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我们谈了跟气息、呼吸相关的“气”字及其相关的词语。这十来天风大天冷,容易打喷嚏、咳嗽,这篇文章就谈谈跟呼吸有关的器官及其相关的潮汕方言词语。
我们知道,跟呼吸相关的主要器官是喉咙。
喉咙,潮汕话跟普通话词形是一样的,不过读音差太多了,潮音ao5-7 lêng5。讽刺人什么都吃,说是“猪嘴狗喉咙”。也叫“喉咙头”,如说:“喉咙头嘶嘶(soi1),过唔快活(喉咙嘶哑,很不舒服)。”
喉咙,多简称为“喉”,口渴叫“喉灱”( da1-7), 俗语有“喉灱盐水还着食”,比喻到了山穷水尽的危急关头,会做出一些本来不该做的事情。喉咙痛叫“喉痛(tian3-7)”,喉咙嘶哑叫“喉嘶嘶(soi1)”。
干渴叫“喉灱疏阔”,如说:“伊连续上了四堂课,许底喉灱疏阔,猛猛倒杯水乞伊食(他连续上了四节课,口渴得很,赶快倒杯水给他喝)。”
鱼类、禽兽类的呼吸器官也叫“喉”,如“鹅喉” “猪喉”,俗语有:“鳙(song5)鱼头,鲤姑喉。”谓这两种东西是美味食材。“橄榄炖猪喉头汤”是一道著名的家庭药膳,可以治喉咙痛和咳嗽。
喝茶、喝水足量,叫做 “饱喉” 或者 “够(gao3)喉”,如说:“喉过灱细杯个茶食不会(bhoi6)够喉,倒杯大杯个分我(太渴了,小杯的茶水不过瘾,给我倒杯大的)。” 小时候,大人给我们两分钱买根雪条(冰棍),或者一分钱切半根儿,吃起来比现在吃哈根达斯感觉好多了,笑谓:“食入喉,凉到心肝头!”
还有个词叫“喉底”,说的是工夫茶的回味的浓郁度,回味甘甜且浓郁,叫“喉底好”或者“有喉底”,反之叫“无喉底”。如说:“种个年份唔够老个新茶,芳会芳,无喉底定。还是几十年个老丛茶有喉底(栽种的年份不够老的新茶,香是食,但是回甘不足,还是年份够老的茶树茶叶经得起回味)。”
喝水时仰起头一口气喝很多,叫“牵直喉”,意思是食道都没有弯曲,直接就倒下去了。如说:“一瓶矿泉水伊牵直喉就个伊食落去(一大瓶子水他一口气就喝下去了)。”急得抓耳挠腮,潮语叫“爬喉爪脰”,这里的“喉”应该指“喉”的外部了。
呼吸道有疾病,咽喉肿痛或伴腐烂,经常要吃一些“解喉毒”的药,“喉毒”是啥,医生才说得清楚,我不懂。
“喉”也常常用来指嗓子,很伤心说不出话的样子说“喉硬硬”;不会唱歌的人又喜欢唱歌,尤其是唱到高音的地方“硬吼”,叫做“激硬喉”,硬把气管给撑大了。
嗓门大,说话声音大叫做“大声擘喉”,或者“大声母喉”,如说:“伊呾话大声擘喉,咂死人(他说话嗓门大,吵死人了)。”
不让人说话叫“dên6(郑6)喉dên6舌”,如说:“人着呾话伊就dên6(郑6)喉dên6舌(人家一说话,他就这也不让说那也不让说)。” dên6(郑6)是握住、掐住的意思。
嗓子也叫“声喉”,与粤语的“声线”同义,如说:“阿张长城个声喉过好(张长城的嗓子很好)。”潮汕谚语有:“穷人好肩头,富人好声喉。”说的是穷人靠劳动谋生,富人只用嘴巴(通过说话)来指挥,老猪母相撬——扱支嘴。
特指“声线”(嗓子)时,也简称“声”,如说:“阿姚璇秋支声过好(姚璇秋的嗓子特别好)。” 声带发不出声音、失声,叫做“无声”。如说:“只段感冒后喉咙无声,无便唱歌(最近感冒后嗓子失声,唱不了歌)。”
有一个口语中使用频率颇高、但大家不一定知道怎么写的词语——错(coh4)喉。
“错喉”故事图
小时候,逢年过节时大人“用(宰杀)鹅”、“煠(sah8)鹅”时,小孩子们就等着吃那条不用来拜神的“硬喉”(气管),“软喉”(食道)是不能单独取出来的。人的呼吸,用的是“硬喉”(气管),吃喝用的是“软喉”(食道),如果吃喝时食物进了气管,就会引起气逆咳嗽,潮汕话很生动地叫做“错喉”,意思就是食物进错了硬喉。所以,大人会教小孩,吃饭时不能老说话。想不到的是,这个很生活化、口语化的词语,还是个很古老的词语。南朝·梁·顾野王《玉编·欠部》:“卽(右边“卩”改“欠”字旁,音cêg8),汁错喉。”又“即力(上下结构),错喉。” 《古今医统》引《此事难知》:“咳逆者......或咽饮错喉而气抢。”唐 · 李德裕《次柳氏旧闻》:“玄宗于诸昆季,友爱弥笃,呼宁王为大哥,每与诸王同食。因食之次,宁王错喉喷上髭……黄幡绰曰:‘不是错喉。’上曰:‘何也?’对曰:‘是喷帝(喷嚏)。’上大悦。”又“错”《广韵》一音读入声“仓各切”,数学术语“内错角”音cag4(擦),“错喉”的“错”读coh4(错4),都源于这个古音。
“cêg8(粟8)”字的三种写法
由 “错喉”而涉及“cêg8(粟8)”这个词,原来都不知道怎么写,上面《玉篇·欠部》的引文写作“卽”(右边“卩”改“欠”字旁),古音“从”母(声母)“职”韵(见《集韵·职韵》),正与潮汕话“cêg8(测8)”的读音相合。
“cêg8(粟8)”“cêg8” 原指咳嗽,也被引申为乱说话,如说:“你勿听伊在四散“cêg8(你别听他胡说八道)。”
咳嗽,潮音ka1 sao3(胶扫),“咳”读ga1(胶)的历史层次很古老;第二个读音是“hai6(孩)”,“百日咳”的“咳”读此音,则与《广韵》中古音相合。“嗽”《广韵》音“苏奏切”,与潮音sao3(扫)正相合。《春秋繁露·五行逆顺》:“轻百姓之命,则民病喉咳嗽。”
打喷嚏,潮汕话则叫做“拍咳嚏”,象声词是“哈啾”或者“啊啾”,可以说“拍个哈啾”。“嚏”,《玉篇·口部》:“嚏,噴鼻也。”也就是打喷嚏的意思,先秦就有了,《诗经·终风》:“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意思是“(昨夜里)醒过来就再也睡不着了,想你都伤风感冒打喷嚏了。”却原来啊,你想念人,被想念者就会打喷嚏的民间传说就是从《诗经》来的。
咳嚏,或作“嚏咳”,也是先秦就有了的词语,《礼记·内则》:“不敢哕噫、嚏咳……。”
写到这里,拍了个“哈啾”,唔知底人在想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