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所有小朋友一样,家里两个孩子都不爱吃蔬菜,而豆芽就是她们可以勉强接受的几个蔬菜品种之一。广州肉菜市场,豆芽的价格一向稳定,又瘦又长的一斤一块五,又肥又短的一斤两元,豆芽菜就是我们家餐桌的常客。小朋友不喜欢吃蔬菜,这是天性使然。美国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爬行阶段的小朋友选择他们喜欢的塑料玩具,蔬菜类的玩具几乎都不受欢迎。人类一开始就是从采集、狩猎、捕捞寻找食物,动物通过攻击、逃跑获得生存的机会,而没有行动能力的植物,让自己变得有毒或者不好吃就是它们的生存之道。找出可以吃的植物,这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工作,所以有了“神农尝百草”的神话。小朋友不喜欢吃蔬菜,实质上是人类基因里对植物保持着警惕的本能反应。
对小朋友来说,让他们吃蔬菜无异于“神农尝百草”,但他们能够先接受豆芽菜,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只有一个:豆芽菜好吃!豆芽是豆子的制品,在豆子发芽过程中,部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从而增加原有氨基酸含量,鲜味大大提升,简直就是植物味精。豆子在水解酶的作用下,将高分子贮藏的物质转为水溶性的、人体易吸收的简单物质,这些水溶性物质就藏在豆芽菜高达90%的水分里面,外面由一层脆弱的细胞壁保护,因而豆芽菜色泽美观,而且食用口感脆嫩。又鲜又脆又嫩又美观,这就是小朋友不拒绝它的原因。
豆芽不仅好吃,它还比原料豆子营养更丰富。比如黄豆发芽后,胡萝卜素增加2倍多,核黄素增加3倍多,维生素B12则增加了10倍;最神奇的是豆子中不含维生素C,而豆芽苗中却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每百克豆芽含维生素C达20~30毫克。维生素C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坏血病,还具有美容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又肥又短的豆芽,其维生素C含量高于又长又瘦的豆芽。豆芽还比豆子含有更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帮助胃肠蠕动,防止便秘;豆子本身是高、中嘌呤食物,嘌呤含量从75.1到137.4毫克/100克不等,但一变成豆芽,部分嘌呤释放到水里,它的嘌呤含量也就降了下来,每100克豆芽菜只有14.6毫克,变成低嘌呤食物,是典型的低能量高营养的绿色食品,经常食用能降低血脂血糖,说它有减肥效果,也似乎说得过去。
豆芽在发芽过程中形成的大量活性植物蛋白,有助于消化,易被人体吸收。虽然大豆蛋白质含量比肉类高出近一倍,但是,人体吸收大豆里的蛋白质并不容易。煮熟的大豆,细绞慢嚼成碎片,经过咽喉、食道进入胃中,强大的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将大豆中的少部分蛋白质水解成多肽;大豆从胃进入小肠,肝脏产生的胆汁,分泌到小肠中,有助于大豆脂肪的乳化,胰腺产生的胰液,也分泌到小肠,外加小肠自身产生的肠液,里面的胰蛋白酶 、糜蛋白酶可以消化进入小肠的大多数的蛋白质,也变成多肽。但是,大豆自身的胰蛋白酶抑制剂会破坏这个分解过程,它们对胰蛋白酶进行干扰,部分蛋白质无法转化成多肽。随着小肠蠕动,大豆蛋白质和多肽向前推动,肠肽酶进一步把多肽消化成氨基酸,小肠内的胰脂肪酶和肠脂肪酶还可以分解大豆中的脂肪,而那些转化不了的蛋白质则和蛋白质水解物一起进入了大肠;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部分维生素,经过直肠、肛门,就将食物残渣排到体外,那些不被消化的蛋白质进入肠道,肠道内的细菌发酵会产生大量气体,无处可逃的气体只有肛门一个通道,通过这个通道排出来,这就是放屁。我们把豆子做成豆芽等豆制品,就是把大豆里的胰蛋白酶抑制物破坏了,这样就可以让胰蛋白酶排除干扰,专心工作,大豆蛋白质绝大部分就可以被人体所吸收。
