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树坚
(十二)六祖出山
1.风幡息辩,闪亮登场
上回说到,六祖惠能为躲避恶党追寻,隐身于猎人队,辗转于岭南怀集、四会、象州一带。古语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六祖惠能承接衣法,东躲西藏,遁隐猎人队中长达十五年之久,可谓艰苦受尽,命似悬丝。
常言道:“时间可以消磨一切”。十五年时光过去,人们对衣钵传承的事情或逐渐遗忘,或日渐接受。有一天,六祖惠能在想,弘法时机已到,不可终日隐遁下去。于是,六祖惠能决定出山,来到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其时,正值法性寺住持印宗法师为众开讲《涅槃经》。惠能站在人群后面,静静地听讲。突然,风吹幡旗动,在场两位僧人看到风吹幡动,便辩论起来,一个说“幡动了”,一个说“幡动是表象,其实是风在动”。两僧人各执己见,越辩越激烈,争得不可开交。众人面面相觑,难以分辨谁对谁错。惠能见状,就走到前面说道:“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意思是说,既不是风在动,也不是幡在动,是你们的心在动。 曾有教科书把这个典故作为唯心主义的典型例子,认为明明是风和幡在动,怎么会是心动呢?其实,从缘起法来说,这是因缘和合的现象,不能单纯说是风动或幡动。没有风,幡能动吗?没有幡,又怎么知道风在动呢?如果认为一定是风动,或一定是幡动,都是心念的偏执。正如苏东坡《琴诗》所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所以,惠能立刻指出问题所在,那就是心的偏执,是心在动。后人王阳明又证此意,换言之“有善有恶意之动”。
惠能此言一出,如雷贯耳,在场众人大吃一惊。这是六祖惠能遁隐十五年后的第一次闪亮登场,石破天惊,非同凡响。印宗法师见惠能出言不凡,便从主座走下来恭请六祖惠能至上座,向惠能请教奥妙的法义。晤谈之间,印宗法师发觉惠能言简意赅,契合佛理,而且自性流露,并非照搬经典文字。
2.论不二法,度化印宗
印宗法师便问:“行者定非常人,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是行者否?”意思是说,您肯定不是一般人,听说五祖衣法南传而来,莫非您就是传说中的衣钵传人?惠能客气地回道:“不敢当”。印宗法师对惠能作礼,请求惠能出示衣钵袈裟,以向大众示明正身。惠能亮出“身份证”后,印宗法师还不敢肯定眼前这位就是第六代祖师,或许还是有点担心“身份证”有假,便继续问惠能:“黄梅付嘱,如何指授?”印宗法师其实是进一步考证惠能的心性,意思是说,五祖究竟传了什么给你?是如何指导和教授的?惠能回答说:“指授即无,唯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也就是说,具体的指示和教授就没有,只是强调明心见性,并不讲求传统的静心坐禅方式来获得解脱。六祖惠能这句话直接把印宗法师搞懵了,印宗在想,住心观静是传统常规的习禅方式,如果不以此修禅定的方式来获得解脱,还是佛法吗?所以,印宗继续问:“为何不论禅定解脱?”惠能回答说,因为禅定解脱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惠能这么一讲,印宗更懵了,继续追问:“什么是佛法的不二之法呢?”
惠能对印宗说,就如法师你刚才为大家所讲述的这部《涅槃经》中,就阐明了佛性的本质,佛法就是不二之法。如经中所讲的,高贵德王菩萨问佛陀说,如果一个人犯了四种根本重戒,或作五逆罪,以及断灭一切善根等人,他们就没有善根和佛性【1】了吗?
佛陀回答说,善根有两种,一种常,一种无常。而我们的本性是超越常与无常,所以那些人也是没有断灭成佛的根性的,这就称为不二法门。在世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中,要么是善的,要么是不善的,而人的本性是没有善恶对立的,这就是不二法。此不二法,后人王阳明换言之“无善无恶心之体”。心的本体也就是佛性,是没有善恶对立的,而是清净无染的。外界的现象和事物,对于还没有悟道的凡夫来说,会生起对立分别心而烦恼的,而对于真正开悟的智者来说,外界的现象和事物是不二的,并没有分别对立的。
印宗听到这里终于明白开悟了,心生法喜,合掌赞叹道:“我讲经就象瓦砾一样,一文不值;而您讲法犹如真金一样,弥足珍贵”。
3.祝发剃度,登坛说法
于是,印宗法师为六祖惠能剃度,并事奉六祖为师父,恭请六祖登坛说法。传奇的是,六祖惠能先成佛祖后出家,先承接衣钵后剃度。在当时的历史环境和背景下,不剃度出家就没有资格登坛弘法。犹如现在只有毕业证书,未有教师资格证不能做教师一样。可以说,惠能剃度出家,是当时弘法的“工作需要”。另外,传统的剃度都是由师父为弟子剃度的,这一回却倒了过来,由弟子印宗法师为师父六祖惠能剃度,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历史上也仅此一回。
注:[1]佛性:佛者觉也,佛性指众生都有觉悟成佛的可能性,又称为本性。
作者:杜树坚 广东省新州六祖惠能文化研究会会长
图片提供:劳崇聘 陈耀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