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冰 朗读:侯玉婷
半日乡愁半日雨,一日看遍书院街。火红喧闹的北京路步行街后面,有一条安静的书院街。清末民初,此地拥有百家书院与姓氏祠堂。全省各地考生到此投奔各家祠堂,进行备考。
“月影追灯影,书声夺市声”——一个“追”字,一个“夺”字,何等传神!
有月亮的晚上,莘莘学子灯下攻读备考,月光与灯火交相辉映;青春气概的读书声,先声夺人,硬生生盖过了喧闹的市场。
庐江书院大门一副好对联,十分形象地传达了当年书院街书香浓郁、书声琅琅的气氛。
应邀访问庐江书院——何氏祠堂。
一没料到变身为金融博物馆的何氏祠堂如此规模——
正厅高大伟岸,曾经摆满何氏各房祖先牌位,且有几排厢房,门楣刻有字样,明确各地何氏各房各支所用;
二没料到博物馆内容丰富,从秦始皇铸币至改革开放年月;
三没料到从金融切入了一部广东广州乃至岭南二千年的风云史。政治经济文化,从来如影随形。
牛顿与张之洞并列,牛顿为世界第一家铸币厂厂长,张之洞为中国自铸货币倡导者与推动者。
世界与中国,此刻双向奔赴,融汇聚成。
钱币推动着羊城这座古老的港口城市一步步走来——
走到十三行,走到近代崛起,走到改革开放,走到岭南文化中心,走到粤港澳大湾区。风流云散,薪尽火传。
金融展览看完,五位何氏子弟坐在长凳上休息,聊起祖先,聊起宗祠,聊起与国内乃至世界各地何氏联系交流。
恍惚间,时钟停摆,各种情景浮现:
——祖先逃难在庐江被追杀,杀气腾腾的追兵来到面前,叱问撑船的人姓氏,祖先指着船说:我姓何(河),逃过一劫;
——清末何家祠堂里曾经摆满了各房各支牌位;
——所有何家血亲在何氏宗祠争取自己的居室,供子弟备考居住。若有子弟发生偷窃等,便会取缔居住权;
——广府何氏在全世界有几百万人,其中何香凝女士与何镜堂院士为人熟悉,还有孙中山的老师……
——何家在明末出了六部尚书何熊祥,他在江门新会名望很高,他的后人从手机上翻出照片,彼此打量,谑笑某人胡子肖似先人。
他们端坐交谈,异常亲切,举手投足,毫无拘束,仿佛血脉中的彼此呼应。
话语中的情景历历在目,声息可闻。
此时此刻,史料的确凿已退居其次。他们在怀念的话语中让先人复活,并彼此激励,在有限的人生中承传一个家族千年的血脉。
我感动,我羡慕,如坐春风,亲如家人;他们清晰地明瞭: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认识一众何氏朋友,今日“三个没料到”之后的最大收获。
庐江书院(何家祠)后裔人才辈出,其中有近代的革命家何香凝,孙中山先生导师何启,广东音乐何氏三杰何柳堂、何与年、何少霞,清末民初教科书编撰者何崇礼,恒生银行创办人“恒生指数”编制者何善衡,中国科学院何镜堂院士与何国钟院士,等等。
庐江书院研究会会长何金德郑重其事地对我说:
哪怕只有一间房间,一个人,一张桌子,也好让各地的何家后人,尤其是海外游子——来到广州,有一个可以握手寻亲地方。
从事电视导演工作的何金德再三强调:
——庐江书院作为广府地区一块瑰宝,是岭南文化广府文化的一个看得见的文化传承基地,值得每一位岭南人珍惜,值得每一位广府人关注;
——庐江书院比陈家祠早建80载,是广州清代书院开先河的典范之作,其首创合族祠别墅,以广东各地名命名书房等,具有历史意义;
——我们曾多番努力,也上呈报告,得到老市长黎子流的批示与支持;
——保住庐江书院,维系何氏宗祠,是我一生的努力目标。
他的倾诉,让我感动,让我思绪万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羊城城脉上,庐江书院承载着二千年的文脉、商脉以及遍布全世界的何氏血脉,可谓“四脉动羊城,豪气干云天”。
感受何氏众人家族之热爱,乡愁之浓重,热爱之诚恳,拳拳报国心,真爱我中华。
涓涓细流,缕缕真情,弥散岭南大地。
2023-5 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