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GUANGDONG 广东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名园正式揭牌,戳名单看有哪些公园入选?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作者:马思泳 林园轩 发表时间:2023-09-28 22:47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思泳 通讯员 林园轩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秋明(除署名外)

9月28日,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名园统一挂牌,并在广州市越秀公园和广州文化公园举行了揭牌仪式。

9月28日上午,广州市越秀公园历史名园揭牌仪式在越秀公园内的广州城市公园展览馆小广场举行

9月28日上午,广州文化公园历史名园揭牌仪式在文化公园中心台举行(图/通讯员提供)

2022年10月1日,新修订的《广州市绿化条例》正式施行,条例规定,广州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具有突出历史文化价值、体现一定历史时期代表性造园艺术的园林确定为历史名园。

《广州市历史名园保护办法》作为《广州市绿化条例》配套文件也同步实施,明确广州市历史名园是指建成50年以上,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体现一定历史时期代表性造园艺术的园林。同时对历史名园的申报条件、申报方式、专家评审,以及建档、保护方案编制等作了规定。

广州城市公园展览馆内越秀公园的历史介绍

据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按照《广州市历史名园保护办法》相关规定,2022年底,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组织开展了全市历史名园资源普查工作,通过社会推荐、专家建议、专家论证评审、征求公众意见等程序,经广州市政府审批同意,确定了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名园名录。

今年5月19日,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名园名录正式公布,余荫山房、南海神庙、药洲遗址(九曜园)、人民公园、越秀公园、中山纪念堂、黄花岗公园、广州兰圃、广州文化公园、华南国家植物园10处园林入选。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副教授程晓山表示:“岭南园林是中国三大园林流派之一,广州的历史名园具有岭南园林特色,具有一定代表性。评选历史名园,对于保护、传承、推广岭南园林有着重要意义。”

知名时事评论员、原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表示:“广州有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还有历史建筑等,现在广州多了历史名园。比如,在越秀公园中,岭南园林、广州文脉、历史都在公园中得到体现,有了历史名园的认定,公园中的历史文化价值应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对于历史名园的文化价值保护,韩志鹏建议:“公园方面应该充分挖掘公园内的历史文化遗存,向市民科普、讲述历史文化的故事。”

据了解,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组织成立了历史名园专家组,组织编制历史名园保护方案指引,指导各单位加大对历史名园原有风貌和格局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组织开展历史名园保护规范管理、文物修缮、创新性保护传承等技术指导及业务培训,确保历史名园世代传承,永续利用。同时将继续丰富历史名园保护名录,进一步挖掘符合条件的历史名园,将宝贵的历史文化保护好、传承好。

【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名园简介】

余荫山房

建设年代:1871年

园林规模:1598平方米(旧园区)

园林地址:番禺区南村镇北大街

管理机构:广州市番禺区余荫山房文旅发展中心

余荫山房,又称余荫园,为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近代优秀建筑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名园。


余荫山房分为旧园区和2006年扩建成的文昌苑景区两个部分。 旧园区是余荫山房最具有历史价值的园林,其造园有四巧:一是嘉树浓荫,藏而不露。满园绿树遮蔽,荫凉幽静,显现“余荫”意境。二是缩龙成寸,小中见大。三亩之地,容纳颇丰,楼台堂馆、亭榭轩桥、假山莲池皆备。园中有园,景中有景。三是以水居中,环水建园。峰回路转,深浅曲折。游人环水而行,常有似尽未尽之感。四是书香文雅。满园诗联,文采缤纷。

余荫山房被誉为岭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是人们感悟广府士大夫精神,领略岭南园林建筑艺术,博览地方民俗文化的殿堂。

南海神庙

建设年代:594年

园林规模:3公顷

园林地址:黄埔区庙头旭日街22号

管理机构:广州海事博物馆

南海神庙坐落在广州市黄埔区庙头,始建于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历代皇帝祭海的地方,集古建筑、书法、雕刻、文学艺术于一体,融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和本土民俗文化于一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名园。


南海神庙是中国四大海神庙中唯一保存下来的规模最宏大、最完整的海神庙,是对外贸易交往的历史见证和重要史迹,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之一。自隋唐以来,历代皇帝都派官员到南海神庙举行祭典,留下了不少珍贵的碑刻,有“南方碑林”之称。

南海神庙庙宇规模宏大,占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中轴线上由南到北依次为牌坊、头门、仪门、礼亭、大殿和昭灵宫,两侧有廊庑;西南章丘岗上有浴日亭,亭内立有苏东坡和陈白沙的诗碑,是古代观望海上日出之地,是宋元时羊城八景的首景“扶胥浴日”。

