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说岭南】江冰 | 粤西过大年:供应充足,小吃红火,祭祀三拜,年味胜过大城市
  • 来源:云上岭南
  • 发表时间:2022-02-02 12:08

粤西早晨,最红火热闹处就是小城大菜场。人头攒动,供应充足,热烈气氛衬托春节。当地籺抢眼,具体啥名?属客家体系吗?

茨菇和带叶红萝卜最新鲜;蚝是常客,菜鸽少见;吃狗肉的城市,一问,年后才有货,故取红纸将“驴羊狗”的“狗”字贴住。欲盖弥彰,我对此字敏感。

广东过年,感受有三:

第一,广东人春节是可以穿短袖的。但2022过年冷而雨,北方寒流抵达,北方一片阳光,广东大面积阴雨;

第二,广东人红包可能是五元的。这个不变;

第三,广东人是必须逛花街的。可惜今年花街都搬上了云端。

疫情来到第三个年头,出乎意料。因为疫情,粤西最具春节气氛的年例取消了;婚宴也需上报审批,不得超过五桌。但酒店预订年夜饭依然顾客盈门,酒菜满满当当,气氛红红火火。

粤西乡村春节祭祀三拜依然如故。

小城好处,与老家不远,与亲戚老黄开车回乡,半小时左右车程。春节祭祀一般在年三十举行,拜毕方可年夜饭。

三茶五酒三香三牲三素敬天神,住宅朝向天方位祭拜。对联五六十元一幅,背后有胶,撕开即粘。粤西对联横批仅二字,与内地四字不同,缘由何在?问了专家,不甚了了。我在阳东电白茂名等地,看到亦是二字横批。

几个自然村合一个社,粤西年例按社分配日子,每个社合建一个庙,庙里供各位大神,除了土地公土地婆外,还有财神等,但正面墙上有十三幅古人全身像,十二幅男性,多为文官武将,仅一幅女性,不知何种说法?

问老黄,庙里供的什么神,他摇头说:五十六十一辈一知半解,到了80后90后就更淡忘了。但我相信祖先会来此聚会,吃年夜饭。他又说:-位亲戚去美国,孩子早忘了祭拜,他坚持回国养老,理由一个:以后走了去阴间,连一顿饭都找不到吃。

宅屋拜天神、进庙拜地神,然后同姓祠堂拜祖先。一年照例两次,清明“拜山”除三拜外,还去坟头清理杂草,天热日晒有点辛苦。

所有程序相同:摆供桌、上九柱香、祷告祝愿、放鞭炮、烧纸钱。祷告时,念念有词;然后向外人与晚辈聊几句祖辈先人的陈年往事,晚辈并不在意,只有我这个旁人听得津津有味——

黄家还有一段不平常的往事。上世纪40年代黄家遭匪,把黄家所有女子九名全部抓走,要挟月内凑足赎金赎人。黄家为当地著名中药铺,祖先也坐铺诊脉,既治病又批发中药。变卖家产,赎回家人,破财消灾。

遭此劫后,元气大伤。不料土改时,却因祸得福,由原本地主成份降为贫农。老黄说要无此劫,他的父亲也考不上师范走不出乡村,也不能把他们都带进城里。

从前读过类似小说情节,今天却在老黄诉说中复活。可见,现实永远比文学更传奇更精彩。

乡村楼多人少,越是外观豪华新宅越是楼空人走,多在城里居住。远远传来琴声,老黄告知:有人请了木偶戏。旋即神情黯淡:不用太久要失传,年轻人不喜欢了。

北方寒流抵达粤西,虽是强弩之末,但小雨阵阵,风变寒冷。乡村寂静,万木肃然。望着老黄表情,不免心中空落寂寥。

幸好回到城里——还有过年照样开门的牛杂店与各式小吃店,温暖如春。

尤其喜欢粤西化州牛杂的饮食方式:你随意坐在一口大锅前,指明15~20元段位的肠粉,女主人立刻帮你烫熟一碗肠粉,再由你挑选牛百叶牛肚牛筋牛腩等。

主人用剪刀剪碎至肠粉碗里,最后加上调料撒上葱花,一勺大锅里骨汤,推到你面前,香喷喷、热腾腾,口味好极,热情贴心。

喜欢这口大锅,相当温暖亲切,恰如眼前这座千年古城,小而质朴,简而丰富。

至于日式深夜食堂家常亲切氛围的联想,细细思索,中国民间亦不在少数,只是我们的电视剧等媒介表达远远不够。

价值观与热爱投入等均有提升必要。

春晚欣喜看到《只此青绿》,舞姿翩跹与古画江山息息相通,又与去年河南卫视优秀传统文化节目爆款,遥相呼应。

承继传统,光有使命感远远不够,应当努力开掘并表现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与美丽动人,让年轻人发现并喜欢。

今天文化人艺术家的一大使命在于:寻找恰好的传播方式,促优秀传统文化绽放自身魅力——如鲜花灿烂,芬芳四溢,迷人盛开。

2022-2茂名高州

江冰,文化学者,专栏作家,文艺评论家。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广州市人民政府聘任广州城市形象品牌顾问。中国小说排行榜评委。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锐批评家、广东省十大优秀社会科学科普专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有影响力学者。著有《浪漫与悲凉的人生》《中华服饰文化》《新媒体时代的80后文学》《酷青春》《这座城,把所有人变成广州人》《老码头,流转千年这座城》等。

相关稿件
粤B2-2004014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