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说岭南•郑鹏】数十年潮州城映像,尽在他的钢笔尖下!
  • 来源:长光里微信公众号
  • 作者:郑鹏
  • 发表时间:2022-11-20 23:00

这是1982年的潮州城东门楼

当年

有个年轻人用一张白纸

一支钢笔把它记录下来

这是作者当年写生时的风采

这是2017年的潮州城东门楼

几个月前

一个五十八岁的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也是用一张白纸,一支钢笔记录下它

这是作者今年写生时的风采

他就是郑鹏,数十年来,他用一支钢笔,让时光凝固在白纸之上。

在那个物资困乏的年代,用照片记录下当时潮州大街小巷的影像是任何一个普通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他却用钢笔当相机,用白纸当菲林,把当年潮州的影像记录下来。

八十年代初期的南门古(南春路头)

现在的同个位置

八十年代初的新桥路

现在的新桥路

八十年代初下西平德兴里张厝

现在的下西平德兴里张厝

八十年代初江滨水文站

现在的水文站

八十年代初的下西平关爷宫巷

现在的关爷宫巷

八十年代初的南门海仔

现在的海仔已经成了古树庙街的韩滨园

速写画中的那一间小竹篷或是小木屋,或许就是上山下乡知青回潮州的安居之所。除了郑鹏老师的画作,我们再难找到其它的影像。

郑鹏在自己画册的扉页题记中写道:“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喜欢画速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不觉就画了一大批。这些速写小品都是我的即兴之作,它有着浓郁质朴的生活气息,鲜明突出的地方特色,清新的意境、盎然的情趣……”年少时期,因为自己的喜欢,郑鹏每天在上班赶早将潮州各个地方的街景用钢笔以速写的方式记录下来,留下了极具历史价值的速写,将三十年前的潮州景观真实的展现在画里,可惜当年保存条件等原因,很多的作品没能保留下来,但保留下来的这些速写作品更是弥足珍贵。

几十年过去了,在创作这些速写过程中的细节郑鹏老师记忆犹新。

在画这幅《三利溪上的人家》时,当年郑鹏老师是在原来新桥路进玻璃厂的小桥上画的,现在“三利溪”已经成了“三利街”,进玻璃厂的小桥也成了小区的入口。

郑鹏老师说:“当时蹲在这里画,脚边是条臭水沟,蚊子特别多,我得边打蚊子边作画。”

随着时光的流逝,郑鹏老师的速写作品也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郑鹏老师一次又一次在龙湖古寨悄然出现,留下的数十页画作被龙湖镇委镇政府汇编成画册,成了宣传龙湖古寨的利器。

现在接近退休的郑鹏老师,更是把他的全部精力都投入了速写创作之中,用他的笔尖把今天的潮州风貌告诉全世界。

2015年春节期间,广东省邮政公司邀请郑鹏老师创作以“潮州景观”为主题的手绘系列明信片三套 [潮州八景] [坊街亭韵] [老街昔景]公开发行,受到喜爱潮州旅游景点及潮州文化的“潮州粉丝”群体热烈追捧。

发行两年多来,郑鹏老师感受到了许多粉丝的热情,其中也有人到他的微博下留言,希望能将这一系列延续,继续推出新的作品。

为此,郑鹏老师在新作品中精选了十五处具有代表性的潮州历史文化景观、十处潮州开元寺独特景观,分别编辑成『潮州印象』『古刹梵唱』这两套明信片。

前不久郑鹏老师开通了自己的个人公众号。他说:“人生轨迹就是一个圆的运动,读书时开始交友,不断增加滚动,工作了,社交往来更是一圈又一圈,到退休時这个圆达到最大值。退休后,圈子逐渐缩小,最终化为句号。”他希望自己的公众号可以像到老朋友家做客一样的亲切,而他在交流中也从中收获了对于人生转折点的勇气,轻松地跨越了那道坎儿。

郑鹏的公众号叫“儒雅阿鹏”。儒雅,是郑鹏给人的第一印象。

现在郑鹏老师更有时间在自己喜欢的古城景观中游走,也会继续用细腻的笔尖向你描绘着今天潮州最朴素、真实的一面。说不定你哪天在潮州的某个地方,就能遇见作画中的郑鹏老师。

“现在,面对着一幅幅温馨的画面,又勾划起我青年时那种纯真美好的感觉,有一种不可言喻的满足和满意……”


相关稿件
粤B2-2004014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