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Culture Trends 南国风起
云上岭南 Lingnan on the Cloud
又一部“深圳出品”原创文艺精品!话剧《叩响》登陆北京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任琦 李萍 发表时间:2024-06-12 10:10

6月6日,又一部“深圳出品”的文艺精品——大型革命历史题材话剧《叩响》登陆北京。当晚,中央歌剧院剧场内,观众席反响热烈,掌声不断。该剧也成为继深圳原创舞剧《咏春》《深AI你》之后,又一部进京演出的深圳原创文艺力作。

话剧《叩响》由深圳市委宣传部、赣州市委宣传部、龙岗区委宣传部、寻乌县委宣传部等单位推动创排,集合了来自北京、深圳、江西等地的多位戏剧界名家和一众优秀演员参与创作。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推出该剧,不仅是深赣两地为祖国献礼的共同心声,也是深寻支援合作成果的具体展现,更是“深圳出品”原创文艺精品打造的新模式。

走现实主义创作道路打造精品

《叩响》是以毛泽东同志1930年5月在江西寻乌开展社会调研这一史实为原型,以寻乌当时风貌为画卷,以毛泽东同志对寻乌具体问题的观照为视角,勾勒出当时中国的革命现实。随着故事的展开,观众追随毛泽东同志走家串户在寻乌开展调查的脚步,一步步了解这座典型的中国内陆县城彼时的社会情况,并最终通过实事求是地推出政策、解决矛盾,得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

总导演姜涛告诉记者,为把这样重大历史题材的话剧演好,创作团队多次到寻乌进行调研,也在北京请了很多党史专家讲课。“例如舞台布景,就是把马蹄岗、毛泽东同志住过的地方、红四军前委的指挥所等元素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现在的舞台。这一部戏能够演出成功,也是创作团队注重社会调查、走现实主义创作道路的成果。”

姜涛表示,通过这一次与深圳团队的合作,对深圳速度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他说,《叩响》的布景比较庞大复杂,舞美形象变化多,空间形象也很丰富,按照一般情况,布景制作至少需要18天,但深圳团队只用7天就高质量地完成了,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

革命历史题材文艺作品打动人心

编剧唐辽告诉记者,剧名《叩响》的灵感来自寻乌调查纪念馆里一幅巨大的油画,画面就是毛泽东同志夜访群众时敲门的场景。“他叩响了老百姓的家门,老百姓愿意跟他交流问题,所以才能掌握真实的情况,形成正确的路线,最终叩开中国革命胜利的大门,叩响了中国共产党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大门。”被问及《叩响》要传递的精神是什么?唐辽引用了毛泽东同志的一句话:“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北京观众与主创团队产生了强烈共鸣,演出结束后,多位观众热情地畅谈观感。

“这部戏是生动形象的党的理论教科书。”国家京剧院原院长、中国演艺协会副主席宋官林说,“该剧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案例,叩响了我们的心灵:必须要重视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觉得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初心和真谛,在观看演出的过程中,触景生情,非常感动。”同时,他也对该剧创排的巧思十分喜爱,除了舞台布景中颇有代表意义的各种“门”的形象,还有高超的转台和景致切换,在他看来都富有深意。

北京市民李林夏一家三口齐动员来看戏。他作为一名“60后”,认为这样有思想性的话剧,对当下很有启示意义,希望市场上出现更多革命题材的精品话剧,吸引年轻人走进剧场,更好地了解历史。

融合优质资源探索“文化帮扶”新路

“观看后很感动,很兴奋!能把《寻乌调查》拍成一部话剧,我觉得很意外,但印象非常好。”武警总部电视艺术中心原主任陈胜利对主创团队的创造力赞不绝口,“将这样一段已经久远的历史在舞台上呈现,是非常了不起的事。”

《叩响》的主创团队汇聚了来自北京、深圳、江西三地的戏剧名家,同时也调动了深圳、赣州两地的地方艺术团队参演,搭建了深圳、寻乌两地与国内一线戏剧主创合作的平台,是探索“文化帮扶”创新模式的重要体现。

在了解到近年来深圳对寻乌的对口支援工作后,陈胜利认为,通过这部话剧宣传寻乌,不是单纯的一个文旅项目,更是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我们的团队也希望去深圳、去龙岗,去感受岭南文化,去见证和参与深圳的发展。”

深圳市文联兼职副主席、深圳市戏剧家协会主席王维斌随团队北上观演。他表示,作为深圳戏剧人,在中央歌剧院看深圳和寻乌共同创作的戏,特别激动。“深圳龙岗和江西寻乌有特殊的关系,支援合作的因缘促成了这样一部精品,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就是融合很重要。未来深圳应该积极与全国各类的戏剧资源进行深度的融合,推出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