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说岭南】湛江这座城市很低调,但它有独特的魅力,很值得去看一看
  • 来源:东行漫记
  • 发表时间:2021-12-16 00:12

“这是一片散发着南亚热带迷人风情的土地,曾经是我们的祖先跨洋越海、认识大千世界的始发地。如今,这是一座生机勃勃的港口城市,现代工业的欢快轰鸣正使她焕发出更加眩目的神采。”这是我二十年前摄制的电视片《走进湛江》的解说词。二十年弹指一挥间,湛江有了许多变化,总的来说变得更美了。我要对南下的北方朋友说,干嘛要去海南呀?就在湛江住下来好了。

湛江绝对是宜居城市,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中国十大洗肺城市之一。湛江的亚热带气候和风光完全不逊于海南,而且海陆空交通和基础设施十分完备。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曾有“北有青岛、南有湛江”的美誉。湛江还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错失了不少发展良机。

湛江民风淳朴,是一个很低调的城市,经济发展虽然不如人意,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区位优势,深厚而多元的历史文化,终会让这颗南海明珠发出耀眼的光芒。为了小学同学聚会,今年我第二次回到故乡湛江。阳光明媚,海风轻拂,这座地处亚热带的港口城市依然美丽。

湛江是广东省的地级市,旧称“广州湾”、别称“港城”,它还有一堆闪亮的称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首批“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支点城市……那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有许多法式建筑和历史文物。

1898年,法国人以武力进入广州湾(湛江市旧称)并开始租借此地,直到1943年日本人占领广州湾为止。法国人在湛江统治了整整45年,在市区留下不少法国建筑遗迹。湛江市“法国风情街” 地处霞山区青岛路与海滨大道交汇处至海滨西二路与海滨大道交汇处路段。街区内坐落着广州湾法国公使署、天主教堂、福音堂、法军广州湾指挥部和东方汇理银行广州湾分行等多座法式建筑,市政府将“法国风情街”与海滨公园有机衔接起来,恢复历史原貌,重现欧陆风情,使之成为湛江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

此外,在赤坎也有不少遗迹和法式建筑,如广州湾法国驻军旧址、广州湾商会会址等。还有纪念抗法的寸金桥及寸金桥公园。然而,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湛江这个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却藏在深闺人未识,是湛江人太低调了吗?

在中国,几乎每一座城市都有一条中山路(逸仙路),一般都是那座城市最繁荣的核心地段,既向人們展現了那座城市今天的風貌,也映射著它過去的歷史。日前,我和我的同学在霞山逸仙路拾回我们的童年。谁能想到半个世纪前这条路是湛江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商铺林立但早已物是人非,曾经宏伟的电影院改成车铺,我们一一指认昔日哪些著名的商店,坑坑洼洼的石板路诉说着那个年代的故事……

走到逸仙路的尽头是我们当年就读的小学——湛江市第一小学。此时,我想起毛泽东一诗句: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此时,应响起我们儿时的歌谣。

久别的湛江,我一回来就迫不及待去赤坎扫街(摄影友对街拍的称谓),过去用相机现在用手机,捕捉生活细节,唤起旧时记忆。这里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处,欧式建筑与岭南骑楼相映成辉。如今这里被打造成民国风情街,女生可以穿上旗袍去那里拍照。

这片街区以前是临海的商埠,谁想到这又长又陡的大通街原是商船靠泊的码头,你可以脑补古商埠当年的繁荣。三民路已由服装一条街变成古玩一条街,该不会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吧?扫累了淘够了你可以围坐井口品尝海鲜捞,也可以买一点大树菠萝蜜当零食。你一定要放慢脚步,你一定要放松心情,这样你才会触碰到老街的灵魂。

这次回湛江我才发现多了一个网红打卡点——水井油条。其实不只是油条,还有海鲜、粉面等各种早点小吃。其实也说不上特别好吃,只是围坐在古井边上吃这种体验很有趣。那种市井气息给人亲切,那种民国风情让人怀旧。并不是所有的网红打卡店都是家喻户晓的,有人说:白当了大半辈子湛江人,这些地方都不知在哪也有可能当地人不以为然,不觉得稀罕。但也有人因为那部热播电视剧《隐秘的角落》而寻访到赤坎老街这个宁静的角落。

赤坎的三民路(民生路、民权路、民族路)如今不仅打造成民国风情街,还建成一个古玩市场,在这里可以淘到各种老物件儿,只是游客不多,显得有点冷清。

湛江,还有哪些网红打卡点隐藏在角落里?光有一个是不够的。要成为网红打卡点我看无非两条:一要有文化IP,须新、奇、特;二要创意传播,借助热播剧或热点事件。湛江之所以低调并不是实力不济,湛江离网红城市只差一个丁真。互联网时代的湛江,能否借助其独有的文化IP和绝妙的创意传播,让这颗南海明珠更加熠熠生辉?

相关稿件
粤B2-2004014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