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说岭南·林伦伦】唇齿相依:潮语与潮剧之关系漫谈(二)
  • 来源:云上岭南
  • 作者:林伦伦
  • 发表时间:2022-09-05 00:00

潮剧是从南戏 (正音戏) 发展而来的。潮剧的形成与发展,与方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潮剧的形成是与潮州话进入戏文、且作为表演语言同步发展的。从正音戏到潮音戏的转型过程中,戏文中的潮州话词语越来越多,用潮音押韵的唱段也越来越多,经历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可以说:没有潮州话,就没有潮剧。

潮州旧有正音戏,也称正字戏。“因其唱词宾白,皆用中原音韵。与潮州方言迥异,潮人乃如是称之。……正音戏盖元明南戏之遗响也。”(萧遥天《潮州戏剧志 · 正音戏》)正音戏(正字戏)使用“正音”(官话音)演唱的,这种音也叫读书音,旧时也叫“孔子正”,在潮州话中大量存在,几乎形成了与福建闽南方言有别的声韵调完整的文读音系统。在十九世纪中后期西方传教士和本地文人编著的文献中,都有关于潮州方言书面语读书音 “正音” 的记录。(参阅张坚《潮州方言的 “正音” 与新文读层次》)可以这样认为,在明代及以后正音戏在潮州府的流播及清代 “正音运动”的 影响下,文读音系统已经成熟,使潮音字典、词典的中外编著者都得注意搜集和著录这些读音。

我们现在从明本潮州戏文中可以很容易就可以找到按 “正音” 押韵的唱段。例如:

我夫来日赴科场(ciang5),

功名拆散两鸳鸯 (iang1);

愿君此去登高第,

夺志标名衣锦香(hiang1)。

——《金钗记》

此段唱词押正音[-iang]韵,不能押白读音[-ion]韵。

即使时至现代潮剧,潮音戏中的生、旦、净的一些唱段,还是以书面语书写,并保持以“正字”读音押韵的。如:

念小生懒坐家园(iang5),

偏喜那游学四方(huang1);

秀水明山收眼底,

奇书雅画养心田(tiang5)。

也曾赏月移花影西厢下,

也曾见绝代佳丽在东墙(ciang5)

——李志浦《张春郎削发》

在上文的这个唱段中, “园” 读 iang5 、“田” 读tiang5、“墙” 读 ciang5才能押韵。如果按白读 “园” 读 hng5 、“田” 读cang5、“墙”读 cion5那韵脚就乱套了。而这样的文读音,在口语里是基本不会出现的,搞得我们编写字典时,有时候颇费脑筋,一不小心就漏记了某个字的文读音。

而在另一个方面,潮音戏在明代逐步形成,正是由于广大潮人乐于观赏与自己口语相同的戏曲,而促使戏班和艺人们进行大量创新和改革的成果。从演出的形式考察,甚至还有过叫做 “半夜反” 的上半夜先演正音戏、后半夜变演潮音戏的有趣过程。从明代出土的剧本看,正、潮合唱的剧中,官、神、鬼多唱官腔而子民百姓等则多唱潮腔。而到后来,即使是演全本潮剧,其唱词道白的语体跟角色也有很大的关系:通常是生、旦、净多用书面语读书音,而丑角多用口语、白话音,此即民间所谓的“老丑呾白话”也。

举几个有趣的 “白话” 唱段跟大家分享:

清清冷冷无人相伴(puan6)。

日来独自食,冥来独自宿(suah4);

行尽暗瓒路,踏尽狗屎干(guan1);

盘尽人后墙,屎肚都蹊破(pua3)。

乞人力一着,鬃仔去一半(buan3)。

诸娘人无婿,恰是船无舵(dua6);

拙东又拙西,拙了无依倚(ua2)。

—(《荔镜记》林大鼻唱《无厶歌》

【注释】

拙时,音zuan3 si5,一向来,近来。

冥,也作“暝”,mên5的本字,“夜”读mên5是其训读字 。

盘,音buan5,攀爬:盘墙头。

屎肚,肚子。

蹊破,蹊,音k io7,挌到。

乞,音keh4,被。

力一着,力,今作“掠”,音liah8,抓着。

鬃仔,发髻,也叫“鬃髻螺”。

丈夫人,丈夫,音da2 bou1,男人。与 “诸娘人” 相对。

亲像,好像。

诸娘人,也作“姿娘人”,女人。与 “丈夫人” 相对。

依倚,音oi1 ua2,依靠。

强,音gion5,强于,比……强,与现在的揭阳音相同。

甲,本字为“盖”,音gah4。

又如:

伞仔实恶持(koih8)

葵扇准葵笠(loih8);

赤脚好走动,

鞋仔阁下挟(goih8)。

裙裾榔衲起,

行路正斩截(zoih8)。

——《苏六娘》中林婆唱的“卜算子”唱词

【注释】

恶,音oh4,难。

持,训读为koih8,与今揭阳音相同,本字可能是“挈”。

阁下,胳下,也作“胳囊下”。

榔衲,音lang5 nab4,随便撩起来。

斩截,整洁,整齐。

有些唱段,虽然词语不是很 “白”,但其押韵,却是已经彻底潮音化了。

以下是《荔镜记》的四个例子:

壮节丈夫谁得知(zai1),

愿学温乔下玉镜台(tai5),

神女嫦娥照见在目前(zain5)。

——第十九出

翰徽埋名假作张生(sêng1),

轻身下贱拜托红娘即会合崔府莺莺(êng1)

有缘千里终结姻亲( cêng1)。

——第十九出

今旦日出游街(goi1),

人物十分多(zoi7)……

正是风流世界(goi3);

高楼似观音人物都在珠帘底(doi2),

也有珠凤髻连金钗(toi1),

年当正十七八(boih4)。

——第十七出

绣厅清趣四边粉白无尘埃 (ai1) ,

好画挂二畔 (bain5),

花香毛人爱 (ain3),

珠帘五色彩 (cai2),

锦屏在绣厅前 (zain5)

——第二十一出

我到现在还闹不清楚的是:

《荔镜记》中的这些唱段押韵与现在的揭阳音相同。是明代的潮州府城音的韵母就是这样的,还是明代的 “教戏” 先生(导演)基本上都是揭阳人?而揭阳音明代就是这样的。我偏向后者,但惜无力(文献资料)论证。

敬请高明指教,也请大家踊跃讨论,分享高见。

相关稿件
粤B2-2004014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