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早晨。从广州高铁一个多小时,即达阳江阳东合山镇。乡镇夜雨,晨起大晴。香蕉林成片,大叶摇曳,硕果累累。
合山丰村金书记说:今年蕉林丰收,可卖二元一斤,一亩收入万元,主要送往深圳。他带我穿过蕉林去那龙河边看看,说这个自然村风景好,村民组团新房正建,乡村建设进行中。
金书记热情地向我推荐丰村的咸丸子,乡村凡办大事,均有此小吃登场助兴。丸子由糯米粳米按比例合作,小巧玲珑,软糯可口;
关键是配料丰富:鸡肉猪肉猪肝腊鸭,鲮鱼萝卜虾皮瑶柱;荤素搭配,山珍海味,鲜美无比,极具乡村特色。
此行目标,以合山镇乡村振兴文化顾问身份——参加合山丰垌龙庆书院揭牌仪式。
阳江领导来了,合作单位代表来了,村民簇拥而至。会场一边古风市集展示以及向外推销的产品包装。
各方目标一致:让乡村振兴落到实处,让村民真正过上幸福生活。
仪式简洁而热烈,庄重又活泼。夏日阳光照耀下,红红火火,激情四溢。
小学生演唱的龙庆书院学堂歌《学堂新韵》先声夺人:曲调悠扬,歌词亲切,琅琅上口;书院导师团队的课程呈现,与演唱相得益彰,交相辉映。
据说《学堂新韵》副歌以近代名人张之洞填词为基础,主歌由阳江关丽娜重新创作歌词,老词新声,颇有文脉承传之意义——
(主歌)
莲池畔,柳风轻,蕉林树下农耕勤。
心怀高山云水近,梦回桑梓故里情。
丹青芳,茶花香,书声朗朗绕学堂。
桃红李白尽文章,寒窗勤学把名扬。
(副歌)
天地泰,日月光,听我唱歌赞学堂,
常读经典诵勿忘,华夏文明永久流传。
我同学,生此方,切莫辜负好时光,
志向高远图自强,长大皆为家国栋梁。
书院落在龙庆村张氏宗祠,村民集资修缮,一间古风浓郁,又带几分时尚感的乡村书院赫然眼前:玲珑可爱中透露古风余韵。
墙画吊灯家具茶具文房四宝,件件可以看出设计者用心:少花钱,多办事,保留古祠堂古朴,却大胆注入现代风格:比如莲花灯具、古风拼贴画等等。
可谓古今交汇,令人耳目一新;又如春风拂面,精神为之一振;老树新花,青春降临古村落。
乡村振兴为何从龙庆书院入手?
合山镇委副书记关丽娜告诉我:龙庆村有千亩睡莲,资源禀赋好;临近镇区,村民人气旺,有铺开文旅游学研的可能;
加之清廉池、家风巷的修建,力图将廉政文化、好家风文化与书院传统文化“三点一线”,共同发力。“和善合山,幸福家园”——或许可以展开一个更大更好的平台。
龙庆书院开张,第一堂课《线香礼法课》今日辨析沉香和檀香。分别点燃,让大家熟悉香的味道,并把它描述出来;
这是一种嗅觉的审美感受,细致地品味不同的香型以及给予嗅香人的主观感受。
古代文人雅士的雅事之一,让身着古装的小学生直接感受古风余韵。古村祠堂龙庆书院,古乐悠扬,香气缭绕,仿佛回到二三百年前的某一个午后:雨水初歇,莲花正开。
申时,下午3~5点,七碗茶事,源于唐代卢全茶歌: “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茶师要求茶客先闭目养神,正襟危坐,调整呼吸,暗示众人静心,欲共赴-场美丽茶约。茶师泡茶,入茶,注水,手法优雅,有条不紊,从容淡定。并继续要求茶客放松,会心微笑,身心与自然合一。
音乐轻盈,悠悠然然,飘飘洒洒,并由朗诵者缓缓念出词语,引导茶客进入境界。呼唤开眼,啜饮茶汤;左手持杯,右手托盘;一次呼吸一口茶,不疾不徐,中正平和。
如此递进至第七碗,习习清风,神清气爽;心神安顿,放松自在。品茶中进入博大精深中华茶文化。
第三堂漆艺课,漆艺青年艺术家林业潮讲授,他是阳江市级传承人。阳江漆艺,风格独具。我去过他的工作室,印象美好。我题“龙庆书院”匾额,悬挂于祠堂正门,就是业潮制作的。他的讲授形象生动,作品分析颇具说服力。
值得一说的还有以梁峥嵘女士为首的书院导师团队,均出自阳江本地艺术家:茶道、香道、形体、礼仪、漆艺、书法、国画、古琴等等。
他们聚集团队,定期书院开课,既乡村惠民,又相互交流,切磋琢磨,可谓教学相长,乡村振兴大气候下,又有艺术家群落的小气候。
艺术自古来自民间,成长民间。或许,峥嵘团队正在进行这样的艺术实践。
三次访问合山,关于中秋前牛墟大卖的传说一直在耳边飘着。
据说逢此盛事,本地牛与外地牛汇集合山。牛墟盛况,让我向往;全牛宴,让人垂涎。
历史上搞过几次合山黄牛节,盛况空前。
丰垌村书记钟运亮恳切地说:目前牛墟也在运转中,牛的交易始终未断;疫情之后,合山人希望重新恢复牛圩,继续扩大“合山牛”的交易品种与规模,拉动经济,又宣传本土。
合山镇莲花村,群山环抱,丘陵山形优美,仿佛莲花花瓣围住村落,古村座落小平原。
目前,上世纪40年代盖的房子大多陈旧不堪,大部分居民迁到镇里居住,古村只余少数村民。
但村民集资建设了一个山泉水游泳池,近日开业。现代化游泳池与一片老屋群,构成一个巨大反差,奇妙地嵌入眼前小平原中。
他们计划在游泳池之外,还兴建钓鱼池、露营地,以及25座民宿。这些民宿已由家庭认购,计划明年落成。
将乡村振兴的步骤落在实处,为乡村旅游提供设施条件。观莲花村总体规划图,一个类似于客家围屋的村落赫赫在目。
当然,废弃老屋要全部维修复原,资金需求极大,村民一共捐了一百多万,政府给予了更大的资助,合力打造这一块乡村振兴的典范之地。
目前,莲花村只有在春节和扫墓的时候,大家回到老屋,一起吃一次大锅饭,有八九十桌人,全部回村,一千多人。村民真心希望通过乡村建设,让钟姓家族凝聚力重新焕发出来。
我们的乡村振兴如何在各个方面落在实处,落在老百姓内心乡愁深处?让乡村生活真正美好幸福,值得细究。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合山的政府与村民正在共同发力。
2022-7阳江阳东合山
江冰,文化学者,专栏作家,文艺评论家。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广州市人民政府聘任广州城市形象品牌顾问。中国小说排行榜评委。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锐批评家、广东省十大优秀社会科学科普专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有影响力学者。著有《浪漫与悲凉的人生》《中华服饰文化》《新媒体时代的80后文学》《酷青春》《这座城,把所有人变成广州人》《老码头,流转千年这座城》《岭南乡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