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说岭南】江冰| 走过南宁:边境街印象
  • 来源:云上岭南
  • 发表时间:2022-04-28 09:51

我对南宁多年印象:城市中心,豪华百货街口,摩托穿梭,交通不畅;百货大楼对面树林里,居然有十几桌麻将,推着喧闹,一座日常生活气息浓郁、乡土气息的南方城市。但昨晚大雨中进入民族大道,夜景璀璨夺目,颇感意外。国际化网络化的时代,超越发展的中国,每一座城市都会呈现出矛盾复杂的多个侧面。瞎子摸象,难免片面。

中越边境,一片祥和,越南街上,朝至暮归的越民,坐着站着,路边摆卖,租赁摊位,全是越南货:法式咖啡、榴莲糖饼、特效鼻炎、虎牌药膏······女尖顶笠,男军用盔,太熟悉不过,中越纠纠缠缠,打打歇歇,约有三四代人。

边境街,法式房,亦有骑楼,装修偏新,广告偏多,无法看出整体风格。似乎法式楼房与岭南骑楼的结合。越人开店:红木为多,原产越南。巨大榴莲、红木雕像、大蛇药酒,印象深刻。

近距离观察越南女子,亦非印象中肤色黄赫,脸颊高耸,肤白大眼,身材挺拔者也有,不过主流是东南亚瘦小个子。男人似乎一色黄瘦,脸部线条刀削一般。印象尖锐越女兜售一种孵化一半成型的煮熟鸡蛋,好吃又补,细细端详,不寒而栗。

菠萝炒饭,就是整个青菠萝切半,做成托盘。椰子蒸饭,更是椰子壳里塞上糯米饭上笼蒸熟,切开几瓣分吃。越南春卷,点鱼露入口。最具越南风味的可能是柠檬蒸鸡了,鸡肉切块,放上香茅柠檬叶,入笼蒸熟。

广西“八桂大地”生活十几个民族。拥有奇迹般侗族大歌的侗族,居然只有那么一点人,在民族博物馆八桂灯光显示中间,他们偏处一隅,完全是山区里的少数民族。京族是广西唯一的海洋民族,但是人数稀少,只有2到3万人,与越南属于同系。

印象突出的铜鼓,整个南方,尤其是云贵川高原上的各个民族都有。最早是一个食物的锅,翻过来就变成了一个乐器,然后逐步演化为用于祭祀的礼乐器。鼓面上铸有青蛙铜饰。意为“青蛙一叫,风雨就到;青蛙再叫,子孙繁茂。”白居易有诗谓:“牙樯连海舶,铜鼓赛江神”。可见铜鼓源远流长。

广西岩画有2000多年的历史,岩画的画法大约有四种:自上而下的悬挂法;自下而上的攀援法;水涨船高的浮船法;平地而起搭架法。岩画为人类奇迹,著名的西班牙岩画有4万年历史。显示早期人类物质与精神状态,狩猎、种植、祭祀、节庆,具象与抽象兼备,神韵十足,令人浮想连翩。

一条邕江穿过南宁市区,一座青秀山青翠南宁市区。南宁的青秀山,相当于广州的白云山,但是我弄不清楚,为什么青秀山可以评上五星级的风景区?因为询问市民,他们说青秀山里并没有古迹,只有名树不少,遮日蔽天。

南宁的特点是男人好吃懒做,女人勤恳能干,而且南宁家暴比较厉害。女人,常常一年赚到的钱,就被男人拿去吃喝嫖赌,花完了,妻子只好丢下家出去打工,一年一个月有2000多块,她们也挺满意。我们碰到一位湖北白酒代理商兼职滴滴快车,几句话把南宁男人否定了。是这样吗?想起前几日四川司机对梧州男人的批评,广西男人如此不堪?

仔细想想。一方一隅的风土人情,往往与历史渊源、本土文化密切相关。而脱胎于中国乡村的城市,往往是由拼盘式的文化所组成,或言之,受到各种文化影响而产生的一座城市。南宁作为省会,历史渊源与文化传统似乎不如桂林。她到底是一座什么文化个性的城市呢?匆匆过客,唯待日后琢磨判断了。

2017年7月下旬·南宁

江冰,文化学者,专栏作家,文艺评论家。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广州市人民政府聘任广州城市形象品牌顾问。中国小说排行榜评委。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锐批评家、广东省十大优秀社会科学科普专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有影响力学者。著有《浪漫与悲凉的人生》《中华服饰文化》《新媒体时代的80后文学》《酷青春》《这座城,把所有人变成广州人》《老码头,流转千年这座城》等。

相关稿件
粤B2-2004014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