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番禺路,有一座不起眼的邬达克纪念馆,几乎被周围大楼复盖,与对面的网红打卡点——“上生•新所”创意园——时尚热闹恰好构成反差:冷寂与红火。
邬达克是上世纪初叶,活跃在上海的匈牙利著名建筑师,为上海设计了上百栋优秀的建筑。
他一共为上海留下了65幢经典建筑,包括“远东第一高楼”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百乐门歌舞厅等。
其中,25幢被列入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名录。其作品数量之多、种类之广令人敬佩,已然成为上海城市面貌的重要记忆。
邬达克旧居建于1930年,以陡峭的屋面,露明的褐色木构,粗砺的石制门窗套,丰富的立面山墙造型和高耸的砖砌烟囱为特色。
1936年,邬达克全家搬入这座英国风格的乡村别墅,他的孩子在此度过快乐的童年。邬达克1947年离开上海。
纪念馆今日只开放一个房间,大大壁炉上有主人画像。除几个展柜外,室内有一个3D屏幕,播放邬达克设计的建筑外形与室内布置,可戴3D眼镜观看;
另一个屏幕放映着纪录片,主要是对邬达克三位已经80多岁儿女的采访——他们重新回到上海,寻找父亲的足迹:
父亲参加过一战,当过俘虏,流放西伯利亚,逃亡到上海,没料到上海却成就了他的事业。
纪念馆与匈牙利领事馆有工作联系,但我看纪录片——邬达克的儿子认为自己家庭并无匈牙利血统。
邬达克的作品几乎全在上海,匈牙利似乎只有一座低小的教堂。
可以说,这位著名的设计师把他的才华都留在了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滩,给这座洋派的城市留下重彩浓墨的一笔。
上海今晨骤然降温,寒风细雨中,我独自徘徊在邬达克旧居小院。
院子里有两株女贞开着细碎的白花,一棵香樟高大伟岸,与三层楼的洋房比肩。
女贞树白色小花絮絮地飘落一地,让我生出一丝丝岁月沧桑,人事随风逝去的伤感。
因天气原因,航班推迟三小时,得空访问旧居。生出敬意同时,不禁回望我生活的羊城广州,同样也有一大批上百年的西洋建筑。
维护之时,亦有挖掘城市记忆的任务。
上海这方面做得怎样?广州在全国城市保护方面处于什么样的工作水平,不禁牵挂并思索:
——邬达克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上海不会忘记他。正视历史,看见城市,亦是文化自信。
——文化传播,需要众人拾薪。文化传播同样需要在时间的长河中找到那些力可扛鼎者。
——广州应该怎样做?海派文化与岭南文化有何异同?上海会给予广州什么样的启示?
——读懂广州,应该亦包括历史进程中各类人与事,历史文化的内容是什么?有边界吗?历史文化保护的指标如何具体化?
我匆匆离开邬达克纪念馆,沉浸在历史中的思绪却在寒风中飘得很远很远……
2023-5 上海
江冰,文化学者,专栏作家,文艺评论家。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广州市人民政府聘任广州城市形象品牌顾问。中国小说排行榜评委。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锐批评家、广东省十大优秀社会科学科普专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有影响力学者。著有《浪漫与悲凉的人生》《中华服饰文化》《新媒体时代的80后文学》《酷青春》《这座城,把所有人变成广州人》《老码头,流转千年这座城》《岭南乡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