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江南江南,水之江南。
朱家角古镇沟通淀山湖、黄埔江、大运河,自古以来就是贸易码头,上海未开埠前,即为水路重镇,商人云集,财源滚滚。
老房子老铺子老营生,难得维持旧貌,紧靠上海大都市人流,日子依旧红火灿烂。
课植园,清末民初江南最大的庄园式私家花园。园名定为“课植”乃寓“课读之余,不忘耕植”之意,园内既建有书城,又辟有稻香村,农耕兼种植。
耕读世家,中华文化传统矣。
此园一亮点:坚持12年实景演出昆剧《牡丹亭》,吸引众多名家,回报昆剧粉丝无数。据说将于5月20日重新启动,令我感动。
“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少甚么低就高来粉画垣,原来春心无处不飞悬,是睡荼蘼抓住裙钗线,恰便是花似人心向好处牵”。
遥想剧中一往情深,细思汤显祖呼唤人性,以一人之力撬动礼教,何其英勇?
自从知道汤显祖为岭南写了152首诗,包括首次描写澳门——由衷赞美广东,对汤显祖好感倍增。
中国人细腻之情感,高贵之人格,斯文之文化,尽在江南。
中华之美,造极于宋;北宋南宋,给吾中华文化传统多了一份底蕴与沧桑。
从北方到南方,从江南到岭南,不由思绪万千,接千载,通南北,大海星辰。
朱家角古镇,再次体会上海本帮菜的浓油赤酱加江南水乡河鲜,以及时令菜的新鲜。扎肉——芦苇叶将方块猪肉扎紧,入锅红烧,红得透亮,烧得透彻;
阿婆菜炒毛豆、菱角炒毛豆、马兰头豆干、油焖青浦茭白——均为时令菜;
昂刺鱼豆腐汤——当地湖中鱼,与嫩豆腐完美携手,充分彰显食材原味,与粤菜食材本色传统最近;
银鱼炒蛋、盐水河虾、炒螺蛳、油炸旁皮鱼、河蟹炒年糕,均为河鲜,盘盘鲜掉眉毛,靠水吃水矣。
临湖餐厅,远看大湖浩渺,近看篷船摇撸,江南好,谁不爱江南。
和心园与课植园邻居,清末民初江南园林,后被美籍华人购买,成为私家收藏博物馆。
园主兴趣广泛,收藏面甚宽,包括整体搬迁来的徽州门楼与四川古亭。
最为难得的是顺梯而上,可登古亭零距离观察清朝木石结构建筑,禁不住地用手抚摸木制飞檐,心中轻轻问候几百年前的匠人。
从二楼俯瞰整个园林,一时恍然如梦: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如见古人,如见古人。
藏品价值连城,令人惊叹。可惜20元门票,少人观赏,颇见寂寞。也正因为少人访问,所有名贵均可贴近观摩,皇宫座榻亦可一坐,何其尊贵。
最让我惊奇:吴昌硕大师曾在此居住,参与整理碑帖文物,传之后人。
江南斯文,传统深厚,恰与历代文人薪火相传有关。文化积累,涓涓细流,汇聚成文化形态,具象生动,又是何等功德?
人生有涯而学无涯,正是一代代文化人的努力,留下身后宝藏,让民族传统与文化记忆有了负载。
百年孤独,百年芬芳。
吾生晚矣,势单力薄,唯知珍重文化,无限敬意油然而生,心有向往,发之为声,绕之梁上,久久不去。
食到菱角茭白,想到广州西关“泮塘五秀”——莲藕、荸荠(马蹄)、菱角(红菱)、茨菇(慈姑)、茭白(茭白笋;茭笋)等五种水生蔬食为“五秀”;
想到半糖艺术蔡家姐弟蔡志敏蔡志高努力打造羊城西关符号,以及冯玮瑜女士设计的皇家气派黄釉瓷杯;
看到淀山湖大运河,想到秦始皇开灵渠——大运河连通西江珠江,让长江水系联接珠江流域,北方南方,贯穿千年;
观上海书法家协会会长周慧珺书法,想到岭南书法家苏华的作品,同为女书法家,笔下均有大将雄风,巾帼不让须眉;
心仪江南文征明唐伯虎众才子书画,想到岭南画派高剑父林墉,还有潮汕八旬画家郭莽园笔下的“书卷气”。
风起江南,越过五岭,直抵岭南。江南种种,似曾相识;岭南种种,燕子归来。
千年文脉,一线贯通,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恰如江南月季花,岭南火焰木,美丽如初,五月盛大开放。
2023-5 上海
江冰,文化学者,专栏作家,文艺评论家。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广州市人民政府聘任广州城市形象品牌顾问。中国小说排行榜评委。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锐批评家、广东省十大优秀社会科学科普专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有影响力学者。著有《浪漫与悲凉的人生》《中华服饰文化》《新媒体时代的80后文学》《酷青春》《这座城,把所有人变成广州人》《老码头,流转千年这座城》《岭南乡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