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说岭南】凊糜凊饭·是加是减·柴杮锯屑·猪铺狗窦——潮汕方言与《世说新语》(形容词名词篇)
  • 来源:林伦伦方言茶话
  • 作者:林伦伦
  • 发表时间:2021-12-04 20:12

寒、冷,潮汕话叫“cing3”,本字为“凊”,从“仌”(冫,两点水,冰字的古字)“青”声。如:“天时凊死(天气很冷)。” 冬天也叫作“凊天” “凊天时”。引申指其他东西的冰凉、冷,如“凊糜凊饭(冷粥冷饭)”“凊水”(冷水)。

《世说新语 ·排调》“何乃凊(渹)”。(《太平御览》作:“何如乃凊”。)刘孝标注:“吴人以冷为凊。”《说文 · 冫部》:“凊,寒也。”《玉篇· 冫部》:“凊,七性切,寒也,冷也。”字亦作㵾,《说文 · 水部》:“㵾,冷寒也。楚人谓冷曰㵾。”《广韵》去声映韵:“㵾,冷也。”楚敬切。字又作渹 ,《集韵》去声映韵:“㵾,楚庆切,冷也......亦作渹。”宋· 程大昌《演繁露》六:“今乡俗状寒冷之状曰冷渹渹。”

器皿或刀斧崩口,潮汕话叫kih4,本字是“缺”。如:“个碗缺一角(这只碗崩了一角)。”又“支刀斫猪骨斫缺去(这把刀砍猪骨头时砍崩了)。”俗语有“卖hui5(瓷器)食缺”(卖瓷器的用崩口的碗吃饭,言节俭,舍不得用好碗也)。“孬到斫缺刀”(极言其坏)。

“缺” 字从“缶”,原义指的就是陶瓷、瓦罐一类器皿的破缺。《世说新语· 豪爽》:“(王处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淮南子 · 说林训》:“为车者步行,陶者用缺盆。”(此与俗语“卖hui5(瓷器)食缺”意思相同)。引申而指刀斧等物之锋刃崩缺,先秦已见用例,《诗 · 幽风 · 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说文 · 缶部》:“缺,器破也。”《广韵》入声薛韵 “缺” 音 “倾雪切”。薛韵字潮音有读-ih韵母者,如“薛折瘪”等,故白读可读kih4。

减,少。如:“乞伊百银伊还嫌减(给他一百块钱他还嫌少)。”《世说新语· 假谲》:“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 “年减十岁”,即 “年少于十岁”,不到十岁。《新唐书 · 王綝传》:“家聚书多,不减秘府。” 不减秘府,不少于秘府。以上各例“减”均用如形容词,与潮汕话相同。

“减”的反义词是“加”,潮音gê1(家),宋 · 王禹偁《闻鴞》诗:“年加睡渐少,秋尽漏且长。” 合称“加减”,如说“加减好”(多少的行)、“加减食滴囝”(多少吃一些吧)。

屑,碎末。潮汕话称锯木头掉出来的碎末儿为“锯屑”。“屑”潮音sug4(摔)又引申指细小的东西。潮谚云:“大鱼骨食赢细鱼屑(大鱼的骨头比小鱼好吃)。”

“屑”原义即指碎末,《世说新语· 赏誉》:“胡母彦国吐佳言如屑……”刘孝标注:“言谈之流,靡靡如解木出屑也。”《玉篇·尸部》:“屑,碎也。”《广韵》入声没韵音 “苏骨切”,也与潮汕话相合。

做木工时与“锯屑”经常同时使用的另外一个词是“柴杮(抽)”,指刨木刨出来的薄木片(条),即刨木花。“杮”潮音poi3(批3)或puê3(配)。如:“柴杮(抽)好起火(刨木花可以用来生火)。”

“杮”字也是汉魏时语,《说文· 木部》:“杮,削木札朴也。”《后汉书 · 杨由传》:“风吹削杮。”《晋书 · 王睿传》:“……造船,木杮蔽江而下。”《资治通鉴 · 陈长城公祯明元年》:“(隋主)命大作战船,人请密之。隋主曰:‘吾将显行天诛,何密之有!’使投其杮于江。”胡三省注:“杮,斫木札也。” 要注意的是:“杮” 字的声旁与 “沛” 字一样,一横打头,最后是穿顶的一竖,而不是一点一横的 “市”(省市)。

糯米,潮汕话叫“zug8-4 米”,本字不是 “糯” 而是“秫”。如:“焖甜秫米饭”(做甜糯米饭)、“煮甜秫米糜”(煮甜糯米粥)。

《世说新语 ·任诞》:“群尝与亲旧书云:‘今年田得七百斛秫米。” “秫”字也是汉魏时常用词。《说文· 禾部》:“秫,稷之粘者。” 清 · 段玉裁注《九谷考》曰:“稷……其粘者黄白两种,所谓秫也……而他谷之粘者,亦假借通称之曰秫,陶渊明使公田二顷,五十亩种秫。稻之黏者也。崔豹《古今注》所谓秫为黏稻是也。” 晋 · 陶渊明《和郭主簿》:“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陶令作的是“秫米酒”了。按“秫”字《广韵》入声术韵音“食弗切”,与潮音zug8(卒)完全吻合。俗读 “糯” 为zug8,乃训读。