据营养学家研究,人类每天所需要的蛋白质因蛋白质的性质而异,动物蛋白一般需要60克,植物性蛋白则只需要30克,而对经发芽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植物蛋白仅需要15克,这说明芽菜不但营养丰富,而且是营养的精华。另一个好消息是,食用豆芽后消化水解产生的碱基可以中和体内多余的酸,达到酸碱平衡,经常食用豆芽菜感到精神饱满就是这个缘故。
中国是黄豆等豆子的发源地,连豆腐都被发明出来,將豆子做成豆芽更是小菜一碟。对,豆芽在古时候经常被当成小菜,凉拌就是常用的方法,比如南宋林洪在《山家清供》里写到一道菜——“鹅黄豆生”:温陵人前中元数日,以水浸黑豆,曝之。及芽,以糠秕置盆内,铺沙植豆,用板压。及长,则覆以桶,晓则晒之,欲其齐而不为风日损也。中元,则陈于祖宗之前。越三日,出之。洗焯,以油、盐、苦酒、香料可为茹,卷以麻饼尤佳。色浅黄,名“鹅黄豆生”。
林洪说的温陵,就是现在的福建泉州,那时用黑豆做豆芽,但工序颇复杂:中元节前几天先浸黑豆,再晒太阳,等到它长出芽,在盆中放上稻糠,铺上沙子,把发了芽的豆子种上去,再压上木板。等豆芽长出了一点,就用木桶覆盖,早上晒一会儿太阳,这样长出来的豆芽整齐又不被风吹日晒。现在看来,我们今天简单地将豆子泡水后放进盆里等它发芽,真是一项伟大的改进。烹饪上,那时豆芽用于拜祭先人,所以“陈于祖宗之前”,而且一摆就是三天,然后才轮到人吃:洗干净,开水焯一下,用油、盐、苦酒、香料搅拌一下,这是凉拌,加了苦酒,味道估计不怎么样。
林洪喜欢的吃法是用麻饼卷上一起吃,他的评价是“尤佳”。因为豆芽菜颜色是浅黄色,所以那时叫“鹅黄豆生”,文皱皱的,今天将豆芽称为“豆生”,闽南和潮汕一带还有人这么叫,粤语地区文雅的叫法是“银芽”。而叫“掐菜”,则要等到清朝,因食豆芽须掐去根须及豆之故。将它称之为“如意菜”,则是取豆芽身姿窈窕,形似如意。也有将它称为“种生”的,如《东京梦华录》载:“又以绿豆、小豆、小麦于瓷器内,以水浸之,生芽数寸,以红蓝草缕束之,谓之‘种生’,皆于街心彩幕帐设出络货卖。”估计取“一种就生”的意思;还有叫它“生花盆儿”的,南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说“京师每前七夕十日,以水渍绿豆成豌豆,日一二四易水,芽渐长至五六寸许,其苗能自立,则置小盆中,至乞巧可长尺许,谓之‘生花盆儿’,亦可以为菹。”居然把芽菜当腌菜吃!
上述文字,都出现在南宋,豆芽的做法是凉拌和腌菜,我们今天吃豆芽,多数是炒来吃,别看简单,炒这种烹饪方法普遍推广运用到百姓家,是有条件的,首先要冶炼技术过关,虽然宋朝发现了高燃点的煤,冶炼技术得到极大的提高,但铁锅进入千家万户,还得待以时日。袁枚《随园食单》“豆芽”这一条就写到了炒豆芽:豆芽柔脆,余颇爱之。炒须熟烂,作料之味才能融洽。
袁枚认为,豆芽要炒到熟烂,这样才容易入味。这就不对了,豆芽的水分极高,由一层脆弱的细胞壁裹住,只要稍一加热,细胞壁被破坏,水分就跑出来,豆芽也就不再脆嫩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热锅后翻炒片刻即可,粤菜师傅入门考试会有一道炒豆芽,只要一出水即会被判为不合格,袁老爷子还要求“熟烂”,这完全不对。至于入味,豆芽本身味道极佳,作料的味道只要裹在表面就可以了,真的让豆芽出了水再让作料的味道进去,一定很难吃。
袁枚还讲了豆芽的另一种做法,颇为高级,“可配燕窝,以柔配柔,以白配白故也。然以其贱而陪极贵,人多嗤之,不知惟巢、由正可陪尧、舜耳。”豆芽配燕窝我没吃过,但豆芽配鱼翅我很喜欢,这种用便宜的东西搭配昂贵的东西,袁枚居然拿隐士巢父和许由配贤君尧、舜来比拟,对现代人来说,这样的表述真真烧脑。
烧脑的豆芽菜,孔府菜中就可找出几道。有一道“油泼豆莛”,做法是:挑水灵灵的好豆芽,掐头去尾,只留中间一段嫩芽;把掐洗干净的豆芽放入漏勺,上面铺一串用细棉线串好的花椒,将滚油淋几遍,再把花椒提走,撒上细盐即可。这既可把豆芽的臭青味顶出来,又将花椒的香味逼进去,似乎也合理。最烧脑的豆芽菜,则要数徐珂的《清稗类钞·饮食类三》中记载的这道菜:“镂豆芽菜使空,以鸡丝、火腿满塞之,嘉庆时较盛行。”做法大概是,将豆芽汆烫,浸冷水,沥干,再用牙签将其逐根掏空,然后在空隙里填上鸡肉丝和火腿丝。这是如绣花般的凉菜,蔡澜老师曾经尝试做一次,可他又放炒锅里炒了一下,结果是千辛万苦塞进豆芽里的鸡丝和火腿丝全跑了出来,变成了鸡丝火腿丝炒豆芽,失败。其实,豆芽简单放些葱段清炒就非常美味。有些东西,过多的呵护,倒会弄得一塌糊涂,我说的不仅仅是炒豆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