如今的南海神庙,在宣传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落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药洲遗址(九曜园)

建设年代:919年

园林规模:2000多平方米

园林地址:越秀区教育路与西湖路交叉口

管理机构: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

药洲遗址,又名九曜园,距今已有千年历史,“药洲春晓”为明代羊城八景之一。药洲为刘龑称帝岭南时为营造宫苑享乐而凿山引水筑洲建湖而成,是南汉宫苑唯一的园林遗存。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名园。


自宋至清,米芾、翁方纲等历代文人雅士在石上题刻,留下众多诗词书法,历经千年沧桑变化,衍变为著名景点九曜石。作为南汉时期宫苑营造的置石遗存,园内九曜石是现存可考最早的独石成景范例,对于古典园林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药洲遗址位于广州近代传统中轴线上的重要位置,与北京路历史文化街区及周边历史建筑的关系非常紧密。园林一直伴随着城市发展历程而变迁,从原有大面积的自然山水园林景观到现今仅存的九曜石与历代碑刻,见证了羊城的千年变迁。

人民公园

建设年代:1921年

园林规模:6.2公顷

园林地址:越秀区连新路8号

管理机构:广州市人民公园管理中心

人民公园,又名第一公园、中央公园,位于广州近代传统中轴线上,是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名园。


第一公园旧址先后为隋、元、明、清官府衙门。1918年,广州市市政公所选定清代巡抚署旧址建设第一公园。第一公园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服务于市民休憩活动需求的城市公园,在我国的造园史上具有开创地位与典范价值。

第一公园由中国近代著名建筑设计师杨锡宗设计,采用西方园林几何图案式的造园手法。1921年建成开园,1926年更名为中央公园,1966年更名为人民公园并沿用至今。

人民公园自建成以来,见证了壮阔的历史风云,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园内有汉白玉石狮及音乐亭等13处文物及由著名雕刻艺术家创作的《烽火年代》《鲁迅》《冼星海》《猛士》《新娘》《椰林少女》等6座雕塑,形成园区独特的景致。

越秀公园

建设年代:1927年

园林规模:65.2公顷

园林地址:越秀区解放北路988号

管理机构:广州市越秀公园

越秀公园位于广州近代传统中轴线上,园内的越秀山为白云山余脉,最高峰海拔70多米,历史上又称粤秀山、越王山、观音山,与广州的历史文化有着紧密联系。是国家重点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名园。

越秀公园内的五羊雕像是街坊们的必打卡点

越秀公园这些门票勾起街坊们满满的记忆

越秀公园林木苍翠,古树名木众多,全园绿化覆盖率90%以上。公园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沉淀,自元代起便多次入选“羊城八景”,见证了广州这座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历史。园内拥有镇海楼、广州明城墙、中山纪念碑、五羊石雕等14处文物保护单位,还有越秀山体育场、越秀山水塔等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性构筑物。园内的金印游乐场、海东京畿园等景点更是中外城市间友好交流的有力见证。

如今的越秀公园将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结合,打造成为广州地标式的大型综合类公园,是名副其实的“广州名片”。

中山纪念堂

建设年代:1931年

园林规模:6.1公顷

园林地址:越秀区东风中路299号

管理机构:广州市中山纪念堂管理中心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纪念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筹资兴建的纪念性建筑,是广州近代传统中轴线上的重要节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名园。


中山纪念堂坐落在越秀山南麓的总统府旧址上,由我国著名建筑师吕彦直先生设计,以“正门门楼——孙中山铜像——主体建筑”为中轴线,结合山势地形采用“前堂后碑”的形制使整体建筑既显得气势雄伟又错落有致。

中山纪念堂外为中式的八角攒尖顶,内则为中式天花和西式穹隆顶的结合;体现近代西方建筑技术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被充分运用到纪念堂的主体结构建造中。大堂高48.63米、南北纵深72.65米、东西宽63.32米,形成大跨度的空间,是中国建筑传统风格与西方建筑结构有机结合的典范,2016年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园内分布有458株乔木,其中11株为古树名木、37株为古树后续资源。

如今,广州中山纪念堂集纪念、旅游、会议和演出于一体,是广州一张重要的历史名片。

黄花岗公园

建设年代:1911年

园林规模:13公顷

园林地址:越秀区先烈中路79号

管理机构:广州市黄花岗公园

黄花岗公园是为纪念1911年4月27日(农历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广州“三•二九”起义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而建设的墓园,是广州作为近代革命策源地的重要见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名园。


