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广东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湾区人文历史的本土书写”——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优创计划”图书分享活动在广州举行。
据悉,“优创计划”旨在鼓励和支持创作人员创作更多贴近时代、弘扬主旋律的文艺精品,推动优秀文艺作品的孵化和出版。该计划自2022年开始实施,通过作品申报、专家评议、项目管理等工作程序,扶持优秀作品出版面世。
第一批“优创计划”作品已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包括练行村主编的《文苑戏剧——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戏剧作品集(2021)》、王溱的长篇小说《同一片海》、伍福生的长篇纪实文学《大营救》以及张霖的报告文学《城的嬗变:广州的旧貌新颜》四部作品。
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院长练行村介绍,“优创计划”是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近年来新增加的一项文化工程,是推动文艺高质量发展的举措之一。在过去的一年里,“优创计划”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次分享会推出的四部作品是第一批扶持成果,第二批成果作品也即将推出。
广东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黄少刚表示,“优创计划”作品立足湾区,深度挖掘湾区人民的精神根基与情感纽带,是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精品力作,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双方合作。
《文苑戏剧——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戏剧作品集(2021)》包括音乐剧《我在黑暗中等待黎明》、话剧《黄埔兄弟》《巨轮出海》《攻坚》、粤剧《冼夫人》《清水河畔》、广播剧《农运先声》《向秀丽》共计8部剧本,其中6部已经上演或播出。
“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的专业编剧团队,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影响,是广东省戏剧创作的重要力量。”在现场的第一场对谈中,广东省艺术研究所所长王炜表示,在创作过程中,作者尤其关注普通人物,用小切口展示大时代、大主题。这也是这部剧本集的显著特点。
第二场对话围绕长篇小说《同一片海》展开,小说讲述了横琴中心沟两代人截然不同又紧密相扣的创业史和情感故事。广东本土作家朱文彬表示,这部小说试图在时代的变迁中挖掘亘古不变的人文传承,是这一片海域在各城市之间更深层的精神根基与情感纽带。
广东《散文诗人》期刊执行主编、原广州市文艺创作研究所所长罗铭恩,与长篇纪实文学《大营救》作者、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广东音乐研究室主任伍福生展开了第三场对谈。
“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以抗战时期香港大营救为题材的好作品,对于弘扬爱国主义、振奋民族精神,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罗铭恩认为,伍福生以真实细致的描写、生动感人的笔触、深刻独到的见解,再现了抗战时期香港大营救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使得整部作品呈现出思想性强、故事性强、感染力强的特点。
第四场对谈则围绕《城的嬗变:广州的旧貌新颜》进行。该书以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城市发生的巨变为线索,展示广州城市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所发生的巨变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
“作者在书中既是事件的亲历者,又是一个旁观者,这使他能用更加清醒客观的立场来发现更多的城市细节。”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专业作家封文慧表示,城市的历史也是社会的历史、人的历史,是由千万个普通人构成的。
【采写】南方+见习记者 戴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