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卢兴强
著名岭南学者、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谭元亨教授,原籍顺德龙江镇南坑村人。
谭元亨祖上辈谭康官,是广州十三行经营瓷器、茶叶出口之商人,祖父谭润秋曾代表顺德县出任解放前南顺桑园围最后一任董事长。父亲是搞水利建设的工程师,谭元亨于1947年冬出生于四会县水利建设工地,没几个月就随母回乡顺德龙江南坑村,1950年随在珠江水利厅工作的父亲进广州城。1957年后又随支援国家156项工程赴湖南建设的父亲去湖南湘潭锰矿场。
文革期间下放农村当知青,因写小说改编成湘剧《园丁之歌》并拍成电影,歌颂学校教师而惹来风波,被四人帮对此电影定性为大毒草,受关押三年后平反,再考入武汉大学攻读文学本科,于1987毕业于武大,1989回广州。
一、献书顺德建立《谭元亨文学馆》
右一:湖南湘潭市文联副主席毛娟,
右二:顺德区委常委:唐磊晶,
右三: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谭谈、原湖南省文联主席谭谈,
右四:原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黄浩,
右五:原广州市市长黎子流
左一:顺德区时任文化体育旅游局局长陈影然,
左二:顺德区时任龙江镇党委书记梁伟沛,
左三:佛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精神文明办主任甘绮霞,
左四:岭南学者、华工博士生导师谭元亨教授。
2016年国庆前夕,顺德图书馆五楼,迎来一项特别隆重的文化活动,历经半年的筹划,读者眺望已久的《谭元亨文学馆》揭幕开馆。
参加当天开馆仪式嘉宾的有: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原湖南省文联主席谭谈,
原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黄浩,
原广州市市长、顺德老领导黎子流,
佛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甘绮霞,
湖南湘潭市文联副主席毛娟,
顺德区委常委唐磊晶,
顺德区文化体育旅游局局长陈影然,
顺德区龙江镇时任党委书记梁伟沛等嘉宾与谭元亨教授夫妇。
还有谭教授的亲友、学生,以及省内有关出版社代表、区内作家协会、文学爱好者等百余人参加了这次活动。
《谭元亨文学馆》专馆设在顺德图书馆五楼地方文献阅览室内,内设文学作品展示区、影视作品介绍区、元亨藏书3个区域。收藏了包括谭教授主要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藏书,以及其文学创作的手稿等,向广大读者和谭元亨文学的爱好者、岭南文化及广府文化、客家文化的研究者,全方位展示谭教授的文学创作及学术研究的成就。他坚持文学创作超过半个世纪,其著作约200部书,4000万言,显示出了顺德人创造文化财富的锐气与豪气。在文史哲工多个领域上也颇有成就,既是广府学大家,其《广府人史纲》被列入广东省“理论粤军”学术精品文库;又是客家学大家,被海内外誉为“前有罗香林,后有谭元亨”。
在开馆仪式上,谭元亨教授首先感谢顺德政府对文学馆落成的大力支持,表示对家乡顺德的认同和感恩。
“我文学的创作灵感很多来自于对顺德的感恩。”“虽然我在湖南生活多年,但顺德才是我的根。自己能写出这么多的作品,离不开他对家乡的情怀”。希望自己能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为顺德的文化建设做贡献,希望通过这些文学作品,将更多人能够了解顺德的历史。
中国作协副主席谭谈在会上祝词:
“以文学馆这样的一种方式,来表彰这样一个优秀的顺德儿子,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为顺德这种尊重文学、爱好人才的行为表示由衷的钦佩。”希望随着文学馆建立以后,顺德文学的氛围越发浓厚,造就更多谭元亨式的作家,造就超过谭元亨的文学大家!
