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选一个历史人物,我做粉丝——就是高州冼夫人。独自进入高州冼夫人庙朝拜,疫情验温查码书面登记,限制人流,阻拦了大部分访客。曾经目睹香客如云,过年虔诚祭拜,印象深刻。听说祭拜高峰在新年钟声敲过以后至大年初一。
冼夫人生于公元512年,卒于602年。活了整整90岁。《隋书》记载:“谯国夫人者,高梁冼氏之女也,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
其中“山洞”与“部落”字眼抓人,可见北方人对当时南越国一方山地的印象,以及少数民族部落众多的描述。
冼夫人,上马可带兵打仗,下马可治理地方。经韬武略,英姿飒爽,实乃“巾帼英雄第一人”。史料介绍,她指挥着一支军队,拥有一个行政系统,令行岭南。
有贴身两位女将:木兰与曹娥,二人不但会剑且掌管令旗。帐前五虎将:祝新、廖胜、陈善、盘石、甘和,各负其责:炮兵陆兵水兵,谋略以及负责火药武器后勤等职,并有幕府长史张融负责行政事务,协助冼夫人治理岭南。
史料记载,冼夫人势力范围相当广阔。广东、广西、江西、海南等地均有她的城池与战场。
冼夫人少年时即崭露头角,23岁时被俚人部推为大首领,海南“归附者千余洞”。24岁时与高梁太守冯宝结为夫妻。冯氏家族从此借冼夫人俚人势力治理岭南。
46岁丈夫去世,她大权在握,威望遍及岭南。59岁时与陈朝将领合兵击败反叛的广州刺史欧阳纥。
隋开皇11年(591年),番禺俚帅王仲宣谋反,“岭南首领多应之”。冼夫人虽然年已80,仍亲自披上战甲,骑着高头大马,打着锦伞,率领骑兵护卫隋将。
各地首领慑其威望,纷纷前来参拜,岭南由此安定。
近90岁高龄时,她还亲自捧着诏书,以招廷使者身份巡视十多个州郡,宣布朝廷旨意,抚慰各地俚人僚人,所到之处,俚僚部众都愿归附随从。
故史有“岭南圣母”之誉。
冼夫人在世时,承训示子孙忠贞爱国。为维护国加国家统一和岭南安定,坚持归附中原王朝,拒绝割据称王。
“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为冼夫人传世名言。
冼夫人后代子孙也多有建树。其中冯盎,冼夫人孙子,曾任高州刺史,平定过僚人叛乱。隋亡后拒绝割据称王, 加封为越国公。
高力士则最有知名度——冼夫人第五代后人。父罪家败而入宫为阉臣,因唐内宫高延福收为养子,所以改姓高。李隆基宫内宠臣,位列从一品。由于他成为戏剧人物,历史上毁誉不一。传为李白脱靴、杨贵妃牵马。
但此庙祭祀,评价他“得君而不骄,顺而不谀,谏而不犯。故后人无闲言,远无横议,乃忠臣也”。高州博物馆展厅亦有相近评语,令我遐想联翩——高力士一生传奇,历经宫廷风浪,绝对是一个有故事的历史人物。
由于冼夫人的努力,南朝萧梁至唐初150年间——岭南得以持续稳定,冼冯家族亦成为统治岭南的名门望族。至今仍有冯冼宗亲会活跃于粤西以及世界各地。
所以,今天的广东茂名市能用“好心”二字作为自己城市的标识。
吾读天下书,精神游四海;愿将冼太夫人引入我最尊敬的人物之列。回望历史,品味事迹,高山大河,吾之敬仰似鉴江蜿蜒长流,如珠江滔滔不息。
穆桂英乃中国巾帼英雄之化身,杨门女将也是在中国历史上得到最多敬意的女性。关于她们的演义、评书和剧目不下数百种。但穆桂英是否实有其人,历史记载模糊,更多属于民间演义塑造,如五十挂帅出征甚至是解放后的作品。
但冼夫人则完全不同,史料记载确凿,人生事迹明确,百姓代代相传,千年祭祀已然当地神。
其人生功绩至少有三:保住粤西一方平安;作为南越国非汉族地方首领与汉族和谐相处;维护中原权力,保证了中华版图统一,被誉为“岭南圣母”。
冼夫人历史地位特殊,南北朝至隋唐,广东雷州半岛粤西一带俚族领袖,真正巾帼英雄。对岭南社会历史做出卓越贡献,名载史册,深受爱戴,百姓千年传颂。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曾誉之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但,如此英雄为何名声不过珠江?恐怕与岭南历史文化地位一向走低,中原氏族与文人惯常轻视有关。吾细想或许还与冼夫人非汉族亦有一定关系吧?
夕阳西下,人渐散去,喧闹声歇。
我佇立塑像前,仔仔细细打量戎装负弓的冼夫人。在她英武驰骋形象的后面是女性、妻子、母亲,透过俚人领袖、岭南圣母、封号夫人,我还能看到什么?宏大历史观、大汉族视角、版图统一似乎解荅,但似乎不止这些······
一方敬仰之人,必然有打动人心之处;想其忍辱负重、想其如履薄冰、想其艰难险阻、想其上下左右平衡维护,方知为何粤西大地千年祭祀,形成“冼夫人崇拜”。
我敬重冼夫人,大海星辰般仰望。其人其绩铭刻于心,愿其成为岭南文化精神的历史内涵之一。传之久远,芬芳百世。
2022.1广东茂名高州
江冰,文化学者,专栏作家,文艺评论家。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广州市人民政府聘任广州城市形象品牌顾问。中国小说排行榜评委。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锐批评家、广东省十大优秀社会科学科普专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有影响力学者。著有《浪漫与悲凉的人生》《中华服饰文化》《新媒体时代的80后文学》《酷青春》《这座城,把所有人变成广州人》《老码头,流转千年这座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