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绍杰 文艺
图/文三原
“我的作品捐给国家,心安理得!”九秩高龄的岭南画坛耆宿梁世雄先生再度大手笔向公共文化机构捐赠个人作品。
2023年12月12日,《河山在望——梁世雄捐赠作品展》将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记者获悉,本次展览位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南8、9两个展厅,展出面积2000平方米,将展出作品119件,呈现梁世雄和家属共同捐献的梁世雄从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初的代表作品、手稿及文献,全面反映了梁世雄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紧随国家文艺指导思想开展“深入生活,反映时代”的个人艺术风格和面貌。
作为岭南画派第三代的领军人物、新中国华南地区高等美术教育的建构者之一和广州美术学院最早一批硕士生导师之一,梁世雄的美术创作从人物画到山水画,直接介入和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区域重大美术创作现象乃至国家重大美术创作工程,其培养的学生业已成为当代中国画坛的“中坚人物”。
本次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作品数量巨大、经典云集,不仅有梁世雄自己创作的700余件作品,还包括其个人珍藏的著名学者容庚教授、著名艺术家高剑父、关山月等人的作品,充分体现梁世雄及其家属化私为公的精神与家国情怀。展览开幕前夕,梁世雄及其夫人容璞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并摄制专题影片。
时代同行
今年是广州美术学院建校七十周年。身为广州美术学院最早的一批大学生,梁世雄从进入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深造,到毕业留校任教,就没有离开过广州美术学院的校园。七十年前,梁世雄随中南美专从武汉南迁广州,他还记得当时的情景:“此间很荒凉很偏僻,刚来的时候我们都不敢晚上出门。胡一川院长却劝慰道,这里以后要成为市中心的。果真如此。”
梁世雄的艺术成长历程几乎与新中国的发展同步。作为新中国美术教育培养的第一代画家,梁世雄所参与、见证的不仅仅是广州美院与其周边广州城区的变化。数十年来,他游历祖国名山大川,以丹青笔墨见证新中国七十多年的壮阔发展。他笔下的山水跨越了长江的江峡归帆、黄山的松石云霭、南海的热浪椰风、新疆的苍茫胡杨、西藏的雪域高原、岭南的榕荫水乡、台湾的太鲁奇观……这既反映其艺术生成与发展历程,亦是社会大变革的缩影。
“我由衷地热爱中国的自然风光,并千方百计地表现它。中国的几十年重大社会建设、社会变化也冲击着我,所以,我也非常乐于去表现新中国的建设。这种情感是我对祖国这片土地的热爱。”梁世雄有一方印,刻的是“自然为师”。每当谈及自己的艺术,首先都会提到关山月、黎雄才等岭南画学前贤。“我的基本功都是美院老师训练出来的。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关老、黎老也希望我们能既有时代精神,也有个人风格,更要能青出于蓝。”
“关老曾说,不动就没画,即如果不深入生活不行动,就没有画画的素材。”梁世雄说,到生活中去,接近大自然,但不是一味服从自然,而是心灵与自然化合,提炼而出,只有这样,作品里才有生命与灵魂。“有很多其他画家不敢接触的素材,我偏偏把它们当作我创作的主题。写生让我有机会了解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使它们成为我创作的源泉。”
2003年,古稀之年的梁世雄,远赴新疆及中蒙边境收集素材,创作了大量表现胡杨林的巨作。作为祖国西南、西北的边疆景观,其雄奇瑰丽、浩瀚恢宏非传统技法所能囊括,梁世雄正是通过深入生活的探索实践,完成传统中国画语言对于题材表现上的突破,从而进一步拓宽了现代中国画的表现和图式变革,从一定程度上说,这也是他的两位前辈老师关山月、黎雄才西北纪游写生的进一步开拓。
海量捐赠
作为容庚先生的女婿,梁世雄一直感念岳父的教导,而容庚先生对他的影响远不止艺术。“学术乃天下公器”是容庚先生的名言。作为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和书画篆刻大家,容庚于晚年将毕生收藏捐献给国家。家学传承,梁世雄生活简朴,他与其家属近年来陆续整理出大批不同年代创作的美术作品,频频向国家机构进行“大手笔”捐赠。
2019年在《心随江山——梁世雄中国画艺术展》上,梁世雄向中国美术馆捐赠多幅作品;2020年同场举办的《有容乃大——容庚捐赠展》,家属又为馆方捐赠多件容庚藏品与书画作品;如今,梁世雄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捐赠海量作品,更被纳入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史文物抢救工程项目”,捐赠内容还包括高剑父、容庚、关山月的多幅作品,在国家级文博殿堂留下沉甸甸的岭南文化瑰宝。
据介绍,此次捐赠基本涵盖了梁先生至今创作的代表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主要包括大量的历史文献与艺术作品,兼具史料性和艺术性双重价值。历史文献的内容是梁世雄创作主题性美术作品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毛主席纪念堂美术创作组工作笔记》《西藏工作笔记》《自行车长征日记》等档案文献,时间上跨越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一定程度上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美术历程。
艺术作品包括了“为毛主席纪念堂美术创作的美术作品”“人民大会堂西藏厅主题创作的美术作品”“西沙采风作品”“新中国建设题材的美术作品”等多系列的创作七百余件。而在反映其自身师承的作品及藏品中,包括《大盂鼎全形拓》(容庚旧藏)、《高剑父书法》(容庚跋)、《关山月书联》《容庚书联》等传家之宝。
“这些资料是我非常珍视的,一直小心保管着。这些资料记录了我们这辈人的成长过程和学术历程,而我们也是国家发展的见证者,这批作品及藏品是这个时代文明的反映和呈现。我收藏了半辈子,与其藏着掖着,不如让大家都能了解到我们这一代人是如何过来的,也能为国家未来的文艺工作发展提供参考。”梁世雄说。
启发后学
展览开幕式上将同时举办《梁世雄全集》首发式。据悉,《梁世雄全集》全面反映了梁世雄先生从1950年至今的完整艺术经历,其中收录图片四千余张,系统、全面地梳理了他几十年的人生历程。纵观整套全集,涵盖山水、人物、花鸟、写生以及画稿等不同题材、不同创作阶段的作品。
岭南美术出版社相关负责人表示,梁世雄先生年逾九十,体力衰减,《梁世雄全集》的整理出版迫在眉睫,属于抢救性整理出版,刻不容缓且意义重大。该全集的整理出版也是对岭南画派研究全集大系的完善,是美术界、学术界、出版界等各界的社会责任。
全集共分八卷,其中《画稿卷》尤为引人瞩目。“画稿卷非常能体现梁世雄老师乃至这几代美术家艺术创作的道路。”《梁世雄全集》主编梁江介绍,从写生草稿到最后完成的创作作品,展现了梁世雄的思考痕迹,也充分展现了岭南画学严谨的创作态度,以及一代岭南艺术家从素材、生活到艺术创作的完整链条。
“他的文学、诗词、书法涵养功夫非常了得,很多画题都很有文学性,很少画家能达到这样的程度。”梁江特别提到,全集的整理编撰丰富了学界对艺术个案的认识和研究。他表示,从梁世雄完整的创作作品中的题款中,数千件里涉及诗句的也有上千处,对古诗词、文学性如此重视并且与画面结合的创作方式,尤为难得。
梁江说:“梁世雄老师告诉我们一条真实的艺术成功之路,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艺术,告诉我们作为一个画家,要在山水、人物、书法上面有所成功,必须要付出多么深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