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说岭南】林伦伦丨春风践约到园林
  • 来源:羊城晚报·云上岭南
  • 发表时间:2022-05-28 14:01

网上参加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文化旅游厅指导,汕头大学、广东潮剧院联合主办的“首届国际潮剧文化研究班”(3月31日-4月29日)的结业典礼,坐在云端上观看学员的汇报演出,还有新马泰各国潮剧传承中心的云揭牌仪式,精彩纷呈。难得的是,新加坡南华潮剧社、马来西亚槟城潮艺馆、马来西亚柔佛颍川陈氏公会儒乐社、泰王国泰中戏剧艺术学会等海外的戏剧艺术界的同行也参加了这个“云揭牌”仪式,各个艺术团体的负责人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云讲话”。

文友李宏新转发研究班结业典礼的预告,其导语写道:“春风践约到云端,海外戏迷快围观。”(潮剧经典名剧《苏六娘》有经典唱段“春风践约到园林”)观看了新马泰戏剧艺术单位与广东潮剧团的精彩演出和签约仪式后,感慨由衷而生,忍不住也附庸风雅,打油四句:

春风践约到云端,

海外剧团网上观;

四海同声荔镜记,

潮音潮曲五洲传。

说“潮音潮曲五洲传”,不是诳语。在迪拜世界博览会期间,广东省承办了中国国家馆日,借助世博会这个大舞台文艺演出活动,并于2022年1月11-13日广东活动周,充分展现了广东的新变化、新成就和新形象。据媒体报道,广东活动周期间安排了包括岭南戏曲文艺表演、中国旗袍展示、非遗项目图片展示等展现广东传统文化的活动,当然也有广东高新科技产品全球直播和各类经贸对接活动等。也就是说,岭南戏曲是作为广东省的“形象代表” 出现在迪拜世博会了。尤其是在本届迪拜世博会的中国馆纪念品商店内,粤剧电影《白蛇传 · 情》的宣传片惊艳亮相,精美的中国风画面、悦耳的戏曲唱腔、坚贞的中国式爱情故事,深深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在迪拜世博会上,《白蛇传· 情》以其独特的魅力将粤剧这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给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们。这是又一个见证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的里程碑。(《绝美粤剧电影惊艳迪拜世博会》,旅新网,2022年1月10日)

是的,岭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而岭南戏曲,则是岭南文化中最具表现力和影响力的构成因素,粤剧也好,潮剧也好,汉剧也好,都是中国传统戏曲百花园里的鲜艳奇葩。习近平总书记很重视中国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弘扬,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香港西九文化区时,观看了两位香港儿童表演的粤剧选段,称赞他们年纪虽小,但演唱很到位。总书记表示:“很高兴看到你们这么喜欢粤剧,这说明香港粤剧后继有人,也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顽强生命力。”(学而时习《“南国红豆”映同心》,求是网,2021年4月20日)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州,第一站是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习总书记沿街察看了旧城改造、历史文化建筑修缮保护情况,还走进粤剧艺术博物馆,同粤剧票友亲切交谈,希望他们把粤剧传承好发扬好。(央广网,2018年10月25日)

2020年10月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潮州古城,看商铺、问物价,同当地民众亲切交流,了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等情况。他强调,潮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潮绣、潮雕、潮塑、潮剧以及工夫茶、潮州菜等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弥足珍贵,实属难得。习近平总书记还点赞了潮剧著名表演艺术家姚璇秋先生。(中新社记者唐贵江、张见悦《潮剧名家姚璇秋:总书记点赞是对潮剧界的鼓舞》,载中新网,2020年10月14日)

粤剧和潮剧为什么除了在原乡广受欢迎之外,还能在世界各地传播开来,主要原因是讲粤语、潮语的港澳同胞与华侨华人遍布五洲四海。讲粤语的华侨华人,约有1500多万,以北美的美国、加拿大,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为主,在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吉隆坡也有不少。而操潮语的华侨华人则遍布东南亚,人口约有1000多万。潮汕人用 “海内一个潮汕,海外一个潮汕” 来量化在海外的潮汕人与原乡亲人差不多1:1的比例;诗化的描写则是 “哪里有潮水,哪里就有潮人;哪里有潮人,哪里就有潮语;哪里有潮语,哪里就有潮剧。”

潮汕人在新加坡是第二大的方言族群,潮剧在新加坡一直广受欢迎。1960年潮剧电影年,《苏六娘》曾经在新加坡连映72天,达593场,打破当时新加坡中西片卖座的最高纪录。从2013年就举办的新加坡的义安潮州文化节,每一届都有潮剧汇演,今年的三天六场演出的门票演出前就全被预订空了。更加令人欣慰的是,今年的演出,有19岁的理科生陈纬恬担纲演出花旦。南华潮剧社的一群孩子们也演得有板有眼,九岁小学生演出的刀马旦更是获得了爆棚的掌声。这种青少年参加演出的现象,显示了潮剧在新加坡后继有人的趋势。(新加坡《南华早报》2022年4月16日李志扬报道)

从粤剧、潮剧这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海外传播发展的经验,我们可以感悟到,其他的非遗项目,其实也是深受广大华侨华人欢迎的,例如粤菜、粤语歌曲、粤语歌谣、粤绣,潮剧、潮州音乐、潮语歌谣、潮州木雕、潮绣、潮菜、工夫茶等等。根据迪拜世博会广东活动周的经验,还有新加坡义安潮州文化节、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市“三月初三锣鼓响” 潮汕民俗节的成功经验,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守正创新,根据年轻一代的爱好口味和审美习惯,打造出适合在世界各地传播的文创产品,打通非遗文化走向世界之路,在国际上讲好广东故事,也就是讲好中国故事,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广东应该有的贡献。

拙著当当网有售

相关稿件
粤B2-2004014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