广州老市长黎子流在会上说:
“文化和经济是密不可分的。”谭元亨文学馆的开馆,是展示顺德文化经济历史很好的平台。自古以来,顺德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谭元亨通过文学作品,显示出顺德人创造文化财富的锐气与豪气。同时,这也体现了顺德区委区政府对文学的重视,表现了文化自信,希望谭元亨教授通过文学馆,继续发扬顺德广府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顺德区委常委唐磊晶表示,非常感谢谭元亨教授把文学馆放在家乡顺德,同时还捐赠了大量的作品、藏书和珍贵资料放在文学馆。目前,顺德提出了开放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顺德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样需要开放、融合、创新。
希望以谭元亨文学馆开馆为契机,以华语文学传媒的活动作为平台,吸引到来自珠三角乃至全国各地的作家、名家来到顺德,通过阅读顺德的好故事,传递顺德的好声音,为我们顺德的文化事业更上一个新台阶。
谭元亨文学馆开启后,几年来到馆参观、阅读、浏览的人络绎不绝,区内一些学校还专题组织师生到馆参观学习研讨,深为此岭南大家的文学创作精神以及丰富文化资源所佩服感动。
2021年底,谭教授受邀参与“顺德当代作家风采录”视频录制时,亦在顺德图书馆五楼,继续为谭元亨文学馆补充赠送长篇《十三行世家》古代卷上中下三部、回忆录《我与我的故乡》、长篇小说《我是客家人》、长篇纪实《客家山歌行》、论著《无声的虐杀:侵华日军南石头生化大屠杀》等一大批近年创作的新书籍。
顺德图书馆舒翔(左)馆长,再次接受谭教授的补充新赠书,并向其发回“收藏证书”。
二、推动两龙文化促进“桑园围”申报世界遗产
谭教授从湖南调回广东,供职于华南理工大学,身在广州,心注家乡。2002年春,由龙江镇文学艺术联合会编印一本《龙江艺苑英华》,谭教授曾为该书撰写代序云:
“听父母说起,我只是在襁褓之中就离开家乡龙江,自然是留存不到记忆之中了。正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髻毛衰’。但人老了,家乡却年轻了。”
谭教授由衷地表达:“一入龙江,便为浓浓的乡情所醉倒。游子归来兮,两鬓如霜,却见故乡青春勃发,十里家具城那一幢幢新颖的楼房,如若童话世界;一片片住宅小区竟似琼楼玉宇……龙江龙江,今日真正龙腾江上,万千气象。”
在近两千字的代序中,谭教授深情地表达对家乡无限热爱的赤子情怀,从家乡人杰地灵的历史轨迹中,传承文人墨客的精粹,并祝愿龙江在经济腾飞的同时,把人文精神更发扬光大。
2012年秋,龙江镇人民政府为进一步研究和发掘两龙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传承崇文厚生、守义启新的人文精神,召开两龙文化研讨会。谭元亨教授与几十位省 、市及港澳的学者,应邀出席研讨会。在会上,谭教授作了《龙江的十三行行商》专题发言。他从《龙江乡志》《谭氏志》《广东十三行考》等书籍中,旁征博引,阐述清朝乾隆年间海上丝绸之路对外贸易巅峰时期,广州十三行八大家中,顺德就有谭、黎、卢、等著名十三行行商,其中龙江里海商人谭康官及他的同仁们坚持进行对外贸易,创建十三行对外开放格局,主张平等贸易,几经曲折,经过一生奋斗,力促十三行恢复正常的市场秩序,最终令乾隆皇帝取消“加一征收”的恶税。谭教授列举的《龙江乡志》中记载:“道光十三年壬午八月十八晚,省城太平门外失火至二十日乃熄,延烧铺户一万余家,乡中在省城买卖者被灾甚众。”印证传说则有一则民谣:“火烧十三行,里海毅兰堂,一夜冇清光”。谭教授又从龙江里海诗人谭湘留下的《荔园诗集》简介仅得“甘竹东头人”五个字,从另一个侧面研究该诗集能品味当年家乡“田园荒芜之意”。
