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说岭南】江冰丨广州龙归北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更有粤剧大师
  • 来源:云上岭南
  • 作者:江冰
  • 发表时间:2022-05-27 11:33

广州白云区龙归街道北村有三大亮点:书院文化、侨乡文化、粤剧文化。

书院文化。北村文事兴盛,明清建筑,先声夺人。乡约、书院、祠堂,满满一条街,青砖高墙,明清古建筑完好,十几间明清书院为证。

北村宗族多有自家私塾,注重耕读家风,注重科举功名。这也是古代传统乡村建设的一种表现。

聚集培养人才的书院教育,又有乡约书院支持——这是广州仅存的两家乡约之一。

武洹宇博士告知:乡约书院“恒以养人才,厚风俗,排难息争,敦好睦邻,兼名教礼义之防为宗旨。两种书院的作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前者培养人才,后者培养社会风气”。

“乡约”相当于古代政府在村落的行政单位,但只是对主持人登记在册,并没有当今完整的管理系统。但也可以看出村庄对地方政府的某种呼应。

在我看来,与一般书院比较,乡约书院胸襟气度更大,超越一姓氏族,着眼于一方乡亲百姓。应该是一个村落各姓协力同建的公共空间:乡约民规宣讲贯彻,自治民风建设是也。

侨乡文化的重要支柱是北村人下南洋,去南美,走世界。其中一位北村代表商人,曾在秘鲁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三分之一比例;乃当地著名华侨领袖,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领导人多次接见。

据说,北村在海外的人口已是现有两千四百人口的两倍。所以,也被评为各级“美丽侨乡”。

我最感兴趣的北村文化亮点——粤剧文化。其中兰桂大师的雕像——由广州老市长黎子流题字:兰桂腾芳——矗立村头。

只见他背插四面靠旗,八面威风,以古戏装舞台形象面世:气宇轩昂、英姿勃发,仿佛有飒飒东风扑面而来,令人感动。

兰桂对广东粤剧清末民初之中兴所起的特殊作用,可谓薪尽火传,力挽狂澜。

大师的故事很长,颇具传奇色彩。

故事起源于一幢旧宅“显常书舍”的拆迁,祖上徐癸酉到底是什么人,有什么样的梨园生涯?

于是,北村姑爷李耀安先生介绍引入——曾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的陈平先生入村现场考察:追根溯源,爬梳史料,田野调查。

并求得粤剧界多方专家确认,让口头传说化为文字,补写了一段粤剧早期历史。文化作为难能可贵,功德无量矣——

咸丰四年,伶人李文茂率红船子弟反清复明,惨遭清廷镇压,封杀广东土戏并诛杀伶人无数。

当时已为名伶的徐癸酉只能避祸至新加坡,当地登台演戏兼做小本生意;后回归故里,建“显常书舍”。

1857年至1876年,在北村组建“庆上元”童子班,招收儿童进行越剧基本功练习和排练,培养了以武生新华为首的粤剧艺术五大台柱,为清末的粤剧中兴储备了人才。

今日,拜访显常书舍,还可见到大师当年坐过的太师椅、学员练功凳以及东南亚演出时的戏服木箱等旧物。

岁月沧桑,抚今追昔,点燃艾香,众人无语;静默中烟气缭绕上升,似敬大师一生中兴粤剧之坚定意志。

可以说,兰桂大师的一生以延续光大粤剧之志,承续了梨园戏脉,为后来广州建立粤剧“八和会馆”,奠定了前期的基础,亦为家乡北村保留了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文事言罢,说说尚武风气。

北村人身材高大,伟男子比比皆是。据说受侨胞影响,上世纪30年代,就有乡村自组篮球队;40年代后期盛极一时,名震广州;每每出战,所向披靡。

北村功夫,亦传统深厚。而尚武之风,是我最看重的。

村长徐铬通身材魁梧,海军陆战队出身,预备役军官;他就习洪拳,且舞大刀。

武术功底,旁及醒狮传统。

舞狮一直是祠堂活动的重要内容。从孩子抓起:宗祠每周五六晚间,就是村里孩子舞狮习武时段。

打开徐家祠堂大门,八只醒狮一字排开,一侧刀枪剑戟,一侧锦旗夺目;村长掌槌敲出鼓点,让我兴奋不已,血脉喷张。

尚武之风如此强悍雄健,让我联想三元里抗英,联想岭南“雄直之气”,联想到梁启超说粤人就是“自别于国中”,联想到“东亚病夫”并非历史事实“。

吾粤民间自有一股蛮荒之力蕴藏,生机勃勃,四季兴旺;云山珠水,五岭逶迤,恰如《易经》昭示: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访问北村,村委会高度重视,直言访问北村,得从村里早点开始。

开车半小时,就为南檬叔的一份早点。广州白云区龙归北村南檬家的早餐店,主人花名南檬,名声遐迩。

招牌猪肠糕:腊肉、沙葛、花生、萝卜丝等为馅,外表就是广州肠粉,内馅各家不同;猪杂粥佐配肠粉。

靓眼的净牛杂、净猪手,均为7元一盘,典型的价廉物美。至于骨腩鱼粉、牛腩粉仔、猪手粉仔,各自精采,味美上佳。

引导我们品尝美食的斌仔对乡村振兴有不少想法:美食也是城里人喜欢的一个重点,应与乡村文旅结合。他说中午村长安排一个当地特色:臭屁醋。

内行告知:臭屁醋不是严格意义的醋——粘米炒香,山泉水浸泡,置入陶罐发酵,三个月后可食用,且越陈越好,有营养与药用价值。

龙归北村臭屁醋浸鸡,类似打边炉,用醋为汤底,加猪手花生黄豆生姜大头菜,必须提前煲汤底,一定配佐猪手,将胶原蛋白充分融入汤底。

然后,抓无花果树下散养阉鸡切块,为主食材,入汤煲沸后,关火后等待片刻;以免鸡肉过度煮沸肉感变材,保持鸡肉鲜嫩;

鸡肉猪手食罢,进入喝汤环节:第一碗醋汤入口,那有什么臭味?醇厚鲜香中有点酸有点甜;村长徐铬通告诉我:要想甜加点盐。

于是,如法炮制,再打一碗,开吃第二碗汤;盐少许入汤,果然鲜甜翻番,美味至极,神仙臭屁醋,美味佳肴境界矣。

龙归北村臭屁醋浸鸡:让醋汤焕发青春,岭南奇香奇观。

当即心里形成两个决定:真心实意为臭屁醋之“臭”平反;诚心诚意为“臭屁醋浸鸡”提名广州名鸡菜品。

(此行摄影:罗厚量)

2022-5广州白云区

江冰,文化学者,专栏作家,文艺评论家。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广州市人民政府聘任广州城市形象品牌顾问。中国小说排行榜评委。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锐批评家、广东省十大优秀社会科学科普专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有影响力学者。著有《浪漫与悲凉的人生》《中华服饰文化》《新媒体时代的80后文学》《酷青春》《这座城,把所有人变成广州人》《老码头,流转千年这座城》等。

相关稿件
粤B2-2004014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