览区、阅读区、观景区、品饮区等开放空间。正在举办的《篾弦之章》竹艺展览,为游客介绍原生态的竹编艺术,在假期吸引不少年轻人前往。
然而,市民游客或许不会想到,该区域改造前建筑垃圾、淤泥黄土堆积如山,积水污浊,杂草丛生,一片荒芜。据有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天河科技园管委会通过引进社会力量,和广州与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重新设计规划,以艺术为纽带,最终打造出一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天河湿地文化角是一个多元文化平台,把展览、阅读、休闲等不同功能区串联起来。其中,图书馆打破传统储书、阅读的局限,成为文化荟萃、读书交流空间,也成为天河区图书馆的直属分馆;美术馆则通过高质量的艺术展览,为大众提供文化艺术服务;咖啡馆也是一个艺术范十足的美学空间,为到访的市民游客提供了休闲空间。
全省目前拥有“粤文坊”32家
2022年7月,广东美术馆联合与亨文化共建天河湿地文化角“粤文坊”,致力打造具有广东特色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品牌,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与此同时,天河湿地文化角“粤文坊”每年举办各类公益性免费活动不少于12场,场地每周免费开放时间不少于36小时。
天河湿地文化角有关负责人林风表示, 只要是与美学相关、与艺术相关的活动,都会大力推进。作为一个多元文化平台,天河湿地文化角“粤文坊”既发扬传统艺术,也呈现新颖艺术,运营以来已举办几十场艺术展览和学术沙龙。市民游客在这里不仅能获得展览、阅读、座谈等多项服务,还可以享受到自然风景、生活美学等体验,成为“美、好、新”兼备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记者在中秋国庆长假前的工作日来到这里,发现有不少年轻人聚在这里“充电”。年轻的科研工程师李先生表示:“我们需要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这里能看书看展也可以休息,是一处文化‘宝藏’,我很喜欢来。”
据悉,“粤文坊”是采用全省统一标识、引入社会力量参与、面向公众开放、有条件向公众免费提供特色文化艺术服务的场所。为创新拓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自2022年6月起,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全省范围试点开展“粤文坊”建设工作,利用场地优势,引入社会力量,融合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非遗工作室等多种公共文化设施的优势,以文化艺术服务为主要功能,打造群众喜爱的文化艺术空间,旨在推进文化惠民及群众艺术普及,提供展览展示、观摩体验、培训讲座等特色服务,为参与共建的社会力量营造文化氛围,聚集消费活动人流,增强合作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发展活力,助力全民艺术普及,推动文旅、演出、研学旅游等发展,最终实现公共文化共建共享共赢。
据统计,2022年,全省新建“粤文坊”32家,在“十四五”末期,广东将努力把“粤文坊”建设成为体现广东特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知名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