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是香港在内地种大米最多的。”李丽华指着金黄色的稻田笑着说道。出生在香港的李丽华,三年前开始在东莞道滘开农场。如今,她的农场规模达1500多亩。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在莞创业的香港青年,大多数选择了东莞特色的制造业或者前景广阔的高科技领域,李丽华则选择加入乡村振兴队伍,在粤港澳大湾区种粮食,这背后有怎样的故事呢?
香港女青年李丽华。(摄影:陈帆 罗嘉怡)
在1500多亩农场上绘制新蓝图
2019年,经营渔场的萧劲松找到专门做包装制造的李丽华,他需要一款能远距离运输活鱼的无水包装,因为他要将淡水鱼以鲜活的状态空运到国外。
这个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的需求没有吓倒李丽华,反而让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她下定决心进行研发。整整半年,李丽华带着两名员工,没有科研理论支撑,也没有实验室的精密仪器,就靠反复试验,成功研发出能让鲜活笋壳鱼空运到加拿大的包装。
李丽华脚踏实地的实干态度,萧劲松看在眼里,觉得她就是自己进军农业领域的理想合伙人,于是邀请她加入自己的农场。
“从这条高速过去,40分钟就到了香港。”李丽华指着横穿农场的广深沿江高速说,当时也正是看中东莞优越的区位、特色农产品在东莞以及未来香港的市场前景,才决定试水农业领域。
“现在乡村振兴政策也很好,给了我们很多支持。”说起近几年疫情的影响,李丽华说多亏了当地政府的支持,才让自己的农场得以正常运转。
李丽华的农场种植了100多亩水稻,有黄华占和枣红糯两个品种,一年种两季,年产30吨。在她的农场,果园种植着火龙果、番石榴,瓜果飘香;鱼塘中笋壳鱼、澳洲斑、宝石斑、缩骨大头鱼在水里穿梭跳跃;农场中间一栋预制菜生产大楼正在建设,民宿和青少年培训基地也正在规划中。
李丽华和合伙人正在这1500亩的农场上绘制一张打通一二三产业全链条的商业版图,他们非常看好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乡村休闲游市场。
李丽华和合伙人加入乡村振兴队伍,绘制商业新蓝图。(摄影:陈帆 罗嘉怡)
看好在东莞的发展前景
2000年,18岁的李丽华在香港高中毕业,机缘巧合之下来到东莞的一家公司工作。2008年,积累了一定行业经验和资金的李丽华决定自己创业,创办了自己的包装工厂。
和所有创业者一样,李丽华在工厂起步阶段,遇到了很多经营困难。除此之外,十几年前,作为香港人的她还很难在内地的银行办理贷款,到民政部门办理业务也总是遇到困难。
“现在,东莞的金融机构和民政部门都针对港澳人士设置了绿色通道,给予很多优待,服务都很周到热情。”李丽华说。
说起东莞这座城市,李丽华也有很深的感触:“20多年前,我刚来的时候,还很难看到楼宇,谁能想到现在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就好像香港的中环、铜锣湾一样,而且交通很方便。”
随着东莞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生态环境不断提升,如今的李丽华已经完全融入了东莞这座城市,“香港人回到内地创业、就业越来越方便了,现在只要香港人愿意来东莞,这边就会有专门的人帮助解决工商、税务等问题,而且香港人也可以买这里的社保了。”
李丽华计划今后继续长期在东莞发展。如今从事的农业领域,她也计划长期投入。
李丽华望着稻田中的白鹭说,如今的她心态更加平和,不紧不慢地经营着自己的农场,享受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带来的利好和便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