公园建筑规模宏大、气魄雄伟,整体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陵园风格。墓园主景庄严雄伟,从正门孙中山先生手书的“浩气长存”牌坊至七十二烈士墓,依地形步步升高,层次分明,形成一条长达230米的轴线,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

黄花岗公园集中了孙中山、章炳麟等辛亥革命时期重要人物手书碑刻。园内还有中国第一位飞机制造家和飞行家冯如之墓、陆军上将邓仲元之墓、被孙中山誉为“中国革命空军之父”的杨仙逸之墓等,是中国近代史上人文历史沉淀最为深厚的烈士墓园之一。

园内古树名木众多,四季黄花(菊花)不断,朵朵黄花象征后辈对先烈们的缅怀之情,1986年和2002年先后凭借“黄花浩气”“黄花皓月”两度入选“羊城八景”。

广州兰圃

建设年代:1951年

园林规模:5公顷

园林地址:越秀区解放北路901号

管理机构:广州市人民公园管理中心

广州兰圃,是我国岭南地区唯一一座以栽培和观赏兰花为主题的专类公园。圃内兰蕙飘香、林荫夹道、小桥流水、步移景异,以静、秀、趣、雅而闻名。是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名园。


兰圃前身为植物标本园,后修建为以栽培兰花为主、游览与休憩相结合的小型庭园。1960年,老一辈革命家朱德同志将自己喜爱的兰花“银杆素”送给广州市人民政府,该兰花后转交在园内养护。1962年,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将该园命名为兰圃。兰圃成为当时全国第一座以栽兰赏兰为主题的专类性公园。许多国家领导人和重要外宾都慕名而来参观兰圃。1976年,兰圃正式对外开放。

圃内有四个兰棚,栽有二百多种兰花,一万余盆。每当兰花盛开,满园芬芳,暗香萦绕,沁人心脾,正是“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圃内的芳华园景区,作为岭南园林艺术之佳作,曾获得1983年德国慕尼黑国际园艺展两项金奖殊荣,诗情画意,妙趣丛生。

广州文化公园

建设年代:1952年

园林规模:8.03公顷

园林地址:荔湾区西堤二马路37号

管理机构:广州文化公园

广州文化公园是我国最早以文化命名的公园,是集展览宣传、文化体育、园林绿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其前身为1951年的“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1952年易名为“岭南文物宫”,1956年正式更名为“广州文化公园”,三次题名均出自叶剑英元帅之手。是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名园。

园内的水产馆(第八展馆)、水果蔬菜馆(第四展馆)、省际馆(第六展馆)、手工业馆(第七展馆)和公园正门门楼共五处建筑被评为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这批建筑是岭南现代建筑第一代建筑师留下的经典佳作,表现出岭南建筑轻巧、通透、明朗的风格特点,奠定了岭南现代建筑的设计思想。

广州文化公园中心台是街坊们的好去处,今年复办的“五羊杯”全国象棋冠军邀请赛又成城中盛事

广州文化公园坚持“文化建园”。七十多年来,园内各类展览演出接连不断,迎春花会、中秋灯会、羊城菊会三大传统盛事享誉数十载,“岭南大立菊扎作技艺”更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还大力推动了岭南书画、粤剧、棋艺、园林等领域的发展,被誉为“岭南文化的窗口”“闹市中的绿洲”“棋城中的棋城”。

广州文化公园今年的中秋灯会吸引街坊到来

华南国家植物园

建设年代:1929年

园林规模:319.3公顷

园林地址:天河区天源路1190号

管理机构: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华南国家植物园其前身为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由著名植物学家陈焕镛院士创建于1929年,1954年改隶中国科学院易名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1956年建立华南植物园,2003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是我国设立的第二个国家级植物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名园。


作为我国历史最悠久、保存物种最多、面积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被誉为永不落幕的“万国奇树博览会”。园内现有38个专类园区,收集保育活体植物达17000余种(含种下分类单元)。

华南国家植物园在规划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确立了“科学内涵、艺术外貌、文化底蕴”的建园理念,形成了以龙洞琪林为代表的自然式园林基本格局,开拓了以凤梨园、兰园为代表的新岭南园林特色风格以及温室群景区为代表的栖息地造园风格。

除了优美的自然景观,园内还有飞鹅岭新石器时代遗址“广州第一村”、文天祥恩师朱澄的古墓等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1986年,园内景点龙洞琪林被评为广州市新“羊城八景”之一。2019年,富有新岭南园林特色的水榭、草坪办公楼、蒲岗桥、棕榈园休息亭(剑寒亭)等四处建筑被评为广州市历史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