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说岭南·江冰 侯玉婷】肇庆羚羊峡:一次生命的行走,轻抚岩石上斑驳纤痕,从此岭南记忆中有了一道深刻
  •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 作者:江冰 侯玉婷
  • 发表时间:2023-07-13 17:39

作者:江冰

朗诵:侯玉婷

漫步肇庆羚羊峡,亮点多多:江上舟、山路弯、路边树、树上花、花旁鸟,山边有蜥蜴,树上有繁花。

三个小时,九公里漫步。悠哉悠哉,移步换景。山风微微,江风习习,空气清新,负离子浓郁。

一次生命的美好行走。

羚羊峡的一个重要风景,就是“包公抛砚处”。从民间传说里认识包公,也表达了百姓对无私为民的包公的敬仰之心。

包公离任时,百姓送来一方端砚。书童收入包中,但船经过羚羊峡时,突然波浪翻腾,狂风骤起。

包公查问后得知原委,便取出端砚,抛到江里,砚落江中,瞬间风平浪静。

抛砚处,泛起一片沙洲,即传说中的砚洲,一片黄色的沙滩,就是包裹端砚的黄布。

肇庆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杜国智与我同行,他走在西江边告诉我,明万历年造《秦府志》,记载高崖峡山有羚羊挂角之美,羚羊峡因此得名。

古石临崖,东南和西北两山相对,中间即为西江河道,形成峡谷,被称为羚羊峡。

古时运输主要靠水路,羚羊峡江水湍急,涡旋密布。逆水西行,必须由纤夫登岸拉纤。

纤夫以绳为队,长年累月踩踏山路,前赴后继,纤绳在江边岩面反复摩擦,磨出一道道深深的沟槽,累累纤痕。

纤夫拉纤时都会喊一口沙哑传工号,号子有声无字:嗨咳咳,嗬喝,拖呀,拖拖拖拖……

每当逆水行船,或遇险滩恶水时,全靠纤夫合力拉船,纤工号子在峡谷响起,荡气回肠。

低首端详山路岩石上斑驳纤痕,轻轻抚摸,遥想当年感人气象。

李白描写纤夫的诗涌上心头——

云阳上征去, 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 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 壶浆半成土。

一唱都护歌, 心摧泪如雨。

万人凿盘石, 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 掩泪悲千古!

李白诗仙,岂止举杯邀明月?目观民间疾苦,笔下成诗,何其悲伤,令人泪下!

走过西江羚羊峡,纤痕痛割吾心。万钧之力居然出自纤夫肉身——活着就为一口饭食,多少壮丽的想象染上辛酸血泪。

哪有什么艺术之美?就是生命喘息挣扎向前残酷的图像。蹲下来轻抚纤痕,从此岭南记忆中有了一道深刻。

西江水运繁忙,出我意料。常见两条船交汇,一条逆水而上,一条顺水而下。船上装砂石煤块为多,亦有集装箱。

顺水而下满载,船吃水很深;逆流而上,船吃水很浅,船头昂起,轻松宽敞。

静气屏息,遥想当年:秦始皇发南征大军进入西江,战船高大威猛,士兵执剑而立。两回讨伐,征服岭南。

多少生灵涂炭,多少血泪,文明进展中的战争就是一部血写的历史。

怀古观今,大自然何其壮阔伟大,而一个人虽然渺小,却因个数汇聚而成人类,与世间万物共创生态文明。

我喜欢那句格言: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夕阳西下,凭栏处,江水涛涛,山风习习;一时恍惚:

秦朝北方将士,盔甲鲜明;百越部落猛士,手挽硬弓;白袍皇子、黑脸包公、穿着长衫的外国教士;山呼海啸纤夫号子中,纷至沓来,听先人心声,听万物声音……

我立于西江边,刹那间穿越时空,与先人击掌而谈,与纤夫合力拖船,古今气息贯通,汹涌澎湃……

我一跃而起,借得一片神力,飞翔在岭南山水之间:俯瞰大地,飘飘欲仙兮。

2023-7 广州

相关稿件
粤ICP备2023008654号-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