豆萁,大豆的茎,“萁”潮音gi1(枝)。如:“撮豆萁曝灱了好燃火(豆茎晒干了可用来烧火)。” 《世说新语 · 文学》:“(曹植)应声便为诗作:‘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说文 · 艸部》:“萁,豆茎也。”《广韵》平声支韵:“萁,豆茎。”渠之切。”按 “萁” 如依 “渠之切”读,潮音应切ke5(渠)或ki5(其),读阳调,但《广韵》平声之韵“萁”有另一读音“居之切”,则与潮音gi1(枝)完全相合。

猪、鸡、狗等的窝,如“猪窦”、“鸡窦”、“狗窦”,“窦”字潮音dao3(兜3)。成语有“猪铺狗窦”,喻人床铺不整洁,像猪狗之窝。

《世说新语 · 排调》:“ 张吴兴年八岁亏齿,先达知其不常,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 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此指“狗窦”,古代在围墙里开的供狗出入的洞,称“狗窦”。《说文 · 穴部》:“窦,空也。”段玉裁注:“空、孔、古今语,凡孔皆谓之窦。”空,潮音kang1(康),即洞穴。《广韵》去声侯韵:“窦,空也,穴也。”《乐府诗集· 梁· 古角横吹曲 · 紫骝马歌辞》:“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古今小说. 晏平仲二桃杀三士》:“晏子大笑曰:‘汝等岂知之耶?吾闻人有人门,狗有狗窦。使于人,即当进人门;使于狗,即当进狗窦。有何疑焉?’”潮汕话引申之而指狗窦,并扩大而及之其他动物,如“鸟窦” “猪窦” “蜂窦” “猫鼠窦” 等。又“窦” 字作姓氏用,潮音 dou6(杜),文读音。

指床铺的“铺”出现较晚,《古今小说 · 木棉庵郑虎臣报冤》:“ 王小四也打铺在外间相伴,妇人自在里铺上独宿。” 铺盖,潮汕话叫“铺陈”,或者 “铺陈被席”,也见于三言两拍,《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自己只带得本钱银两、账目底本及随身衣服、铺陈之类。”《醒世恒言 · 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室中只有铺陈一副,兄弟三人同睡。”

撑船用的竹竿潮汕话叫“船篙”,“篙”潮音go1(糕),晾衣服或作其他用途的叫“竹篙”。体育比赛的“撑杆跳”也叫“撑go1跳”。

篙,原来就是指撑船用的竹竿。《世说新语· 政事》:“(陶侃)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历代古籍都有用例,《淮南子 · 说林训》:“以篙测江,篙终而以水为测,惑矣!” 唐· 李白《涩滩》诗:“渔人与舟子,撑折万张篙。” 宋 · 姜夔《除夜自石湖归苕溪》诗:“黄帽传呼睡不成,投篙细细激流冰。”《警世通言 · 乔彦杰一妾破家》:“此时王酒酒在船上,将竹篙推那尸首到岸边来。”又《广韵》平声豪韵:“篙,进船竿;”古劳切。豪韵字潮音文读为-ao,白读为-o,如“高膏蚝刀牢”等,故“古劳切”潮音可读go1(糕)。

裾,衣襟,潮谚云:“牵衫裾揞尻脊背(谓捉襟见肘)。”

《世说新语 ·规箴》:“(郭氏)急捉(平子)衣裾……平子饶力争脱……”。

曹丕《列异传 · 谈生》:“(妇)裂取生衣裾,留之而去。”晋· 郭澄之《郭子 .许允妇》:“妇将出,提裙裾待之。”《警世通言 · 赵太祖千里送京娘》:“京娘心下十分不安,急走去扯住公子衣裾。”《聊斋志异 · 面壁》:“少间,似有人牵其裾。”《广韵》平声鱼韵:“裾,衣裾。”九鱼切。音义皆与潮汕话相合。

【练习】

凊糜·凊饭·凊水·凊天时·凊饭唔食老狗个

缺嘴 卖hui5 食缺,卖草席眢草席蒂

加减 · 是加是减· 无加无减·有加无减

柴杮·柴杮抽· 

锯屑 ·大鱼骨头食赢细鱼屑;

秫米糜、秫米饭 

猪铺狗窦·衫裾

竹篙·船篙·一失篙去到三河坝。

【照片说明】

冬日下的娇艳(摄影:林伦伦)

相关稿件
粤B2-2004014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