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濠江区,地处南海之滨,拥有300多年历史的国家一级渔港达濠渔港坐落于此,是潮汕著名美食“达濠鱼丸”的原产地。
达濠鱼丸。(来源:汕头市达濠李老二食品有限公司)
“达濠鱼丸”的前世今生
在潮汕地区,有“没有鱼丸,不成宴席”的说法,家家户户逢年过节都要吃鱼丸。
关于这款香飘四海的美食的渊源,历来有两种说法:一说达濠鱼丸源自南宋临安大内,御厨经常做“鱼糜”给皇帝吃,“鱼糜”的制作方法与今天的鱼丸基本相同,随宋室南迁而落户达濠;另一说认为达濠鱼丸创自明末清初的郑成功骁将、达濠人邱辉,其母失明但极喜食鱼,事母至孝的邱辉用刀刮取鲜鱼肉,制成丸状,给母亲食用。有趣的是,第一个传说体现了忠君之事,第二个传说体现了孝母之举,难怪后来有人戏称“忠孝两全、达濠鱼丸”,姑妄听之。
手拍鱼丸粿条汤。(来源:汕头市濠江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经过几百年来无数能工巧匠的创新和改造,达濠鱼丸的制作已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工艺流程和评判标准。2018年,“达濠鱼丸”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濠江区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目前汕头市8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唯一一个加工食品类产品。同年6月,由汕头市濠江区申报的“鱼丸制作技艺”入选广东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一颗好鱼丸的诞生
制作达濠鱼丸,要选用达濠本港捕捞的“那哥鱼”(即蛇鲻鱼),鲜鱼先洗净,砍头去尾,刨皮起肉,要防止鱼刺和外皮的渗入,接着把鱼肉剁成浆,放进特制的木桶中,用刚猛的掌力快速摔打——这就是有名的“拍鱼丸”。“拍”是关键,一桶10斤左右的鱼浆要摔打上千下,直至胶质慢慢吐出。接着是制丸,在已成胶状的鱼糜中加入鸡蛋清、砂糖、食盐等调料,搅拌均匀,用虎口挤成球状,放入水中,文火蒸煮至鱼丸浮起,鱼丸才算制作完成。
新鲜捕捞的那哥鱼(蛇鲻鱼)。(来源:汕头市达濠李老二食品有限公司)
正如《舌尖上的中国》那句经典旁白所说:越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达濠鱼丸烹调方法简单,只需下清汤或高汤煮开几分钟,简单调味后即可享用。
一口咬下,汤汁混着劲脆鱼肉,属于渔港与大海的鲜甜在嘴里爆发,鲜香爽滑、回味无穷。这一口爽脆Q弹、清甜鲜美的滋味,是一代代潮汕人的集体记忆与乡愁。
鱼丸出炉。(摄影:杨毓添)
靠海吃海,达濠人的世代讨海生涯里,积累了对海洋和鱼类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他们知道什么月份鱼最鲜美、最适合做鱼丸,如何在不同的季节根据不同鱼类制作不同口感类型的鱼丸。达濠美食更是不断推陈出新,以鱼肉制作的美味还有鱼面、鱼糜、鱼饺、鱼饼、鱼卷等,还衍生出虾丸、墨斗丸等,营养丰富,深受大众喜爱。
濠江区现有鱼丸生产企业40多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提升产能的同时,仍旧保留了达濠鱼丸的口感和品质,为推广达濠鱼丸打下了坚实的生产基础。
鱼糜制品展示。(摄影:陈扬)
小小鱼丸撑起的庆典
达濠鱼丸承载着汕头濠江这一方水土的人文内涵,是百年手艺的传承。
达濠鱼丸美食节于2017年元旦首次开幕,至2020年已成功举办了四届,不仅持续打响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濠鱼丸”的知名度,也成为濠江区打造“粤菜师傅(潮菜)”文化品牌的平台,让“美食+文化+旅游”更好融合起来,成为濠江文化旅游的一张特色名片。
2020年元旦第四届“达濠鱼丸”美食节。(摄影:杨毓添)
美食节上最大的主角——达濠鱼丸。(摄影:张君虹)
第四届“达濠鱼丸”美食节现场。(摄影:谢芷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