指出里海商人谭康官之谭家商号为“盈顺行”,清朝年间,在广州经营陶瓷出口生意,曾与广州海关、荷兰大班等打过经济贸易官司。从无数史实说明,顺德龙江当时有不少贤能人士,在海上丝绸之路鼎盛的广州十三行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所谓“一船蚕丝去,一船白银回”,正是两龙商品经济发展的写照。谭元亨教授的论文《龙江的十三行商》,选编入《两龙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中。他后来,又撰写《十三行新论》《十三行的顺德行商》两本专著,再作进一步系统详尽论述。
近年,龙江镇一群热爱格律诗词的文友,常雅集交流,吟咏唱和,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到社区和学校。谭教授得知后,给予支持鼓励,为《龙江锦屏诗社》诗集题字,并撰写艺文《万里无云识锦屏》作代序,序中云:
“诗可以大气磅礴,亦可以光风霁月,朗照千里;
诗可以微言大义,意旨深远 ,更可以率性随意,轻灵活泼。”他鼓励:“愿锦屏诗社同仁们趁着好风光好时节,策鞭奋进,抒写出更为瑰丽的诗篇。”
他又为龙江镇人民政府编的《龙江乡音》撰写序文《家国情怀 赤子诗文》,赞美:“作为龙江人,更晓龙江时,更知龙江事,讲好龙江故事”。
谭教授还从历史文化层面角度,为“桑园围”申报世界
灌溉工程遗产项目作出应有贡献。谭元亨的祖父谭润秋是解放前代表顺德出任桑园围的最后一任董事长。他以孙儿加学者身份,于2019年秋,曾在广州珠江水利厅出席由中国农业部,广东省水利厅论论证桑园围作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专家论证,主讲“桑园围与十三行关系”,“从非遗珠玑巷传说看珠三角的变迁”等课题。并多次陪同北京专家到实地考察,翻族谱,查县志,访老农,为此申报项目力尽而能。
南顺桑园围地跨佛山市南海、顺德两区,始建于北宋时期,至今有900多年历史,属河口三角洲的基围或围田灌排工程,包括堤防、灌排渠道、水闸等。桑园围是我国古代最大的基围水利工程,是珠三角灌溉农业发展的里程碑,在灌溉、防洪排涝、水运、维系人居环境和良好生态,以及促进经济和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20年12月8日,佛山桑园围水利工程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成为首个以基围水利为主体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填补了广东省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空白。
谭教授后又与友人合作,出版撰写《桑园围》一书,大力宣传这项有历史与现实意义的世界水利灌溉工程遗产项目。
三、心系桑梓嘉惠校林讲学赠书家乡学校
谭元亨教授对龙江家乡的学校教育,给予关注支持,曾几次应邀到龙江里海中学、龙江外国语学校赠送大批他的著作以及有针对性的给师生们讲课。
龙江里海中学,位于谭教授原籍南坑村旁边,2016秋,里海中学师生热烈迎接家乡的著名学者,欣喜地接受了谭教授给学校馈赠的一百二十本著作。
谭教授当天给师生们讲课的主题是:“立大志,感深恩,读好书,勤写作”。
他由衷地说:“我很高兴能在里海中学开一次讲座,因为这是家乡的土地。要放飞自己的梦想,梦想起初是朦胧模糊的,还会不断变化,但随着不懈的追求会逐渐变得清晰,成为指引你前进的方向标,成就你的人生。我当年是以右派的身份被押着去做知青的,知青年代曾经做过泥水匠、担挑工、民办老师,耕过田种过地,因为《园丁之歌》我曾经给关了三年,但我很感恩有这段经历,让我拥有了很多别人所没有的人生感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能行万里路时,就多读书。如果不能有丰富的经历,那就有颗丰富的心灵。丰富的心灵会生出细腻的触须,会长出细致的视察,会帮助你感触到大量的写作素材,而这些素材说不定在某个时刻会促使你灵感大发,妙笔生花。童话是人类想象绽开的美丽花朵,要大胆激发自己的想象力,想象是写作的驱动力,是科学的先驱,是蓬勃的生命力,是人类的未来”。
