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说岭南】江冰丨叶曙明新著《中山传》:写历史亦是写自己,心香一缕,弥散全书
  •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 作者:江冰
  • 发表时间:2022-05-07 09:41

才读《广州传》,又见《中山传》。广州学者型作家叶曙明的创作爆发力——令我惊讶!读懂广州,读懂岭南,他是先行者,亦是劳动模范。

叶曙明《中山传》延续了《广州传》的路子:平民视角,日常烟火;文笔流畅,文采斐然。愈加凸显了一种阅读历史书籍所难得拥有的魅惑力。

他的笔下,叙述、描写、抒情、感受、论证与必不可少的史料——几乎是无缝对接。文笔看似信马由缰,兴致所至,却是以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整体把握——作为写作前提。

比如“销得锦半臂”一节,郑愚与皮日休之谊,渐入佳境,直抵香山人性格。

我欣赏叶曙明传记写作的叙述节奏,或隐或显,让阅读历史跌宕起伏,趣味盎然。活色生香中有强力牵引,让你一口气读下去。

有趣的人于有趣叙述中,跃然纸上,神气灵动。因为这样一种节奏,我们的情绪也被作者牵引浮沉。

比较叙述节奏,我更喜欢作者的率真:热爱投入,真挚诚恳,弥足珍贵。

写香山文人,见出襟怀;写民间苦难,见出悲悯。既有对历史洞察的冷静理性,亦有对具体人事的热切感受,更有理性感性的交相辉映。

一句话,写历史亦是写自己。心香一缕,弥散全书。

此书前半部,或许可用“快乐阅读”四字概括;到了南宋亡、南明灭、清朝强令渔民离开海边,或可称作“悲伤阅读”。

让人感受人间惨剧:不但有战争的生灵涂炭,饥荒的民不聊生,更有朝廷不顾百姓死活的国策强行。

苦难史一波接着一波,动辄血流成河白骨遍地;比战争更为惨烈——清朝边疆内迁、家园被毁,民众背井离乡,连根拔起,惨不忍睹。

我注意到,香山历史——澳门占有不小篇幅。

澳门成为海外贸易以及广东面向世界的一个窗口。作者书写了与中华大地内陆省份所不同的历史内容。

香山士人性格,一言蔽之:“切直”;香山经济贸易的海洋性;香山的本土性与中原文化的交流渗透,等等,均为此书亮点。

正是在一连串亮点的光芒照耀下,香山的本土性格与文化个性呼之欲出,给予读者深刻印象。

虽有《广州传》在前,《中山传》依旧魅力无穷。而且,香山文化与羊城广府息息相通,荣辱与共。

《中山传》阅读之快乐,让我联想2018年访江苏泰州——中国评书评话博物馆——镇馆之人说书艺术一代宗师柳敬亭。

黄宗羲评其说书气势:“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净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

《中山传》的阅读常有类似感受强烈:起伏跌宕,悲喜交加;若舟行三峡,一路风光无限,几千年历史尽收眼底,“不亦快哉”?

讲好香山故事,作者做到了。而且不但讲得引人入胜,而且讲得透彻。

常常小切口进入,具体人与事缘起,一步步展开天下大势,微观宏观,过渡自然,史料例证,随手拈来,看似左右逢源,实乃举重若轻。

比如,“鸦片之祸”一节;比如,以香山人徐润拉开帷幕,牵动众多人物登上历史舞台;当然,还有更具份量的篇章:“中山先生”。

《中山传》还让我进一步确认地方传之意义非凡:每一座城市传记,都是进入岭南文化的一个通道——

她是时光的隧道,让我们重返历史现场,让我们知道一座城市如何在悄然无息或轰轰烈烈中成长壮大;

她是空间的隧道,让我从广州的书房瞬间抵达那座城市的一个角落,与每一位遭遇的人物握手言和,相谈甚欢;

她又是文化的隧道,让我由此而知道:博大宏阔的岭南文化是如何在各地逐渐生长,并最终汇流成河,流进珠江,涌入大海,蔚为大观。

致敬《中山传》,致谢作者叶曙明。

2022-5广州

江冰,文化学者,专栏作家,文艺评论家。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广州市人民政府聘任广州城市形象品牌顾问。中国小说排行榜评委。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锐批评家、广东省十大优秀社会科学科普专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有影响力学者。著有《浪漫与悲凉的人生》《中华服饰文化》《新媒体时代的80后文学》《酷青春》《这座城,把所有人变成广州人》《老码头,流转千年这座城》等。

相关稿件
粤B2-2004014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