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说岭南•江冰】广州南沙区:一飞冲天,风头正劲,星海文化建设先声夺人
  • 来源:云上岭南
  • 作者:江冰
  • 发表时间:2022-07-11 11:13

广州南沙区,如今新一代特区,新生力量,生机勃勃,一飞冲天,前景看好。应邀去南沙区图书馆讲座,一见新城风采。

驱车向南,一路高速。40分钟进入南沙区,一个巨大拱门成为地标。

一座新城矗立眼前。

阳光照耀下的都市景象:街道宽敞,绿树成荫,大厦百栋,栉次鳞比;写字楼,住宅楼,成片崛起;新派、年轻、时尚、大气。

在我眼中,颇有当年深圳新城气象,“奇迹之城”或许再次降临南海岸边。

台风结束后南粤放晴,阳光灿烂,白云瑰丽,云朵簇拥堆积成山,衬着蓝天——气势恢宏地挂在南沙天空,白的透亮,蓝的闪光,让我有一种赶赴大海的冲动。

“山随平野阔,江入大荒流”,而我面对的不是大荒平原,而是一座真真切切的海边新城。

大海港、大码头、大湾区、国际化,或许正是南沙山呼海啸般的潜力与召唤。

南沙区图书馆,一个“科技风”的现代造型。提前安排讲座前,参观馆内设置。

通透的外型与内层玻璃墙,保证了采光通透;明亮的顶棚,巨大弧形馆顶上装有电动遮光帘,可根据天气调节进光;阶梯式阅览室在视觉上形成奇异空间效果,读书氛围浓郁。

南沙区图书馆的定位为南沙新区文化客厅,充分运用南沙本地人工智能企业核心技术,让“人工智能”与图书馆业务深度融合,实现人脸识别、地磁导航、石墨烯电子纸等多项技术在图书馆真实场景中的应用。

其中AR眼镜个性化服务模式、资源导航系统为全国业内首创。一楼的自动检索,书架上的可调整标识牌,均是科技产品,与南沙这座新城气质匹配。

《风起南沙——南沙区首届馆藏地方文物征集展》,令我精神一振。

新城南沙,不仅有最新科技与国际贸易赋能,还有从史前考古到虎门炮台,从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到当下文化人的艺术原创作品。我的文友黄健生画册——看着亲切。虎门炮台的铁球炮弹实物与冼星海的乐谱,印象深刻。

文化从远古到现代,千年文脉一线,文化脉动起伏。

我在巡视一圈的图片文物中感受到南沙图书馆自觉承传与建设本土文化的使命感,一股力量蓬勃眼前。

我对出生于南沙的音乐家冼星海尤为兴趣,这位创作了《黄河大合唱》不朽之作的音乐家,亦是广东人的骄傲。

南沙榄核是冼星海的故乡。南沙区“十四五”规划——文化领域有四大文化:星海文化、水乡文化、岭南文化、海洋文化。星海文化排在首位。

据说,南沙区推出过以冼星海为原型《大海的回声》诗歌剧,期待亲见演出。目前,对星海文化的挖掘还在持续推进。

科技勃兴,贸易活跃,人才云集,文化亦不能落后。振翅齐飞,互为羽翼,才是丰富的新城内涵与活力。

南沙图书馆黄偲颇为自豪地对我说:南沙新区已形成国家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和承载门户枢纽功能的广州城市副中心“三区一中心”的发展新格局。前景看好,前程远大。

我的讲座因此而平添一份激情,心情尤为舒畅:用生动而形象的话语——铺开了广东本土文化一幅斑斓的历史长卷:岭南山海之间,无数生命跃动。

看着满堂年轻人青春的面孔,听着他们热切的提问,我似乎看到大海边有一颗新星冉冉升起。

我对每一座新城都拥有惊喜,无论她是突然崛起抑或悄然形成。

因为惊喜之处,便有新的事物与希望诞生。古老中国不断焕发青春的秘密就在于此。

青春中国,中国青春。祝福南沙。

2022-7 广州南沙

江冰,文化学者,专栏作家,文艺评论家。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广州市人民政府聘任广州城市形象品牌顾问。中国小说排行榜评委。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锐批评家、广东省十大优秀社会科学科普专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有影响力学者。著有《浪漫与悲凉的人生》《中华服饰文化》《新媒体时代的80后文学》《酷青春》《这座城,把所有人变成广州人》《老码头,流转千年这座城》《岭南乡愁》等。

相关稿件
粤B2-2004014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