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说岭南•温朝晖 侯玉婷】《不辞长乐岭南人》
  •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 发表时间:2022-12-19 22:10

《不辞长乐岭南人》

作者:温朝晖 朗读:侯玉婷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古称嘉应州长乐县,在其最南端的边远山区,有一个叫做登云小镇(后改为登輋镇)的山村,那里有一座上千米海拔的高山叫登云嶂,小镇因此而得名,后来并入了龙村镇。这里是客家地区,而且几乎清一色住的是同宗同源的温姓人家。

唯有登云更清美 温朝晖 赵文江 宋陆京 合作 68cm×136cm 纸本设色 2019年

这里的温氏有一首著名的《温氏世辈歌》,此诗既反映了温氏迁徙的历史,又可供后人排资论辈,诗云:“叔虞始封唐,太原实发祥;有晋乃南渡,忠武著建康;江右再迁播,岭表献荣光;箕裘世济美,种族日蕃昌;贤豪相继起,富贵海天长;宗团期永固,奕祠庆流芳。”客家温氏一脉早在南宋时期,便从祖籍山西太原,经河南,迁江西,再到岭南,一路南迁,历尽艰辛,最后定居在这里。先祖之所以选此地定居,可能是因为这里山清水秀,无旱无涝,地质牢固,远离都市,免遭兵患。因此,在乱世之中虽难求富贵,却能保全族人。

陂尾山岐竹塘 温朝晖 97cmX180cm 纸本设色 2016年

笔者生于斯,长于斯,对这片土地有深厚的感情。但半生职场沉浮、奔波劳碌,无暇仔细端详和品味这份乡愁。而今已过天命之年,放下了功名利禄,柴犬一只,丹青为伴,虽然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又逢三年大疫,避疫于老家佑园之际,闲来无事,不问西东,登云山,探溪源,访古迹,品风情,笔墨纸砚不离身,搜尽奇峰打草稿,写生创作了一批以家乡山水为题材的国画。在此,选其几处图文一并分享:

一、梅蓄电站 高山平湖

离笔者之家不远处,有一个重大水电工程项目“梅州(五华)抽水蓄能电站”。此日,在电站负责人的陪同下,笔者在山上山下、库内库外全面进行了考察,见如此大造之化,甚为感慨自豪,于是作画并题诗云:“鸡鸣三市处,高山出平湖。千米蓄巨能,龙狮上下库。若非黄猄叫,险些作帝都。如今大造化,不亦长乐乎?”

梅州(五华)抽水蓄能电站写生 温朝晖 68cmx136cm纸本设色2022年

电站位于该镇黄狮村,地处梅州、河源、汕尾三市交界,项目枢纽工程主要由上水库、下水库、抽水发电系统等组成,其中上水库和下水库主坝最大坝高分别为60米和85米,水库库容分别为4102万立方米和4382万立方米,两库落差约400米,总投资120多亿元,分两期建设,该项目于2015年9月30日全面动工兴建,2021年4月8日,正式下闸蓄水,现已抽水发电,成为全国排名第二、广东规模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

梅州抽水蓄能电站 温朝晖 97cmx180cm 纸本设色 2021年

梅蓄电站库之源写生 温朝晖 68cmx68cm纸本设色2022年

二、大梧石桥 榕溪平步

从梅蓄电站沿溪顺流而下,清澈的溪水孕育了这里世世代代的温姓人家。溪水流经大梧村,因为下面有一个小水电站,积蓄成库,水位较深。水面上有一座历史久远的石板桥,笔者小时候,父亲领着他,常经此石桥,然后上山越过分水坳,步行20里路,到现河源市紫金县洋头村的姑妈家。这座石板桥,乘载了笔者童年时期许多美好的记忆!

大梧桥分水凹(坳) 温朝晖 45cm×45cm纸本水墨2019年

沿溪再顺流而下,便是一个小水电站,山随水转,柳暗花明,进入另外一个村子榕溪村。这里溪水碧绿,山色葱茏,十里画廊,一河两岸,美不胜收,蜿蜒流淌的溪流宛若一条珍珠项链,串起沿途流域的几个村庄,形成了一道美丽风景线。曾几何时,此处莘莘学子,艰苦求学,从这里出发,带着父辈们的期望和自己的梦想,去成就一番事业。

三、先河之源 书生故园

又沿溪而下,山水相连之处,溪水与另外一条小河相会,这条小河叫做先水河,沿小河而上不远处,又有一个好去处,叫做硿下村。此处乃一小盆地,两仪齐生,形如太极,容纳百溪,人杰地灵!原省人大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笔者宗叔温捷香便是出生于此地,他是个有文化的领导,诗书兼备,曾题硿下诗云:“墨香欣雅两仪生,太极升平未显名。鸡犬相闻耕读久,书生最爱故园情。”畅游此村,笔者依此诗欣然作画并题款于画上。

墨香欣雅两仪生 温朝晖 68cmx136cm纸本设色2022年

无尽乡愁,肯定不止上述几处,咫尺之间,聊以为记。岭南客家,温氏一脉,千百年来,艰苦创业,繁衍生息,讲着自己的话,过着自己的日子,保存了宋后中华一脉。而今笔者虽退隐山野,在文章书画中,却得以沉浸于家乡山水,畅游于自己的精神家园。正是:纵使历劫千般苦,不辞长乐岭南人!

少年当自强岐竹塘写生 温朝晖 64cmx248cm 纸本设色 2020年

相关稿件
粤B2-2004014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