谭教授的见解精辟入里,穿插生动的故事,丰富的人生经历,娓娓道来,让师生们如沐春风,深受感舞。谭教授,最后用饱蘸墨汁的笔尖,写下了他对里海中学师生的殷切嘱待:“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2019秋,谭教授应邀又到龙江外国语学校赠书与讲学。
活动开始,龙江外国语学校吴导校长对文学大家、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谭元亨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感谢谭教授赠予学校的多本优秀文学著作(详细书目见附录);龙江镇教育局党委李瑞文书记发表讲话,欢迎感谢谭教授到家乡学校赠书讲学,提醒同学们要充分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培养。在赠书仪式上,吴校长与学生代表接受谭教授赠送的《甘竹滩水电站史话》、《广州客家文化》及《十三行的顺德行商》等珍贵书籍后,亦回赠纪念牌以纪念谭教授的赠书义举。
谭元亨教授的文学讲座,提出“三分外语,七分中文”的说法,围绕中文的意义、母语的重要性、语言的思维方式区别以及对写作和翻译的影响等问题与学生展开讨论。
当谭教授讲解粤语的历史文化时,同学们表现出对家乡语言文化的浓厚兴趣,跟着谭教授从唐诗中发掘古汉语的魅力所在。随后,谭教授重点针对写作与翻译的问题,以傅雷等著名翻译家及自身的经历为例,告诉同学们感受生活与阅读积累是获得深厚中文功底,写出佳作的方法。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人性是文学中最根本的东西,审美是一种感情。”谭教授对过去优秀的文学作品与国外的所见所闻娓娓道来,给同学们展现一个精彩多元的世界,鼓励同学们从历史中得到启发。在课堂上,同学们积极思考、纷纷举手抢答谭教授提出的问题,气氛十分活跃。
在最后的互动问答环节,同学们趁此难得机会,就学习中遇到的阅读和写作问题向谭教授提问。同学们从谭教授耐心生动的解答中解除心中的疑惑,课堂上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附:
龙江乡亲、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谭元亨教授,向龙江外国语学校赠送书籍目录:
1.《甘竹滩水电站史话》2册
2.《横琴中心沟围垦史》1册
3.《广州客家文化》1册
4.《断裂与重构》1册
5.《城市晨韵》1册
6.《顺德乡镇企业史话》3册
7.《无所逃遁》1册
8.《客家之子》1册
9.《罗贵传奇》2册
10.《客家圣典》2册
11.《客家新探》2册
12.《东方奥斯威纪事》2册
13 .《十三行的顺德行商》2册
14.《雷区1988 》 2册
15.《呼唤史识》2册
16.《此日是归?》2册
17.《儿童文学:走向开放的审美空间》2册
18.《十三行新论》2册
19.《守护客家文化的尊严》2册
20.《城市建筑美学》1册
21.《客家之子》2册
22.《客都梅州》2册
23.《客家诗文》3册
24.《广府海韻》1册
25.《客家魂千年圣火》2册
26.《客家魂客家女》2册
27.《客家魂世纪之旅》2册
28.《惊蛰雷1988 》 2册
29.《客家文化审美导论》1册
30.《客家与华夏文明》1册
31.《浪漫年华》2册
32.《海峡两岸客家文学论》2册
33.《悲悯》2册
34.《珠江文化之旅》1册
35.《中国珠江文化史》(上下册)
36.《文学人类学与客家书写》2册
37.《潘鹤传》1册
38.《双枪将军马坤》1册
39.《日军细菌战黑色波字8604》1册
40.《客商》2册
41,《十三行世家》(古代卷三本),
42,《元亨文集》十本
(照片由胡森荣、李海廉与智慧龙江拍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